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李世民眼看尉迟敬德、长孙无忌等人个个意志坚决,若不从众人之言,他的天策府将立即分崩离析,终于改口道:“那好罢,去把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召回来,我等发动政变,需要一个合法的名义,让他俩负责起草檄文。”李世民手下之前早已探得房玄龄、杜如晦离开长安后的隐居之地,火速去请二人。那两人听说太子和秦王要在宫内火并,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吓得哪里敢来,遂都婉言拒绝了李世民的召唤。李世民听后,将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吩咐他道:“你再跑一趟,他们两个若还不来,你直接把他俩的人头割了带回来。”尉迟敬德持刀外出,不久便把房玄龄、杜如晦两个活人都请回来了,由于这些人在秦王府进进出出,都乔装打扮,像房玄龄、杜如晦甚至伪装成道士前来,李建成、李元吉对此毫不知情。经秦王府文武官员集体密谋,最终将伏击李建成、李元吉的地点定在了玄武门,也就是宫城的北门。因此这次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建成、李元吉尽除李世民心腹的计划即将付诸实施,齐王李元吉的出征日期已被纳入倒计时。就在这一日,突然有官员秘密向唐高祖汇报:“秦王正准备谋反!”

此事非同小可,唐高祖不敢大意,因为他知道:他同意李元吉带着李世民的那些心腹(基本都是唐朝的开国功勋)外出送死这件事儿实在做得很不地道,他心里也一直担心自己的二儿子会不会选择铤而走险。经他询问,那位举报李世民谋反的官员答道:“根据昨夜的星象看,有一颗金星掉在了秦王的封地境内,这不正说明秦王即将拥有天下吗?”

唐高祖如释重负:“星象之说,不足为信,当然了,借着此事敲打敲打秦王也是好的。”他派出特使赶赴秦王府,质问李世民是否真有谋反的想法。李世民大喊冤枉,急忙随使者前往朝堂,上奏唐高祖道:“难道是大哥和四弟当初收取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贿赂,所以暗中使人诬告臣儿,想替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吗?”唐高祖仔细打量李世民,见他神情激愤,不似作伪。想到他之前为大唐出生入死,开拓江山的那些功劳,唐高祖语气缓和下来,反而安慰李世民道:“你和你大哥、四弟明日一早都来朝堂,当面辩论此事,朕会亲自审判。好孩子,如果你确实对皇位没有非分之想,为父一定替你主持公道。”

“多谢父皇。”李世民施礼退下。他走之后,唐高祖另派人前往太子府和齐王府,让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一样,明早都到朝堂来。

第二日一大早,天才蒙蒙亮,李世民就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等九人悄悄埋伏在玄武门内侧。李建成、李元吉不知有伏兵在等待他们,随后也朝玄武门过来。快到宫城北门时,有人密报李建成:“玄武门一带情况似乎有些异常,很可能有人要加害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讨论这事,李元吉道:“这一定是二哥顾惜手下,决定发动政变,请大哥与我立即回府,托称有病,不能上朝,以便观察形势。”李建成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料李世民不敢拿你我怎样,再说宫中戒备森严,他胆子再大,也绝不敢在宫城之内堂而皇之的杀人。你我还是尽快去觐见父皇吧,免得有人说我俩心中有鬼,所以才抗旨不尊。”于是二人继续朝着玄武门前进。

过了玄武门,前方不远即是临湖殿,李建成、李元吉听见身后有马蹄声响起,回头一看,李世民带着一行人正快速向他俩逼近。李建成吓得魂飞魄散,大喊:“快跑!”李元吉取出弓箭,对准李世民连续发射了三次,都被李世民从容躲开。李世民勒住战马,拉满弓弦,只回射了一箭,便将李建成射落马下。他随后瞄准李元吉,正准备发射第二箭,大队禁军听说玄武门附近发生打斗,纷纷过来查看状况。李世民的战马见一下子来了许多人,受到惊吓,突然冲往附近的一片树林,途中战马的缰绳被树枝刮到,那匹马重心不稳,马失前蹄,顺带着把李世民也狠狠摔在地上。李世民挣扎着爬起身来,还没来得及查看伤口,他的脖子已被一根弓弦缠住了,李元吉方才见李世民当他的面射死大哥,骑着马紧随着李世民也一路追到树林里。他睁着猩红的双眼,使出浑身的力气,要在此地勒死李世民。李世民身上有伤,无力反抗,眼看形势危急,尉迟敬德带着第二波伏兵—埋伏在玄武门外侧的七十多名骑兵相继赶到,他高声呵斥李元吉道:“你看见我来了,还不快逃?”李元吉非常惧怕尉迟敬德,见他前来搭救李世民,慌忙抛下手中的长弓,徒步向树林外逃去。还没逃多远,一支箭从尉迟敬德的手中射出,将李元吉也射死了。

