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李世民听说尉迟敬德被擒,急忙赶来相救。屈突通、殷开山以寻相之事为鉴,纷纷进谏李世民尽早将尉迟敬德斩首,以免留下后患。李世民对此不作回应,下令立即将尉迟敬德释放,带到他的元帅军帐。尉迟敬德被押到后,李世民屏蔽左右,取出一箱金子赠给尉迟敬德,说道:“将军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我李世民仰慕多时,只恨无缘与你共事。如果你决定离开,你的战马就在帐外,突厥王庭距离此地十分遥远,不过这一箱金子足够你作沿途的盘缠了。”尉迟敬德没想到李世民不但不杀自己,反而送自己一箱金子,感动得无以复加,情不自禁流下泪道:“秦王,我…”李世民不耐烦地摆摆手道:“你快走吧,再不走,只怕我会反悔的。”尉迟敬德便不再多言,向李世民庄重地行了一礼,转身出帐去了。

唐高祖听说李世民平定了并州,欣喜之余,急召李世民率军回京。五月末,李世民留李仲文镇守并州,自己率军回到长安,还没顾得上详述此战的经过,唐高祖即命令他再次出征,前往洛阳讨伐王世充。原来,就在一年前,洛阳的王世充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他效仿李渊,也自立为皇帝,定国号为:郑,为此把皇泰主杨侗给毒杀了。为什么说王世充称帝是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呢?—因为同样是称帝,李渊和王世充二人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李渊有称帝的资本,他的资本,是他根正苗红的出身,强大的军力,和一批久随他左右的忠心部下;这些王世充有吗,一个也没有,王世充是胡人,本来就被中原各路诸侯排斥,他的军队,原先多是杨侗的军队,他的部下,原先多是李密的部下。所以王世充一旦杀了杨侗,他唯一的优势“狭天子以令诸侯”也没有了,一时间众叛亲离,甚至连曾与王世充结盟的窦建德都宣布他是叛逆,发兵讨伐他。趁着夏、郑两国交恶,在河南大打出手,之前被窦建德俘虏的李勣率骑兵数十人逃往关中,向唐高祖禀报此事。于是,唐高祖才紧急召李世民回京,让他把握住这一良机,再接再励将唐国的疆域向河南地区拓进。

此时的唐高祖显然已明白,在对外征战方面,唐国不得不倚重李世民,这也没办法,裴寂等人根本指望不上啊;至于李建成,这位太子爷的能力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正因他是太子,首要任务是学习如何治国,其次才是学习如何打仗。为了保证河南争夺战的胜利,又能稍稍抑制一下李世民,唐高祖最终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他把齐王李元吉,也就是之前丢了并州的小儿子一并派了出去,让他担任李世民的副将—如果李元吉在此战之中表现良好,唐国今后就能多一位挂帅出征的人选。

公元620年七月初一,唐高祖调兵遣将完毕,下诏命李世民统帅诸位总管,诸路大军,共计约八万步骑,东进讨伐郑国皇帝王世充。这一战,也是“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以来,中原最强的三大诸侯之间首次正面交手,是为:虎牢之战。

唐、夏、郑三国之中,唐国实力公认最强,郑国实力公认最弱,更遑论李世民刚打败了刘武周和宋金刚,无后顾之忧。虎牢之战爆发之初,唐、郑两国的交战形势就一边倒,王世充手下的将领、官员自知难敌李世民,络绎不绝的向唐国投降,郑国颇有土崩瓦解之势。不过,王世充能够跻身三强之一,甚至独自灭掉了盛极一时的李密,也绝非任人宰割的羔羊。为了防止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叛逃大军,王世充临时制定了一条法律:他宣布,如果再有人投降唐国,普通百姓,一人叛逃,全家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死;地方官员,如果受他监管的百姓出逃,地方官员受连坐之刑,同样问斩;朝廷的将领,在出战之前必须先将家人送入宫中作为人质,然后方可带兵出征,如果将领没有牺牲又没及时返回,这些人质也将全部被斩。这条法律颁布以后,郑国的将帅们出征时忧心忡忡,军队士气全无;郑国的百姓们也过得生不如死,甚至连出城砍柴都得掐好时间,无不怨声载道。但也正因为这条法律,郑国军民大量向唐国投降的情况暂时得到有效遏制。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