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窦建德遭遇这等奇耻大辱,岂肯善罢甘休,遂又准备发兵攻打虎牢。主簿凌敬忧心忡忡地对窦建德道:“大王,您为何还执迷不悟呢,李世民所做的一切,莫不是希望您如他所愿,永远被他牵制在虎牢关下。要破解这一僵局,一味的胡搅蛮缠,猛打猛冲是根本没用的。”

窦建德雄踞河北,帐下厉害的人物其实不少,之前的刘彬是一个,这位主簿凌敬同样以足智多谋而著称。窦建德长叹一声,问凌敬道:“猛打猛冲没用,那在你看来,怎样才管用?”

“用计策胜之。”

“什么计策?”

“围魏救赵之计。”

“嗯?”窦建德稍稍迟疑了一下,眼中闪过一道光芒,他用期盼的眼神看着凌敬,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凌敬遂娓娓说道:“唐国为了征服郑国,该国的兵力此时主要分布在两地,即关中和河南。而之前刚经历过大战的山西自从李世民离开,一直守备空虚。以属下之见,洛阳再是雄伟,只是一座城池而已,如何能够与整个山西相比,大王如果就此放弃河南,改为攻打山西,好处有三个:一,我军以倾国之师进入无人之境,取胜可说是万无一失;二,我大夏从此得到山西,拓地近一倍,唐国从此失去山西,失地近一倍,双方的整体国力将强弱易势;三,李渊得知山西沦陷,必定会下令李世民放弃虎牢,率军北上收复失地,我军以逸待劳,又有水军的优势,那时战争的主动权便在我军手中,而且李世民离开河南之后,郑国的洛阳之围也随之解除,如此亦不会辜负救援王世充的美名。”

“妙计,妙计,听过爱卿之言,本王如同拨云雾而见青天也。”窦建德这一个多月来心中沉积的阴霾顿时一扫而空,他满脸喜色地下令厚赏凌敬,准备就按该计策行事。

夏军诸将听闻了该计,许多人称赞不已,也都认为是妙计,只有两个人在心中咒骂凌敬,认为这个“围魏救赵”之计简直糟糕透了。这二人,分别名叫王琬(王世充的侄子)、长孙安世,他俩是奉王世充之命,带兵前来协助窦建德作战的。为什么这二人认为这计糟糕透了呢,因为洛阳城的情况他俩很清楚,王世充已经濒临绝境,能撑一天是一天。如果此时听说夏军突然掉头北上,不去洛阳了,而是改为经略山西,也许他会因绝望而自杀。王世充自杀就自杀吧,本来也不关他俩的事,可是别忘了,所有郑国的将领但凡在外征战的,其家人一律被当作人质囚禁在皇宫内,这一点,连王琬身为王世充的亲侄子都不例外。万一王世充自杀时把王琬、长孙安世的家人拉出来垫背,以他的狠毒个性来看,也未必不可能。所以,王琬、长孙安世忧心忡忡地私下商议,为了咱俩的一家老少,无论如何都得打消窦建德攻打山西的计划。

当然,这么大的军事决策,靠他们两个人的力量是根本无法左右的。二人连夜找了艘船,派人绕过唐军的防线,将此事向王世充汇报,王世充直截了当地问使者道:“说吧,王琬、长孙安世需要朕怎么做,才能不让窦建德去山西?”使者道:“他俩需要钱,需要很多的钱,用来打点夏国上下。”王世充毫不犹豫,当即下令有司大开国库,什么黄金、美玉、珍奇古董,只要能想办法送到王琬、长孙安世的手里,哪怕全部搬空也在所不惜!王琬、长孙安世用成堆的金银珠宝买通夏国众将,夏国众将果然集体改口,不但不再称赞凌敬,反而向窦建德进谗言道:“凌敬是个书生,哪里懂得行军打仗的事,他的话大王切勿相信。”与之同时,王世充自己也写信给窦建德,斥责他违背救郑的诺言,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双管齐下的舆论攻势下,窦建德一时犹豫难决。

凌敬见窦建德按兵不动,此后又来劝说,众将纷纷向窦建德请战,说在虎牢完全可以打败唐军,压根用不着去山西。窦建德不忍弗众将之意,示意凌敬退下,说道:“你看,现在所有人都支持在虎牢决战,本王岂可用你一人之言?”凌敬再三争辩,窦建德大怒,下令将凌敬乱棒打出。窦建德的夫人,夏国王妃听闻此事,慌忙赶来军中对窦建德道:“大王之前刚说过,凌敬的计策是万全之计,怎么会这么快就改变心意。臣妾也赞同他的观点,只要我军开赴山西,并州、代地、平阳、晋阳皆唾手可得,那时想灭掉唐国都并非难事,又何必担心救不了一个王世充呢?”窦建德和王妃一向感情深厚,这次竟一反常态,怒骂她道:“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我这次是来救郑的,王世充的处境非常危险,你让我弃他而去,是想教唆我做一个卑鄙无耻的小人么?”王妃只得含泪退下。

