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笔者在讲述刘秀讨伐隗嚣之战时,曾大致介绍过关中、陇西一带的地理情况。东汉时期,关中与陇西之间,隔着两个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大郡,偏东面的叫作北地郡,邻近关中,偏西面的叫作安定郡,邻近陇西。
到隋末唐初,北地、安定两郡,地,还是同样的两块地,但名字都已经被改了。偏东面的北地郡改称宁州,偏西面的安定郡改称泾州。在浅水原战役打响之前,李世民于扶风郡之战中刚成功打败了薛仁杲的军队,这场小规模遭遇战的胜利,不但阻止了西秦企图夺取扶风郡,在关中站稳脚跟的计划,更使得唐军进而捍卫了他们在宁州、泾州的控制权。
再说浅水原战场,顾名思义,是一块适合大战的平原,就位于以上两个州之一,宁州的南部。在浅水原战场附近,有一座城池,史称:高墌城(在今陕西省长武县北),属宁州管辖,可用作大军驻扎;另从浅水原战场向西去不到一百里,也有一座规模大小和高墌城相当的城池,就连名字也叫得差不多,史称:折墌城,属泾州管辖,同样可用作大军驻扎。
薛举的情报工作卓有成效,李世民率领四万唐军才出发没多久,他就抢在唐军主力抵达之前,率先占领了只有很少唐军负责镇守的折墌城,并分出一些骑兵在附近游荡,以侦查唐军主力的动向。七月上旬,姗姗来迟的李世民军队才进驻高墌城,薛举闻讯,留下两万士兵镇守折墌城,其他人随之继续向东推进,最终与唐军在浅水原一带展开对峙。
从初期战况来看,行军速度更快的秦军无疑已占得了先机,薛举从唐军手中夺取了折墌城,然后又带着近三万军队在浅水原西侧构筑阵地,拦住了唐军向西前进的必经之路,李世民要想攻打西秦本土,必须与之一战。从双方的士兵人数上比较,唐军和西秦军的总人数几乎相当,唐军人稍多,略占优势;论战斗实力,双方的士兵都是该国的精兵,且都有多位猛将压阵(薛举本人也是超级猛将,从他曾自封“西秦霸王”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唐军将稍多,也略占优势。之所以说薛举占得先机,是因为他对浅水原战场的地形非常了解,所以当他成功地赶来这里,迫使唐军必须在此与秦军决战的那一刻起,薛举坚信:就在这块战场上,他一定能亲手打破李世民的不败神话。
然而,李世民接下来的表现让薛举十分的看不懂,这位唐军主帅不但来得晚,且压根看不出他有一丝想要交战的念头。按道理来说,唐国皇帝交给李世民的任务是讨伐西秦,所以他必须急于求战—不战,怎么讨伐西秦;加上李世民又是一位才二十一岁的年轻人,年轻人意味着血气方刚,更加应该迫不及待地想要打败对手。但李世民在抵达高墌城之后,一连过去了好几日,四万唐军却一直龟缩在城池内部,从无出战的迹象。薛举多次派人对李世民和其他八位行军总管进行辱骂,说你们唐军不是缩头乌龟的话,就出来堂堂正正的与朕打一场。李世民对此付之一哂,笑着对前来骂阵的秦军士兵道:“谁不知道薛举号称西秦霸王,他的儿子更是万人敌,本王宁愿斗智,不愿与他斗力。”
薛举眼看计划要落空,心下焦急,亲自策马来到城下见李世民,问他:“小子,你到底敢不敢与朕决一死战?”
“小子不敢!”
“你到底出不出来?”
“我就是不出来!”
李世民一味忍让,坚持不出战的做法,不但让薛举恨得咬牙切齿,同时也激起了其他八位行军总管的极度不满。以刘文静为首,诸位唐军总管力谏李世民道:“秦王殿下,陛下派我等率领大军前来,为的是讨伐薛举父子。现今他们的军队远道前来求战,与我军只相隔着一个平原,我军以逸待劳,胜券在握,只要您一声令下,我等一定会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但您却宁可被敌军辱骂成懦夫,也依然下令我等继续坚守城池。请恕我等不解,这样一直拖下去,就能打败薛举父子,征服陇西了吗?”
李世民的回答言简意赅:“诸位将军,请再给我一个月,一个月后,便知分晓。”
刘文静等人见李世民冥顽不灵,一个个气呼呼地走了。结果才过一日,有士兵急告各位唐军总管:“不好了,秦王突然得了疟疾,一病不起。”刘文静、殷开山两人效忠唐高祖多年,是此次出战的八位总管之中资历最高的将领,他俩虽因李世民不肯出战之事对他心怀不满,但说到底,李世民不但是他们的主帅,更是他俩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得到消息后两人都大吃一惊,慌忙前往探视。只见李世民无力地躺在床榻上,双目紧闭,额头滚烫,确实是得了重病。李世民昏迷中隐约听见有脚步声,艰难地睁开双眼,见刘文静、殷开山二人入帐,急忙拉住二人的手道:“二位将军,我一时无法指挥军队了,从此刻开始,我将指挥权交由你二人。薛举孤军深入,他们的粮食无法长期供应,假如他们再来挑战,切记仍不可外出,等我病体痊愈,就能…”话未说完,他又昏迷了过去。
刘文静、殷开山二人嘱咐守卫好好照料秦王,等出了主帅军帐,二人商议道:“秦王患病的消息一旦传开,薛举必定会更加轻视我等,秦王既已将军队的指挥权交予我二人,何不代替他率军出战?”
二人商议定了,又与其他六位行军总管商议,那些行军总管皆道:“有刘将军、殷将军做主,我等情愿出城厮杀,不愿继续受薛举士兵辱骂。”于是经八位总管定夺,留下数千人保护秦王,其余三万多士兵由他们分别率领,冲出高墌城,来到浅水原布阵。
薛举原先见李世民长期坚守不出,正为自己的妙计无法施展而暗自烦恼,忽然听闻唐军改变策略,几乎空城而出,主动来到浅水原求战,顿时面露喜色。他召来太子薛仁杲,对他道:“唐军已经中计,可如此如此…”薛仁杲点点头,率领数千骑兵、一万步兵,也来到浅水原,当着唐军八位总管的面布置作战阵形。刘文静、殷开山等人见秦军的兵力只有自己的半数,人人皆有轻敌之心,待双方战鼓擂响,唐军八位总管争相引军冲锋,与薛仁杲的士兵搅作一团。—谁都没有察觉,在浅水原战场的另一侧,薛举带着上万名秦军士兵已悄悄绕到了唐军的身后…
随着薛举率领的第二支秦军部队登上战场,遭到前后夹击的唐军随即方寸大乱,八位行军总管,很快战死了一位,过了没一会儿,又有两位行军总管被薛举父子俘虏。连续痛失大将的唐军再也无法抵抗秦军从两个方向同时发起的猛烈攻势,一时间兵败如山倒,战死者达两万余人,其余人人带伤。刘文静、殷开山自知铸成大错,本想战死沙场,反正也没脸回去见唐高祖了,猛地一想:不行,我俩若也死了,秦王殿下怎么办?他俩为此带着少数士兵奋力突围,一路逃回高墌城,催促看护秦王的那些士兵赶紧抬着李世民向长安方向撤退。他俩带着昏迷中的李世民前脚刚离开,薛举父子后脚就带兵进入了城内,四处烧杀抢掠。为了洗刷半年前败给李世民的奇耻大辱,薛仁杲事后下令自己的士兵:把此战牺牲和被俘的唐军士兵的人头全部斩下,筑成类似于小山的“京观”,以示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