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唐高祖并未打算就此退休,李建成也不会同意把储君之位让给他的二弟,所以这两件东西唐高祖真给不了。可是除了这两件东西,唐高祖还有什么可以用来赏赐李世民,并且确保众将心悦诚服,不会替李世民叫屈?—要知道,自古以来就有“将无威不立”一说,李世民能得到什么级别的奖赏,不仅仅是关系到他个人的荣誉,也关系到整个唐国的军队士气,试想,如果连唐国的最高元帅都不被皇帝看重,他手下的那些将领又如何相信跟随元帅东征西讨,会换来有朝一日的飞黄腾达。最终,有大臣想到了办法,向唐高祖提议说,可以像当初的北魏设立柱国大将军一样,我大唐也新设一个官职,这个官职,威加亲王、百官之上,权力仅次于皇帝和太子。

“天策上将”一职就此诞生,是唐朝为了嘉奖李世民统一北方的大功而专门设立。该官衔顾名思义,就是说李世民是上天送给大唐的上将军—不然他怎么会跟开挂一样,次次遭遇险境却总能化险为夷,次次以少打多却总是战无不胜?于是,受封之后的李世民官爵如下:

天策上将、太尉、领司徒、尚书令、陕东道大行台、益州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凉州总管、左右武候大将军、上柱国、秦王—李世民。

另外,唐国还给李世民整理出了个荣誉簿:

二十岁,相助唐高祖太原起兵,建立唐国(此战后受封秦王);二十一岁,于浅水原之战击败薛仁杲,为大唐平定陇西(此战后受封宰相);二十三岁,于柏壁之战击败刘武周、宋金刚,为大唐收复山西(此战后受封太尉);二十四岁,于虎牢之战击败窦建德、王世充联军,为大唐统一北方(此战后受封天策上将)。

最后,唐国又重申了李世民的一大特权:

允许李世民将自己的府邸改名为“天策府”,天策府拥有自置官属的权力,任何人不得干涉。如此一来,李世民手下的那些文官武将都可以合法的留下,再也不用担心他们随时可能再被朝廷外放了。

在唐高祖的默许下,李世民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他所领导的天策府,号召力几乎与太子府一字平肩,从而形成了唐国内部的两个小集团,太子党和秦王党,暗中角力不断。太子李建成性格淳朴,自觉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与帐下谋士们商议对策,太子府的官员皆忧心忡忡,也无计可施。只有一位新加入太子府的官员自信地分析道:“太子殿下大可放心,秦王一党势力熏天,早已功高震主。以陛下城府之深,他不可能对此没有察觉,所以他绝不会纵容李世民的势力继续扩张下去。或许从今往后,李世民再也没有机会踏上战场了。”

说这话的人,便是随李密降唐,之后又与李勣同时被窦建德俘虏的魏征。李勣逃回唐国后,加入了李世民的秦王党;魏征与之见解不同,坚决拥护太子,近来逐渐被李建成所器重。李建成听了魏征的话,将信将疑地问道:“先生认为父皇不会再把李世民派上战场,有何凭据?”

“李世民的所有官爵都是因战功得来,天策上将已是无以复加的荣耀,如果他再立下大功,陛下拿什么赏赐给他,将皇位拱手相让吗?”

“可是天下尚未完全统一,父皇不用李世民挂帅,又将用何人挂帅呢?”

“…”

二人对答之际,在长安皇宫的朝堂,唐高祖在奖励完功臣之后,紧接着又对两位重要的俘虏窦建德、王世充展开了审判。

审判结果如下:窦建德被判为死罪,王世充则被流放至蜀州。

对这个结果,窦建德是肯定不服的,因为他统治夏国期间,轻徭役、薄赋税,每次战争得来的战利品都分发给手下,深得将士、百姓的拥戴。这还不算,窦建德有一养子,虽非其亲生,但可以合法地继承夏国的领土和夏王之位,而窦建德的这位养子和夏国王妃曹氏商议过后,他俩为了赎回窦建德,竟主动将夏国的全部领土和夏王玺印进献给唐国。窦建德实在是想不明白,我一家老少都这样了,唐国皇帝不杀小人王世充,却杀我这样的正人君子,到底是出于什么居心?

他想不明白,其他唐国的大臣在得知审讯结果后,也无不感到惊讶。唐高祖的理由是:正因为窦建德品德高尚,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所以才非杀他不可!

“难道你们忘了曹操放走刘备的教训了吗,窦建德,就是今日之刘备也!”

所以越是君子,越是非死不可。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3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3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