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一仗打到这里,胜利的天平已逐渐倒向了高句丽一方。跟随隋炀帝参战的将领之中,不乏见多识广的开国功勋,其中许多人开始向皇帝进言:百万人级别的大军出征,贵在一击即胜;如果不能速战速决,那就该尽早班师,保存实力。否则,粮草问题、气候问题、水土不服问题等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凸显出来,到那时候即使孙吴在世也无回天之力了。隋炀帝因迟迟攻克不了辽东城,也自心中焦虑,但让他下令退兵是万万不可能的,因为这样等于他自己打自己脸,要知道,当初只有他和裴矩主张发兵远征高句丽,其他大臣无不表示反对,结果为了动员百万大军花了一年,期间牺牲了数百万军民,如今在前线僵持了多月,又牺牲了十几万军队,几乎毫无建树,假设就这样无功而返,史书会怎么评价他,他又如何堵塞天下悠悠之口?

隋炀帝最大的缺点是好大喜功,不切实际,但本身还是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的。经他冥思苦想,终于琢磨出了一招打破僵局的妙计。他在辽东城外召集所有参加此战的将领,与他们分析道:“高句丽国全部兵力不过十数万人,现在有数万人守在辽东城,又有数万人用作应付来护儿、周法尚的水军,其国都平壤(今朝鲜首都)一定空虚。我军可从百万大军之中挑选出最精锐的士兵三十万人,每人携带干粮,悄悄绕过辽东城,跨过鸭绿江,直趋其都城平壤。平壤一旦被攻克,辽东、浿水等地的高句丽军队必将陷入混乱,那时我军便可轻易获得全胜。”

隋军众将觉得这一计确实不错,于是很快按照隋文帝的命令,挑选出三十万最精壮的士兵,由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率领,前往偷袭平壤。宇文述当年曾以韦孝宽副将的身份参加过讨伐尉迟迥之战,立功无数,在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由他来当这一战的主帅,其他将领也都心服。宇文述出征之日,对跟随他一起前往平壤的其他八位副将道:“此战不是攻坚战,而是偷袭战,如果我军三十万人聚作一处向南方推进,还没等及抵达平壤,高句丽各地的军队便会及时察觉我军的作战意图,集体收缩至平壤相助守城。因此在本帅看来,不如我等各率一支军队,各约三万多人,分别借助山川、丛林的掩护经不同的道路南下,一个月后在平壤城外会师即可。”八位将领齐声应诺,于是宇文述吩咐下去:他率军经扶余道南下,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经乐浪道南下,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经辽东道南下…其余六位将军也各率三万多士兵,经不同的道路南下。分兵完毕,宇文述又召来军需官,为即将出征的三十万精兵发放干粮,每个人携带的粮食足够食用一百日。按照他的计划,从辽东抵达平壤,需要一个月;到平壤后攻克城池,需要一个月;然后从平壤返回辽东,还需要一个月,所以每人带上一百日的粮食基本绰绰有余了。

他的计划是很好,哪知粮食刚发放完毕,问题出现了:士兵们因为是去打仗,身上穿着铠甲,手上拿着枪槊,腰上悬着弓箭,本来就已经很沉了,这时让他们每人再带上一百日的干粮,士兵们纷纷抱怨,说背不动,不如还是和之前一样,让那些负责运输辎重的民夫替他们押着粮食前进。宇文述大怒:“我军此战是偷袭敌军的国都,行军速度越快越好,行事越隐秘越好,如果让数十万民夫押运着粮车慢吞吞地南下,岂非主动暴露目标?所以,这次的粮食必须你们自己背着,背不动也得背!”他严令士兵们不得抱怨,立即随各自的主将分头展开行动。

士兵们无奈,也只得从命。其实细论起来,真怪不得他们叫苦,这个问题早在西汉时期,赵充国将军就做过了总结—当时有人提议,组建一支精锐骑兵,每人携带三十日的粮草偷袭羌人的驻地,赵充国算盘一打,说一名骑兵三十日所需的粮草加起来快有一千斤了,人背了打不了仗,战马背了跑不起来,怎能取得胜利?于是他力谏汉宣帝,最终否定了这一提议。宇文述这次的计划,与被赵充国否定的那位将军的计划如出一辙,竟然让每个士兵背着一百日的粮食上路,就算这些士兵全是步兵,不用为战马另外准备粮草,一个人假设每天吃一斤半米,那也有一百五十斤重了;再加上他们的武器、头盔、铠甲等加起来也有一百多斤重,每个人等于要负重约三百斤上路,给谁也吃不消啊。所以这次三十万隋军才出发了没几日,身为主帅的宇文述就发现了一个骇人的情况:但凡是隋军经过的道路,沿途掉满了粮食,附近的高句丽百姓可高兴了,排着队来争夺粮食,感谢隋军的慷慨馈赠—原来,隋军士兵们明知粮食太多背不动,又碍于军令不可违,他们便故意在粮袋上划出一个小口子,让粮食沿途洒落,如此一来,他们才走了几日的路程,身后的粮袋便空了一半。宇文述震惊之后,忙派人去询问其他八位主将,是否也出现这样的情况。八位主将回复宇文述道:“我们的情况和将军完全一样,这样下去,还没等我军抵达平壤,粮食就不够用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