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然而客观的说,李渊的分兵策略,其实也是有风险的,并不比李世民的绕道策略、裴寂的继续死磕屈突通策略要绝对稳妥。他之所以决定分兵,只因为他的孩子们实在是太争气了。

李渊这辈子最幸运的事,就是他娶了一位非常贤惠的妻子窦氏(当时已去世,后被追谥为皇后),经李渊、窦氏言传身教,他俩的子女个个非比寻常。两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作战身先士卒,又能体恤百姓,年纪轻轻已名扬四海,自不消说;就连窦氏所生的女儿,都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超级猛人。

李渊和窦氏所生的女儿,史称平阳公主(封号和汉武帝姐姐一样)。由于在中国古代男尊女卑的缘故,平阳公主和她的母亲窦氏一样到底叫什么名字笔者没能查到,只知道她和李建成、李世民一样也姓李,简称李氏;同样的原因,李氏的出生日期笔者也没能查到,好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自己推算,因为有一点是能确定的—她比李建成小,却比李世民要大几岁,李世民得喊她“亲姐”。参考李渊起兵的这一年,李世民刚好二十岁(另有一说法,称李李世民这一年十九岁),李氏当时应该是二十岁出头。

在李渊起兵之前,李氏家住长安,因为她的丈夫柴绍的家在长安。李渊起兵,说白了就是造反,他担心自己的造反行为会祸及自己的女儿女婿,于是在起兵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去通知柴绍,让他带着自己的女儿想方设法来晋阳与自己会合。柴绍接到李渊的信后,有点犹豫,跟着岳父造反,成功不成功还是未知数,自己偌大的家业怎么办?(能娶到皇亲国戚李渊的爱女,柴绍的家境肯定是不错的。)李氏见柴绍犹豫不决,催促他道:“什么时候了,你还担心这些身外之物,快去晋阳吧,我留下替你看家。”

柴绍见妻子主动提出留下看守家业,脚下一抹油跑了(渣男),但他没想到的是,他的妻子李氏压根就没把他这点家产放在眼里,柴绍前脚刚走,李氏后脚就把柴绍和李渊在关中的家产全部变卖(李渊家族在关中也购置了许多田产),然后拿着这些钱,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数百人的军队。就凭这支人数少得可怜的军队,李渊的女儿开始了她传奇的征战生涯。当时,关中和关外一样,也是义军、盗贼纷起,几千人、几万人的杂牌义军不计其数,李氏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李将军”,带着几百人去征讨这些杂牌义军,只花了三个月时间,就成功收编了其中的五支义军,将自己的兵力扩充到上万人;然后,鸟枪换炮的“李公子”继续带着她的军队征战关中各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连续攻克了多座县城。以至于到最后,连卫文升、屈突通等人都被此事惊动,多次派兵进攻这位神秘莫测的“李公子”,结果每次朝廷的军队败在“李公子”手下。

“李公子”的大名传遍了整个关中,让那些畏惧卫文升、屈突通如虎的其他义军首领看到了希望,于是很多兵力明明比“李公子”多得多的义军势力争相前往投奔,这使得“李公子”的军队总人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越滚越快,渐渐滚到有七万多人—甚至比他父亲李渊的军队人数还多。到了这时候,李渊包围河东,正与屈突通展开对峙的消息也传来了,“李公子”脱去男装,恢复女儿身打扮,终于决定以庐山真面目示人。李氏告诉加入她军队的那些士兵们:“兄弟们,我正是李渊之女,快随我去迎接我的父亲—李渊大将军吧!”

那些被她收编的义军首领、士兵这下傻了眼,谁都没想到这么厉害的人物,原来是位“小娘子”,于是大伙儿都只好收起“李公子”的称呼,从此改称她为“李娘子”,至于“李娘子”的军队,则被百姓们称为“娘子军”(其实除了李渊的女儿,其他人都是男的),这也是“娘子军”一词最早的由来—意思是由女人统帅的军队。

有“娘子军”护驾,李渊何止有了分兵的底气,让他孤身一人去攻打长安他都敢这么做:“卫文升、屈突通,你二人都是我女儿的手下败将,谁敢派兵打我,我就让我女儿去收拾你们!”他把自己的军队主力留在了河东,诸将也大多留下,以防止屈突通向西突围;自己仅带着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以及自己的女婿柴绍和少数军队向西渡过了黄河。在黄河西岸,前来迎接父亲的李氏早已在此集合了一万多精兵,见父亲和大哥、弟弟、丈夫都到了,李氏身着戎装,以军礼与他们相见。李渊牵着爱女的小手,看着军容盛大、精神抖擞的“娘子军”,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对李氏道:“等为父平定了关中,就封你为平阳公主。女儿啊,你的战功,早已超过了父亲军中的绝大多数将领,这样吧,以后你的军队就由你自己指挥,为父特别破例,允许你以女子的身份设置幕府(指挥部),以方便指挥作战。嗯,在我的军队中,你的军衔仅次于你的两个兄弟李建成、李世民,其他的将领,见了你之后都要主动向你行使军礼—包括你的丈夫柴绍。”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9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9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