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的噩梦还在继续,随着刘文静被杀,突厥国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转变。本来一直拥护李渊,至少在他和刘武周之间保持中立的突厥人,突然开始改为支持刘武周了。
道理很简单:一,刘武周打下了晋阳,一夜暴富,他也可以像李渊一样用丰厚的礼物贿赂突厥可汗。二,刘文静此前多次出使突厥,外交能力极强,他被杀之后,接替其职位的官员才能平庸,使得唐国和突厥国的外交工作陷入停滞。
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唐高祖为他的轻率付出了代价。唐国放弃山西,杀了刘文静,失去的不止是三分之一的国土和一位优秀的大臣,更亲手把突厥国这一强大的盟友拱手让给了他的劲敌。正当唐高祖后悔不迭,只恨不能让刘文静死而复生时,不屈不挠的李世民第四次呈上了请战的奏疏,奏疏中写道:“太原,是大唐的基础,国家之根本。并州殷富,京城仰仗其供给,如果让刘武周彻底得到,他联手突厥铁骑南下,关中将永无宁日。臣儿对此深感忧虑,故冒死哀求父皇,允准我带兵三万向东收复失地。”
唐高祖阅过奏疏,再是铁石心肠,这次也终于被打动。说起来,他担心二儿子日后会夺取大儿子的太子之位,并最终成为杨广一样的亡国昏君,毕竟只是他未雨绸缪的担忧,根本无凭无据。可是放弃山西不一样,此事引发的严重后果已经显而易见。于是,唐高祖派人召李世民入朝,同意他立即赶往前线,接替裴寂担任关外唐军的最高统帅。
为了表达自己对之前行为的悔过之意,李世民出征时,唐高祖驾临河阴,亲自送李世民的军队出关。十一月,李世民出关后一路向北行军,绕过刘武周等人设下的多道暗哨,抵达位于蒲坂以北的龙门关(在今山西韩城市北)。唐军到该地时,恰逢天降大雪,龙门一带气温骤降,连接龙门与河东的该段黄河水流缓慢(这段黄河,和韩信当初攻打魏豹时乘木罂渡过的河道相距很近),随之结上了一层坚冰,可供骑兵行走。李世民大喜,率三万精兵迅速渡过黄河,按预定计划在河东辖下的柏壁设下营地。
柏壁,古地名,在今山西省新绛县西南。经该地往北,相去不远,即是另一座古战场,著名的玉壁要塞。李世民率唐军抵达河东时,包括玉壁在内,柏壁以北的领土已悉数被刘武周夺取;而在柏壁以南,即是夏县,被吕崇茂占领,在柏壁西南,是蒲坂渡口,被王行本控制—上文刚作过介绍,吕、王二人不久前都已向刘武周称臣。因此在山西境内,刘武周的势力分布等同于一个巨大的“品”字形,上面的口是刘武周、宋金刚,左下角的口是王行本,右下角的口是吕崇茂,柏壁所在的位置,就位于“品”字形三个口的中央部位。
和玉壁一样,柏壁也是坐落在丘陵之上(玉壁、柏壁所在的丘陵,名叫峨嵋岭。玉壁位于峨嵋岭的北侧,柏壁位于峨嵋岭的南侧。)且两地还有个相似之处,土壤肥沃,适合用作屯田。李世民选择在柏壁扎营,是一招险棋,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对唐军有利的是:正因为柏壁位于敌军三大兵团的垓心,唐军在这里站住阵脚,便如同将一把尖刀刺入了刘武周势力的心脏地带;而对唐军不利的是:由于柏壁和关中之间的水陆通道被夏县和蒲坂两地挡着,唐高祖如果下令向柏壁输送粮草,很容易被吕崇茂、王行本二人所劫。—换句话说,李世民所部的粮道无法得到保障,他不但要想办法打败敌军,还要确保在打败敌军之前不会让自己的士兵全部饿死。
所以柏壁大营方才建设完成,李世民就下了一道命令,让部分将士冒着被敌军俘虏的风险,出营寻访附近的百姓,从他们手中高价收购粮食,有多少收多少,秦王我有钱!
