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政权和西秦政权(薛举建立的秦政权,史称西秦)的第一场交锋在扶风郡展开。这一战,也是李世民首次以最高统帅的身份独自掌军,在他的指挥下,号称“万人敌”的薛仁杲被他打得找不着北,上万名西秦军队一战下来,折损近半数。消息传到西秦国都秦州(即汉朝时期的天水郡,薛举称帝后定都于此),薛举惊得瞠目结舌,因为在他想来,他的儿子薛仁杲虽然有性格上的缺陷,但仅论军事上的才能,应该无人可以与之相比。哪知和李世民一比较,才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薛举为此紧急召开军事会议,与秦国官员们一道分析薛仁杲战败的原因,有了解李渊父子底细的官员说道:“太子其实败得不冤,那李世民文武全才,在与宋老生交战时曾以一人之力格杀数十人。而且他还非常善于用人,连屈突通这样的一代名将都甘愿听其差遣,太子无论是与他斗智还是斗勇,都不占上风哪。”
薛举听了这话,表情更加恐惧。他突然向大臣们抛出了一个问题:“之前有人以皇帝的身份,向他人投降的先例吗?”
看起来薛举是真的被李世民吓住了,他问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替他自己问的—在场的只有他是皇帝。同样被李世民吓破了胆的大臣们接着薛举的这话,纷纷答道:“当然有了,当初赵佗归附汉朝,之后刘禅归附晋朝,就在几十年前,梁国皇帝萧琮、陈国皇帝陈叔宝还投降大隋呢,而且他们投降之后,普遍得到了优厚的待遇。”
“这样说来…”薛举正想说出“要不朕也效仿他们…”有一位官员名叫郝瑗,及时打断了他的话。郝瑗铿锵激烈地对薛举道:“以陛下的英明和勇武,怎能效仿刘禅、陈叔宝这些亡国之君,再不济,您也至少要向刘备学习。众所周知,刘备不是曹操的对手,但他坚强不屈,屡败屡战,终于成就了帝业。现今天下形势还尚未可知,李世民他再厉害,也不过是一介凡人,只要您振作起来,一定能够打败他。”
薛举有了刘备这个光辉的榜样,勇气顿生,他兴奋地对郝瑗说道:“爱卿说的极是,朕怎么会投降呢,刚才不过是戏言罢了。来人哪,传朕旨意,重赏郝瑗爱卿。”
薛举重赏主战的郝瑗,冷落主降的其余大臣,这使得西秦国上下从此战意坚决,加上陇西之地偏居西陲,这里的军民常年和羌人、氐人打交道,一向民风彪悍,是天生的战士。经薛举整编,他从二十万秦军之中挑选出五万最精锐的步骑士兵,用作对唐作战,其余的留守后方。这些改变效果立杆见影,扶风郡之战结束后,薛举领导的西秦军队与唐军又爆发了几次小规模冲突,双方胜负各半。
到了第二年,公元618年,隋炀帝于三月在江都遇害,弑君之人,名叫宇文化及,是隋炀帝生前非常器重的大将宇文述的长子。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如果宇文化及是宇文泰的后裔,那他的弑君行为其实也谈不上罪大恶极,因为隋朝之所以建立,是篡夺了宇文氏的江山,所以宇文化及的行为可以算是报仇;问题是这位宇文化及不但不是宇文氏的后裔,他连鲜卑人的后裔都算不上—他的祖上是匈奴人,姓破野头,到了他祖父这辈因立了军功,才被赐姓宇文。因为这个缘故,宇文化及的弑君行为根本没有任何道义支撑,很快沦为众矢之的,不管是李密,还是其他诸侯,都宣布与弑君之贼宇文化及势不两立的政治立场。唐王李渊更是面朝江都的方向,深情呼唤着表弟,痛哭流涕到不能自已。等他抹干泪水,其最亲近的大臣裴寂也把李渊接受杨侑禅让,登基称帝的典礼布置妥了,与其他大臣一起劝说李渊道:“先帝既已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您不称帝,天下人会以为窦建德、薛举这样的妄人才是正统。请您早登大位,以正视听。”
李渊对此自然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问裴寂道:“那杨侑怎么办?”
“陛下授予他公爵,置一地赡养他足矣,他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孩童,哪里能够主宰天下呢?”
李渊从裴寂之言,于该年五月在长安称帝,史称唐高祖,同时废黜杨侑的皇帝之位,改封其为酅国公。唐高祖称帝后,追谥他的妻子窦氏为皇后,晋升世子李建成为唐国太子,由于对外征伐的任务主要由他的二子李世民负责,唐高祖在册封李世民为秦王的基础上,又加任其为尚书令。
由此,截止到公元618年五月,隋朝灭亡,被唐取代,这一年的年号,被定为唐武德元年。不过严格来说,这时的唐还不能称之为“唐朝”,只能称之为“唐国”,唐高祖李渊要想实现他的姨夫隋文帝一样的丰功伟业,成为一个王朝,一个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最迫在眉睫的工作,无疑是要彻底打败由薛举建立的西秦政权。
公元618年六月,距离唐高祖完成登基仪式仅过一个月,奉唐高祖之命,秦王李世民以唐国元帅的身份向西进军,主动讨伐西秦。这一战与之前几战不同,是唐、秦两大政权你死我活的最终较量,在决战之前,唐高祖下令:刘文静、殷开山、屈突通等八位行军总管,皆受秦王、元帅李世民节制,李世民率领的士兵总人数约为四万人。
在得到这一消息后,西秦皇帝薛举亦不相让,他与太子薛仁杲共率五万军队从秦州启程,迎着唐军大举东进。
决定潼关以西归属权的大战,浅水原战役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