夏国内部的纷争很快传到了李世民的耳中,原因很简单,他派了几名间谍长期潜伏在夏国军中,这段时间,夏军的一举一动,李世民都尽收眼底。

而窦建德对此之所以没有防范,说起来也是有趣—这些人同样是夏国的间谍。

什么意思呢,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些人扮演的是“双重间谍”的身份,频繁往来于唐军和夏军之间。他们不但将夏军的情报告诉李世民,同样也将唐军的情报告诉窦建德。

公元621年五月初一,这些间谍在向李世民汇报完情报后,紧接着也向窦建德汇报了一个重要情报:唐军的草料已经用尽,近期将外出牧马。

这个情报看起来值得相信,因为唐军驻扎在虎牢也有一段时间了,一直以来,都是用高粱、豆饼等粗粮饲养战马。由于战马食量惊人,这种饲养方式成本太高,关卡的北部就是黄河,两岸有大片草地,唐军如果在这里牧马,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资源。

窦建德大喜:“唐军所依仗的,无非是虎牢关。只要他们弃关外出,我军兵力是他们的两倍,胜之不难。”他示意哨兵,密切关注唐军的动向,如果他们外出牧马,准备与之决战。

这一日下午,李世民果真带着一千骑兵来到了黄河岸边一个史称牛口渚的地方。在该地,唐军纷纷解开战马的缰绳,纵容它们自由自在的吃草、喝水。到了傍晚,李世民等人骑着吃饱喝足的战马安全返回了虎牢。

五月初二一大早,由于昨日的放牧非常顺利,李世民又派出一千唐军骑兵,来到虎牢以北的牛口渚放牧。还没等及他们解开缰绳,东方密集的马蹄声传来,窦建德亲率夏军倾巢而出,尾随唐军之后也抵达牛口渚。窦建德此来,当然不是为了放牧,而是为了包围那一千唐军骑兵。他认定:唐军绝不会置这一千骑兵不顾,一定会出兵前来营救,那时,就是打败唐军主力的大好时机。

窦建德的判断没错,李世民得知部下身陷困境,很快也倾巢出战。这是双方约二十万大军,首次在虎牢关外展开对峙。唐军众将见敌军人多势众,己方又失去了关卡的保护,表现得惊慌失措,李世民带着数名骑兵上前观察敌阵,返回后安抚众将道:“诸位放心,本元帅之所以派人出关牧马,为的就是引诱窦建德前来与我军决战。他们的人确实很多,但据我观察,敌军在纪律上远不如我军,有看清我等之意。诸位听令,立即就地安营扎寨,暂时采取守势,等过了正午,敌军的士气自然会衰竭,届时就可以轻松打败他们。”

唐军将领根据主帅的命令,迅速将营地建设完成,窦建德本以为李世民出关后会立即与其厮杀,不料见唐军竟然不敢与之交战,全面采取守势,颇为得意。为了引诱唐军主力出战,窦建德仅派三百骑兵上前,来到距离唐军大营不到一里地之处,对李世民道:“这是我大夏的精兵,唐军可敢与之一战。”唐军将领见窦建德目中无人到这个地步,争相请战,李世民拦住他们道:“小不忍则乱大谋,先让夏军耀武扬威一会儿再说。”之前劫粮成功的王君廓道:“不然,今日的决战,士气尤为关键,如果连三百夏军都无法打退,秦王又何以让将士们相信我军会必胜呢。”李世民想了想道:“将军若出战,本元帅最多只能授你两百人。”王君廓于是率领两百长矛步兵出营,与三百夏军斗作一团,李世民、窦建德各自在卫兵的簇拥下,上前为自己的军队加油助威。最终,三百夏军和两百唐军不分胜负,各自返回营地。

除了唐、夏双方主帅,王世充的侄子,郑国的将领王琬也出营看热闹,见两方打了个平手,他颇觉扫兴,心想好不容易看到李世民一回,何不戏弄他一下。他带着十几名随从策马上前,对李世民吆喝道:“嘿,你贵为秦王,可曾见过这么好的战马?”

王琬确实有骄傲的资本—大家还记得罗士信当年被王世充的侄儿抢走了一匹好马,气得他弃郑投唐吗,没错,就是这匹马,王琬就是那个王世充的侄子。这匹马不但雄壮矫健,更有一个高贵的身份—御用之马,据说它曾经是隋炀帝最心爱的坐骑之一。

李世民打量了一会那匹马,发自肺腑地赞叹道:“确实是匹好马。”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世民话刚说完,尉迟敬德已一人一骑冲了出去,目标直指王琬。乍然出现这一变故,别说王琬大惊失色,李世民也失声惊叫道:“快回来,我不要那匹马!”过了一会儿,尉迟敬德连王琬和他的战马一起带了回来,李世民面色不悦,斥责尉迟敬德道:“将军好糊涂,为了一匹牲畜,险些害杀我一员猛将。”尉迟敬德嬉笑如常,众将纷纷为之称贺。只是可怜了王琬,不幸沦为了这一战唐军的首位俘虏。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