刘武周、宋金刚之前虽然几乎打下了整个山西,但他俩出身低微,格局相对有限,突然间地盘大了,人口多了,便只顾着忙着拼命扩充军队,对新近归顺他们的百姓无法做到有效安抚,采取的统治方法比较粗暴—强取豪夺,看中什么直接开抢!山西各地的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听说李世民的军队来到了柏壁,正出高价收购粮食,宛如看见了救星。他们有牛的用牛车拉,有驴的用驴车拉,什么也没有的人就背着粮食徒步前往柏壁。到了柏壁之后,这些百姓向李世民提出请求:秦王您也不用高价收购粮食,按市价就行,但能不能让我等留下,就算不能替您打仗,但来年一开春,耕地下种这些农活我等在行。李世民于是把这些百姓也全部留在了柏壁,让他们专心负责耕种,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带着粮食前来报道,从四面八方汇聚至柏壁的百姓人数很快就达近十万人。
转眼间,李世民已在柏壁驻军有大半个月,刘武周得知李世民出战的消息,派宋金刚率新招募的士兵约五万人,前来柏壁进攻唐军;自己则率二万旧部镇守晋阳。宋金刚的用兵才能有目共睹,李世民对此不敢大意,决定亲自出营打探敌情。众将听说此事,都要随李世民前往,李世民道:“人多口杂,反而容易被敌军发现,本帅率一百轻骑兵前去即可。”于是他留众将看守营地,带着一百骑兵悄悄来到挨着宋金刚大营的一座山下。只见那座山,一侧的坡势比较平缓,可以骑马上山,另一侧的坡势则比较险峻,只能牵着马上山。李世民等人骑马从坡势平缓的一侧登上山顶,从高处仔细俯瞰宋金刚的营地。看过之后,李世民叹道:“难怪宋金刚之前战无不胜,他所建的营地,壕沟、鹿角齐全,守备甚严;他所练的新军,进退有序,皆善战之士,此人堪称自我挂帅以来遇上过的最强劲敌,非可轻易战胜。”他和随从在高处指指点点,商谈了许久,可能是这半个多月来连日操劳,不觉犯起困来。李世民示意随从,让他们小心放哨,说本帅困了,就在山上小睡一会儿,等我睡醒了,咱们就回大营。
这一日,阳光出奇的明媚,照在人身上懒洋洋的,李世民说完,盔甲也没脱,倒地便睡,他的士兵按照命令,四处分散开来,看住他们上山时的各处要道,只留下一名士兵看护李世民。那士兵坐了一会儿,觉得无聊,也渐渐睡着了。
正当他睡得香甜,突然感觉鼻子上凉嗖嗖的,还发出“呲呲…”的声音,那士兵慢慢地睁开眼一看,天哪,一条花蛇正从他脸上游过!
那士兵被吓得猛然坐起,一挥手将那条蛇甩出几丈远,想想又不对劲,前段时间刚下过雪,按说蛇不该入洞冬眠么?他正思考这个问题时,隐约听见在山的另一侧,有琐碎的脚步声逼近,走了几步一看,有一队士兵大约几百人,正手牵战马从后山排着队上来,他们的盔甲与自己身上所穿的盔甲不同,显然并不是自己人。
这一惊,更甚之前,非同小可。那士兵发出一声急切地惨叫:“敌军上山了,大伙保护秦王!”李世民被叫声惊醒,定睛一看,宋金刚的士兵已持刀杀到近前。二人急忙翻身上马,沿着来时的山路向柏壁大营逃去,宋金刚的士兵见状,也纷纷上马,在后紧追不舍。李世民二人刚逃了百余步,即被敌军包围,李世民眼见甩不开追兵,正心慌意乱,伸手往背后一摸,欣慰说道:“庆幸,庆幸,弓箭还在。”他取弓搭箭,一箭射出,弓弦响处,敌军的一位骁将应声而倒;第二箭射出,又精准地射死追兵一人。宋金刚的部下没想到李世民的箭法竟然如此了得,纷纷勒住战马,不敢再过分紧逼,就这么缓得一缓,随李世民前来侦查敌情的其他唐军骑兵终于及时赶来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