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发动的第一场远征高句丽之战,就这样以惨败而结束。一百多万隋朝大军,近三百万民夫,死亡者将有半数,消息传至中原,天下震动。更令中原军民绝望的是,隋炀帝完全没有反思为什么一场明明是“以石击卵”,胜券在握的战争会变成史无前例的大溃败,他将此战的失败完全归咎于运气不佳。于是距离第一战失败才过了不到半年,隋炀帝又宣布:再次进行全国总动员,准备二度发兵远征高句丽。
兵死光了,就重新拉壮丁,粮食用光了,就重新搜刮百姓。隋炀帝的冷血无情,让各地军民忍无可忍,终于有人揭竿而起。隋大业九年,公元613年,有齐郡人王薄、孟让,北海人郭方预,青河人张金称,平原人郝孝德等发动农民起义,各路起义军人多者十万,人少者数万,一时间席卷整个齐地。在这一形势下,隋炀帝依然坚持下令各州官员继续筹措兵马,又在辽东城以西修建辽东古城,用作储蓄粮草。该年三月,隋炀帝乘坐御驾再次亲临辽东,临行之前,群臣拦住车马,齐声谏道:“千钧之弩,不会为小老鼠而发射,现今中原动荡,社稷不安,陛下不留在国中安抚百姓,却执意与一小小的戎狄一较高下,实为不智之举。”隋炀帝不听,说道:“齐地之乱,朕已下令张须陀率军前去征讨,二征高句丽之战,势在必行。”他下令杨素之子杨玄感留在黎阳,继续督运粮草送往前线,自己亲率重新招募的各地军队六十余万人,于四月渡过辽水。
隋炀帝多少还是从上一战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此次他督军攻打辽东城,事先就特意声明,允许麾下将领们便宜行事。有了这句话,出征高句丽的将士们士气大受鼓舞,他们制作了一百多万个麻袋,袋中装满了土,往辽东城下一堆,隋军士兵就可以直接借助这些麻袋爬上城墙;隋炀帝又令工匠们赶制了一批楼车,这种楼车底部装有八个轮子,能够在战场上来去自如,故称之为“八轮楼车”,隋军士兵登上楼车后,所处的位置远远超出城墙,对城内的动向一览无余,所以射出的箭威力极大。镇守辽东城的高句丽军队哪里见过这种阵仗,守了一个多月,伤亡惨重,实在撑不下去了。就在他们又准备祭出“诈降”这一屡试不爽的策略时,有少数士兵突然喜极而泣道:“隋军撤退了,隋军撤退了!”
镇守辽东城的高句丽将军不信,派出少数士兵偷偷出城侦查,那些士兵们回来之后禀报守将道:“隋军全部撤退了,而且因为走得太急,他们储存营地里的粮食、武器、盔甲都没带走,堆得像座山丘一样。”守将怀疑隋军有诈,下令士兵们不许出城,此后过了好几日,始终不见隋军再来交战,守将才派了几千名士兵出城观察情况。这些士兵一直来到辽水以西,才撞见了几千名羸弱的隋军老兵。隋军老兵告诉高句丽人道:“我们的皇帝确实回去了,因为中原有一位不得了的大人物起兵造反,皇帝说此人造反与其他人造反不同,是要夺了他的江山的。”高句丽士兵这才欢呼起来,毫不留情地把几千名隋军老兵全部杀光,又把隋军储存在辽东古城的大量物资分批运输回国。
老兵们所说的大人物,不是别人,正是身在黎阳,负责督运粮草的杨玄感。杨玄感是杨素之子,他继承了父亲上柱国的爵位,家中财富巨万,这号人物一旦起兵,对隋炀帝而言无异于晴天霹雳—别忘了隋朝是怎么建立的,杨玄感在隋朝的地位,完全不输杨坚当初在北周的地位。其实,隋炀帝是防了杨玄感一手的,他在二征高句丽时,特地把杨玄感的两个弟弟都召入了军中,美其名曰护驾,说白了就是当作人质。哪知杨玄感的两个弟弟到辽东后,趁着皇帝专心于攻打辽东城的契机,偷偷逃回了中原。他俩一回去,再无后顾之忧的杨玄感随即宣布起兵,并传檄四方道:“我杨玄感身为上柱国,家中黄金巨万,一直得到皇帝的信任,可说是位极人臣。我为何要不顾被灭族的危险,起兵讨伐皇帝,不过是为了拯救天下黎民百姓罢了!”
隋朝的军民早就恨透了隋炀帝,一见该檄文,排着长队赶往黎阳,请求加入杨玄感的军队,每日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前来报道,因此杨玄感宣布起兵没过几日,就拥有了十几万大军。值得一提的是,在投奔杨玄感的军民之中,另有一位“大人物”,其家族声望丝毫不逊色于杨玄感。此人名叫李密,他的曾祖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名将李弼,他的祖父、父亲也分别在北周、隋朝担任公卿要职,是为如假包换的“四世三公”。李密童年时期,酷爱读书,一次,他骑着黄牛出门拜访好友回家,将《汉书》悬于牛角之上,一只手捏着缰绳,一只手翻书阅读,这一幕恰好被杨素撞见。杨素遂牵着马悄悄跟在李密身后,跟踪他很久,见李密都没有察觉身后有人,这才忍不住叫住李密道:“谁家的公子,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慌忙下牛行礼,自报家门。杨素问李密:“读的什么书?”李密答道:“项羽传。”杨素见李密好学不倦,谈吐不俗,颇感惊奇,他回到府中,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道:“李密的年纪和你差不多大,但学识气度远胜于你,你应该主动与这样的人结交。”杨玄感从此与李密结为好友,即使二人身在异地,也书信不断。杨玄感起兵之际,李密正在西都长安,杨玄感特意派人去迎接李密前来,询问他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李密略一斟酌,献上三条计策。
上策:占领涿郡,控制临榆关(山海关),擒拿隋炀帝,然后挟天子以令天下。
中策:率军向西直入长安,抢在其他义军之前,把富饶、险固的关中平原据为己有,然后效仿汉高祖争夺天下。
下策:攻打洛阳,控制天下中枢,以号令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