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李氏“平阳公主”的封号就是这么得来的—不是因为她的父亲是皇帝,所以她是公主;而是因为她是公主,所以她的父亲才能当上皇帝。事实上,在李渊渡过黄河之前,关中一半的城邑都已经被平阳公主降服。作为中国历史上鲜有的奇女子,平阳公主在关中一带战无不胜,仿佛花木兰附体,唯一的区别,花木兰只是传说,而平阳公主的事迹是真实发生的。她的飒爽英姿,让那些自谓“堂堂七尺男儿”的大丈夫们无不汗颜,于是,李渊的堂弟李神通,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长安大侠史万宝,西域胡族商人何潘仁等人,纷纷举兵响应李渊…这些人带来的军队,加上李渊父子的军队、平阳公主的“娘子军”,总兵力一下子超过了二十万人。李渊一看这架势,得咧,咱也别整啥花里胡哨的了,直接祭出人海战术,一人一口唾沫也把长安城给淹了,还怕无法打败卫文升?

十月上旬,李渊在各路豪杰的簇拥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将长安城包围。在攻城之前,李渊做了三件事,第一:派人劝降卫文升和其他守城将领,承诺他们若开城投降,保证他们以及他们家人的人身安全;第二,打开隋朝设在关中的粮仓,将其中的粮食发放给附近的百姓;第三,关闭长安城外的皇家园林、隋炀帝行宫,释放留守这些园林、行宫的奴仆和宫女。

李渊的这些行为都是大义之举,他手下的士兵亲眼目睹,亲耳听闻这三件事之后,士气又一次暴涨。到了十月下旬,由于卫文升等人拒绝投降,李渊这才命令全军攻城,同时补下了一条军令:“有罪的只是暴君杨广一人,其他人无罪,我军进城之后,不得伤害代王,不得滥杀无辜,不得毁坏大隋宗庙,违令者,诛灭三族,决不饶恕!”

二十余万将士,齐声应诺,李渊于是让他的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总督各将,分率十余万军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长安城发起进攻。经过十几日的激战,李渊的两个儿子成功将他们的旗帜插上了城楼。

公元617年十一月初九,李渊进入长安,在大兴殿拥立代王杨侑为帝,从这一刻开始,长安城,以及整个关中平原的统治权,被唐公李渊夺取,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是为大唐盛世。

李渊履行了他的承诺,完全控制了关中局势的他,在完成了由“叛贼”到“开国功勋”的华丽转变后继续高举仁义旗号,几乎赦免了当初与他为敌的所有人。其中甚至包括屈突通(长安失守以后,屈突通率军赶赴潼关,准备入关勤王,经过多次交战,他最终寡不敌众被李渊部下擒获,李渊任命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对他非常尊重)。但是,有几个特殊的人物,他是不能赦免的。

在李渊大军围攻长安的过程中,年过七旬的长安城最高统帅卫文升惊惧而死,接替他继续守城的两位年轻将领,分别是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丞骨仪。这两位将领为了坚定守军战斗到底的决心,抢在李渊进城之前,派人把长安城中李渊的祖坟给挖了,这…。李渊进城之后,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于是下令,把阴世师、骨仪二人拖出去,砍了!

杀掉阴世师、骨仪还不够,另有一人,李渊对他也是恨之入骨。此人就是当初背叛李渊,伪装成囚徒前来长安通风报信的李靖。

李靖很快被抓捕,他作为李渊的昔日部下,不替李渊摇旗呐喊也就算了了,竟然还自作聪明的跑来长安告密,毫无疑问,他犯的是死罪,而且是斩立决的死罪,所以他像阴世师、骨仪二人一样,随后也被李渊的士兵押上了刑场,只等监斩官一声令下,就要人头落地。李靖后悔啊,说实在的,他对杨广并没有什么感情,之所以来长安告密,是因为他和李密一样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宋老生、屈突通、卫文升的兵力加起来有十几万人,打败兵力才四万人的李渊绰绰有余,哪想到李渊只花了几个月时间,不但轻易拿下了长安,兵力还这期间一下子翻了五六倍。李靖不甘心就这么白白死了,他仰天大喊一声道:“唐公您志在天下,为何要斩杀壮士!”

