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浅水原之战的胜利,让唐国迈出了统一天下的坚实一步,至此,唐国基本肃清了潼关以西的其他反对势力;而秦王李世民凭借在此战中令人信服的指挥才能,也无可争议地赢取了“唐国第一名将”的称号。但是,对于整个华夏大地来说,浅水原之战,只是该时期的一场小规模战役,就像春秋末期的吴越之战,打得虽然热闹,在意义上却根本无法与三家分晋相比。

同样的道理,李世民想由“唐国第一名将”,晋升为“天下第一名将”,暂时看来还任重而道远。—便在唐高祖父子与薛举父子争霸关西的同一时期,另一场无论参战人数,还是对时局的影响都比浅水原战役重大得多的战役在洛阳附近爆发,史称“邙山之战”。正是这一场大战,奠定了之后的整体基调,让隋朝末年的形势从“群雄并起”,变成了“三国鼎立”。

如此重要的大战,参战的双方自然不是普通人,其中一位主帅,正是我们的老熟人李密同志。

下面我们暂且把目光从关中挪开,重新放回到李密身上,看看唐高祖从起兵到建立唐国这一年多来,李密这位“魏公”“反隋义军盟主”一直在忙什么。

总体看来,他只做了一件事。

李渊担任太原留守时,李密在攻打洛阳。

李渊拿下长安,就任唐王时,李密在攻打洛阳。

李渊接受禅让称帝,成为唐高祖时,李密还在攻打洛阳。

这就让人难以理解了,洛阳有这么难打吗?

事实就是,洛阳确实难打,前文说过,这座城池是隋朝三座国都之中最坚固的一座,城中驻守的也都是最精锐的隋军。更难的是,洛阳作为天下的中心,通往各地的枢纽,永远是兵家必争之地,之前两魏争霸,北周、北齐争霸,洛阳一带几乎年年打仗,是交战最多的主战场,光“邙山之战”就打了三次—这还不算之后由李密指挥的第四次“邙山之战”。

不过李密不是一般人,他文韬武略出色,麾下猛将如云,还拥有崇高的威望和数十万大军,甚至差一点就成了这一章的主角(如果李密赢了邙山之战,这一章可能就不是《李世民传》,而是《李密传》了)。若仅仅是因为洛阳城池坚固,战略地位重要,这些对李密来说根本构不成拿不下洛阳的理由。在李渊父子向长安进军,建立并巩固唐政权的期间,李密的表现也不遑多让,他前前后后和洛阳地区的隋军打了几十仗,几乎全胜,最后除了洛阳一城,附近的其他县邑和粮仓几乎全部被李密攻克。也正由于李密的谋略太出色,他的军队实力太强大了,让所有人都忽略了正“扮猪吃老虎”的李渊父子,坚信李密夺取天下,成为唯一的统治者是早晚的事儿,从而导致了两起意外事件的发生。

第一起意外事件,是西魏政权爆发了内讧。

西魏政权是李密建立的,但该政权的前身,是瓦岗军,由翟让、徐世勣、单雄信三人建立,其中翟让出任瓦岗军的第一任最高领袖。翟让高风亮节,见之后前来投奔自己的李密无论是出身、才能还是号召力都比自己强得多,主动让位退居二线,让李密当了名副其实的最高首领“魏公”,自己仅保留“司徒”这一名誉官衔。

翟让的这一决定,在瓦岗军深陷隋军包围,随时都有可能灭亡的情况下没有问题;但随着李密开仓济民,将军队发展到数十万人,又招揽来四大骠骑将军,战无不胜,距离攻克洛阳只差最终的临门一脚时,隐藏的问题终于爆发了出来。

一山不能容二虎啊!

以翟让的兄长翟弘为首的一帮瓦岗军元老,从李密加入瓦岗军的那一刻起,内心深处压根就没服过李密。—没错,李密确实壮大了瓦岗军,让这支军队从群雄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反隋义军盟主”的美誉,但那又如何?你李密真有本事的话,就学翟让、李渊、窦建德一样,自己单独拉一帮人建立一支政权,别前脚投奔过杨玄感,后脚又来投奔翟让,尽想着鸠占鹊巢,占人便宜啊,让我们这些瓦岗军的创始人完全听你的,没门!所以翟弘眼看着李密就要拿下洛阳了,便私下劝其弟翟让找机会夺回最高首领之位。翟让深明大义,他笑着对兄长道:“我岂能和李密相比,他若不来投奔我,我至今仍是个瓦岗寨寨主,哪有问鼎天下的志向。我权当兄长这是玩笑话,今后切勿再提了。”

二人的谈话传到李密耳中,李密自是不满,不过他同样感恩于翟让,一时并未发作。可是这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随着魏军越来越接近攻克洛阳,李密、翟让两人的关系也越来越恶化。要知道,翟让虽然深明大义,也确实真心拥戴李密,但他毕竟是个粗人,之前又当惯了最高首领,如今退居二线,却经常摆着最高首领的架子,对李密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指指点点。更严重的是,某一次李密正与部下召开军事会议,翟让却派人带话,让某一位正参加会议的官员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去翟让府上陪他赌博。在李密看来,当然是军国大事重要,于是随便打发了翟让的下人,宣布军事会议接着召开,在场的所有官员谁都不许擅离。哪知道,翟让事后为了这件事大发雷霆,并狠狠地责罚了那位没去陪他赌博的官员八十军棍,差一点没把他打死。这还不算,为了杜绝类似的“不把司徒当干部”的情况再出现,翟让又说了这样一句话。

“你们这帮负心贼,难道都忘了是我拥立李密,他才当上魏公的吗?”

李密终于忍无可忍了—这最高首领之位,您要么干脆不让,既然让了,就该明白,我才是西魏政权的最高领导者!于是,李密随后策划了一起“鸿门宴”,在一次宴会上,他派人把一直和李密称兄道弟,毫无防备的翟让给杀了。

李密的选择,实在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就他所处的局面来看,他似乎也是被逼无奈。事实上就如翟弘不服李密的原因一样,从李密加入瓦岗军的那一刻起,无论他打下多少城池,立下多大的功劳,哪怕真的当了皇帝,他永远都不能摆脱“瓦岗军创始人是翟让,不是李密”这一阴影。他如果不杀翟让,又要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办法不是没有,但是太艰难了,那就是他带着一些人主动离开,另立山头,然而如此一来,他的几十万大军就要分崩离析,徐世勣、单雄信等人也不会再效忠于他,让李密在事业接近巅峰的时候选择重新再来一次,他没有这样的勇气。

翟让死后,为了防止西魏政权的内讧扩大化,李密做了许多善后工作,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决定,就是他把西魏的数十万军队分成三部,分别由他自己,和瓦岗军的另两大元老徐世勣、单雄信统领。李密的意思很明确:我要杀的只是翟让一人,与其他人无关。徐世勣、单雄信也都接受了李密的这一安排,一场风波,就以这样的方式似乎告一段落。

下面再说下第二起意外事件,王世充来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80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80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