李世民长出了一口气,未及与尉迟敬德答话,远方有人大声喊道:“快关闭玄武门,长林兵来了!”原来,太子府的两千三百护卫常年枕戈旦待,一听说玄武门发生兵变,迅速赶来支援。秦王府这边,第三波军队也恰巧赶到,人数大约三四百人。当下,太子府的护卫和秦王府的护卫发生了激烈的交战,甚至有人擂响战鼓,吹响号角,仿佛数万大军在沙场决战。尉迟敬德将李元吉的头颅一刀斩下,又找到李建成的尸首,将其头颅也一刀斩下,他一手提了一个人头,来到长林兵面前,给他们过目。长林兵见李建成、李元吉皆已被杀,因过度惊慌而迅速溃散。

是啊,太子和齐王都已命丧黄泉了,打败了李世民又能怎样?唉,只怪我们来得太晚,散了散了。

玄武门血流成河的同一时间,唐高祖正在宫内一处名叫海池的湖泊里悠哉悠哉地划船,他一边划着船,一边等他三个儿子过来开辩论会。结果他手都划酸了,几个儿子一个都没到,唐高祖察觉到异常,这才急忙上岸,赶去朝堂,询问发生了什么状况。这时,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持长槊闯入大殿,当着皇帝的面跪下,一言不发。身后有其他禁军将领紧随着他赶来,神色慌张地向唐高祖汇报:“今早太子和秦王各带大队兵马展开械斗,属下们不知该相助于哪一方,只好看着他们厮杀,现在秦王似乎已经获胜了。”唐高祖听了这话,非常震惊,问尉迟敬德道:“你说,到底发生何事?”

尉迟敬德道:“太子和齐王今早起兵作乱,秦王当机立断,亲自镇压了他们。现在两位贼首已经伏诛,各部禁军将领因陛下恰好不在朝堂,暂时皆听从秦王调遣。秦王担心陛下受惊,特任命末将为警卫,率先赶来大殿,以维持朝堂的秩序。”

唐高祖这才醒悟,三个儿子的辩论会开不成了,李建成、李元吉都已经死了。他强忍悲痛,问朝堂上的那些心腹官员,如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道:“事已至此,诸位爱卿,你等认为朕该怎么做呢?”

唐高祖的内心全是悲痛,而裴寂等人的心中则全是恐惧—尉迟敬德能够毫发无伤地带着武器进入大殿,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玄武门政变之后,皇宫之中原本效忠于皇帝的禁军部队,已经全部改向李世民臣服。他们窃窃私语了数句,以萧瑀、陈叔达二人作为代表,进谏唐高祖道:“大唐的江山本来就是秦王打下来的,李建成、李元吉不但没有功劳,还时常诋毁秦王,像这种邪恶之徒,人人得而诛之,秦王诛杀了他们,是大快人心啊。依下臣们之见,呃…陛下不如干脆正式册立秦王为太子,将国家政务全都交托给他,这样就天下太平,不会再发生事端了。”

唐高祖听完该提议,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含泪大笑道:“二位爱卿言之有理,传位给秦王正是朕平生的夙愿!”当时,太子府、齐王府的护卫主力虽然基本溃散,但宫城内外,仍有零星的打斗。尉迟敬德随后又向唐高祖提议:“陛下既决定将国事全部交由秦王处置,可立即下诏,命令所有的宫廷禁军、前太子府护卫、齐王府护卫等人皆受秦王一人节制。违抗秦王命令者,即是不尊朝廷,不尊陛下,是大唐的叛逆。”唐高祖准奏,于是宫城内外彻底安定下来,所有的军队将领不论之前受谁统领,几乎全都前往李世民帐下报到。

玄武门之变结束了,经过这场著名的政变,李世民从此成为了唐朝的最高统治者。事后,李世民跪在高祖皇帝面前痛哭,唐高祖对他一句指责都没有,反而抚慰他,希望他能理解自己之前不能立他为太子的苦衷。

三个爱子火并,一下子死了两个,这对唐高祖来说,可谓是人世间最大的痛苦。可是他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清楚地认识到,这时候再争论是非过错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朕如今只剩下李世民这一个嫡子,不传位给他,还能传位给谁?就算朕再愤怒,难道还能把他也杀了不成?

就这样吧,过去的事让它过去,朕也算是解脱了,终于不用再在两个儿子之间举棋不定。希望李世民能够好好珍惜他用政变的方式夺来的大权,更希望他不会蹈杨广的覆辙,成为虎头蛇尾的昏君,能够一直做一个好皇帝。

玄武门之变结束两个月后,唐高祖正式宣布退位,从此为太上皇;八月初九,李世民多次推辞无果,正式接受父皇的禅让,即皇帝位,并于第二年起改元贞观。李世民即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唐太宗,他统治下的唐朝,即将进入该朝代的第一个强盛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玄武门之变,我用比较简练的方式进行了概述,不过这次政变最根本的原因我还是特意进行了强调。那就是李世民在杀死亲兄弟和看着那帮战友们去送死之间作了选择。

无意替他美言,但李世民确实有不得已之处。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