这句话似曾相识,韩信当年也喊过,结果被夏侯婴所救。话音刚落,李靖的“夏侯婴”来了,二公子李世民带人巡城,刚好路过刑场。李世民当然是识货的,一听这话,心道:哎呦,什么人这么狂妄,竟敢自比韩信?走,瞅瞅去。这一瞅,就把李靖给救了下来—作为得到杨素、韩擒虎等众多名臣、名将公认的“王佐之才”,李靖的学识显然是经得起考量的,不然他喊破了嗓子也没用。李世民与他交谈之后,如同发现了一件珍宝,立即跑去向父亲李渊求情,希望他能格外开恩赦免李靖。李渊经不住儿子再三恳求,挥挥手说算了,这人就交给你发落吧。

从此,李靖成了李世民幕府中的一名新成员,在他之前,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早已被李世民收入帐下—这三人日后都做了唐朝宰相。至于李靖,他也用不着羡慕,因为他虽然日后没有能当上宰相,却获得了另一种至高无上的称谓—“神”。《封神榜》的作者给李靖起了个外号,叫“托塔天王”李靖,把他从唐朝挪到了商朝,不但送给他一个圣物黄金玲珑宝塔,还免费送了他三个儿子,其中一个叫哪吒…咳咳,扯远了。至于正史中的李靖到底完成了什么样的壮举,作为下一章的主角,他的事迹我们以后再详述吧。

再说李渊父子。李渊凭借拥立皇帝的大功,把和他作对的人杀的杀,招降的招降,政敌尽除,不久后晋升为“唐王”。李渊这人有个处事风格,很喜欢封官许愿—他认为这样将领和士兵们才肯替他卖力(事实也确实如此)。他当上唐王以后,对包括平阳公主在内的一系列口头承诺都予以兑现,唯独一人成为了例外,正是他的二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是怂恿李渊起兵的第一人,说实在话,别说李密、李靖之前不看好李渊能够攻克长安,连李渊自己也根本没想到竟然这么容易就成功了。而当初为了让李世民奋不顾身地和他一起打江山,李渊开了张“空头支票”,许诺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现在长安城拿下了,李渊自己也当了王,大事即使不算成功,也至少成功了一半,李渊就开始琢磨那张“空头支票”是不是该兑现了。李渊于是私下询问身边的几个亲信:“你们觉得李建成、李世民二人,我立谁为世子更好?”

“当然是李建成了。”几个官员的观点出奇一致。

“为何?”

“大王难道忘了杨广的教训了吗?”

杨广在隋文帝的嫡子中排行第二,李世民在李渊的嫡子中也排行第二;杨广南灭陈国,北胜突厥,军功很大,李世民多次在战场上力挽狂澜,军功也很大;杨广在当上皇帝之前表现几乎完美,当上皇帝之后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李世民目前看来也几乎完美,但谁能保证他日后的表现呢…

李渊最终决定,撕毁那张空头支票,立李建成为世子。

这件事着实怪不得李渊,实在是杨广、李世民二人的相似点太多了,加上自古以来,立嫡长子为太子、世子本来就是不成文的传统,这让李渊更是有充足的理由说服自己,他这么做是利多于弊的,想想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在两个儿子都很出色的前提下,他选择更稳妥的做法,难道有错吗?

当然了,李渊作为父亲,也绝不想让另一个儿子失望。于是在正式宣布册立李建成为唐王世子的同时,李渊又宣布,另封功勋卓著的李世民为秦王,享有开府,自行任命官僚的权利。总之,就像平阳公主的地位凌驾于其他公主之上一样,李世民的一系列待遇也远远超过其他的王子,仅比世子李建成略低一些。

李渊用“和稀泥”的方式,解决了“空头支票”事件,他以为两个儿子这下都会满意了。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李建成、李世民对都李渊处理问题的方式满腹牢骚。他俩谁都不满意。

注:李渊拥立杨侑初期,李世民的封号是赵国公,第二年李渊称帝,李世民才被封为秦王。这一点我忘了在上文注明一下了,有失严谨。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9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9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