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说来也是讽刺,隋炀帝之所以把财物不当钱似的大量赐给突厥人,是因为他在刚当上太子之时曾亲眼目睹过隋文帝被突厥人共尊为“圣人可汗”的荣耀。他不具备他父皇那样的文治武功,却也想过一把当“圣人可汗”的瘾,因此在登基之后决定出兵塞外,耀武扬威,让启民可汗等各部少数民族首领前来拜见他,尊他为塞内塞外的天下共主。故长孙晟提议出使突厥,正合隋炀帝之意,他对长孙晟道:“你到王庭之后,晓谕启民可汗,让他想办法把长城以北的各部首领都召集至一处,朕不日就会巡视北方,届时可前来相见,那些布帛和财物,权当作见面礼好了。”

其时,杨素已在一年前去世,威震突厥的两大名将一死一老,突厥人却在启民可汗手中合二为一,再加上隋朝慷慨的接济,隐隐然有重新壮大之势。长孙晟没想到隋炀帝好大喜功到这等程度,此次出塞,感慨颇多。遥想二十多年前他首次护送北周公主与沙钵略可汗相见,从此踏上了他与人迥异的名将之路。这么多年来,他用尽了各种不折手段的阴谋阳谋,为的就是阻挠突厥的统一;结果在他垂垂老矣,因身体状况被迫选择退居二线不久,突厥人竟然以一种简单至极的方式统一了。他曾提醒过晋王杨广其中隐藏的重大危机,但是很显然,自从这位亲密战友当上皇帝之后,早把他的提醒忘得一干二净。

“唉,没想到我努力半生,全是无用功。也许用不了多久,大隋与突厥之间又将战火重燃了。”

忧心忡忡的长孙晟带着使者团队又一次来到突厥王庭时,启民可汗正与部下们在兴奋地点算隋炀帝此前派人送来的大量财礼。光布帛就二千万段,堆得跟小山似的,一时间哪里点算得清楚。听说长孙晟来到,启民可汗慌忙带着妻子义成公主出迎,以属国国君的礼仪拜见隋国特使。—此义成公主,已非之前的安义公主。安义公主嫁于启民可汗不久即病逝,隋文帝另以宗室女子义成公主赐婚于启民可汗。双方答礼过了,长孙晟即宣读隋炀帝的口谕,令启民可汗召集长城以北的各部首领全部前来王庭集合,作好迎接大隋天子的准备。

启民可汗得旨,不敢怠慢,派出部下分别赶赴奚、契丹、铁勒等部落,召集他们前来王庭。待启民可汗去后,长孙晟单独留下义成公主,说有话要问她。长孙晟问公主道:“按照突厥族的习俗,等启民可汗千秋之后,大可汗之位将由其子继承,倘若其子年幼,大可汗之位则属其弟。据我所知,在公主您出嫁之前,启民可汗就育有一子,不知道他是否已经成年,叫什么名字?”义成公主答道:“启民可汗的长子名叫咄吉世,刚刚成年。”长孙晟又问:“此人性格如何?”公主不知长孙晟问这些是何用意,据实答道:“据妾身观察,启民大可汗性格温顺,极好相处,但他的长子咄吉世的性格恰恰与他相反,颇有些骄横。”长孙晟听后,面色微微一变,再问公主道:“启民可汗如今总领突厥东、西两部,势力与当初已不可同日而语,如此广袤的土地,如此庞大的族民,可有人替他分管一些?”公主答道:“启民可汗有个弟弟,名叫叱吉设,大可汗对他非常信任,因此让他分管了部分土地和军民。”长孙晟面色转忧为喜,随后与义成公主又答话数句,便告辞而出,另设营帐等候隋炀帝一行抵达。

该年秋季,迎接隋炀帝的行宫早已修建完毕,经北方数十部少数民族首领翘首以盼,南方终于有人来报:大隋皇帝一行人已过云中,即将抵达。此时距离长孙晟往见启民可汗,令他召集各族首领至王庭集合时,已过去近有半年。之所以让他们等这么久,只因在隋炀帝看来,大隋王朝四方承平,百姓富实,若不能风风光光的炫耀一回实力,各方井底之蛙的胡人无以知晓他们的宗主国到底强盛到何等地步。因此,此次他足足征召了五十万大军随他北上巡视,其中步兵四十万,骑兵十万,旌旗辎重,连绵千里不绝。这还不算,隋炀帝又雇佣了全国的能工巧匠,命令他们制造了一座能够移动的“行城”,此城周长为两千步(折合成米数,约为一千四百米),底部用木板为主体,木板下设有轮轴,集合数千人之力可以拽行前进;木板之上,建有城楼和观景台,有士兵戍卫,相当于一座可以在陆地上行驶的巨大移动堡垒,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

隋炀帝乘坐着这种需要靠几千人的力量才能拉着前进的庞然大物上路,行动速度自然慢得跟乌龟一样,数百里路程,骑着马来回只需几日,但行城至少得走几个月。不过这座行城一到关外,立刻就引起了四方胡人的轰动,他们从来没想到中原人竟然能想出办法把一座城池拉着前进,但凡见到行城经过的胡人,无不主动下马叩拜,皆以为是天神下凡。隋炀帝对他们的反应十分满意,骄傲地站在观景台上,俯视着拜倒在他足下的芸芸众生。

“当皇帝,就得这样风光,让天下人不敢仰视。像父皇那样省吃俭用一辈子,那种皇帝当得还有什么意思?”隋炀帝笑着对陪同他一道北巡的萧皇后说道。

但很快,他笑不出来了,因为过了长城再往北去,草地越来越多,青草越来越茂盛,那行城全靠轮轴在底下转动才能前进,一旦轮轴被杂草包裹住了,如何还能动弹半分?隋炀帝可是整整带着五十万大军出关,每日耗资不计其数,本来他就嫌行城走得太慢,这时干脆动不了了,又是尴尬,又是焦急,忙派人又去找长孙晟,让他想办法把前方的杂草给除了。长孙晟也是拿这位皇帝没办法,只好让随从去把启民可汗和各部首领都叫过来,让他们人手一把刀,帮隋炀帝割草开道。随从们听说竟有这等荒唐事,面面相觑,提醒长孙晟道:“启民可汗和那些首领的身份虽不比大隋皇帝,但也是各自部落的最高统治者,让他们不顾身份像农夫一样持刀割草,这个…”长孙晟挥手道:“去把他们叫来便是,本将军自有分寸。”启民可汗等人到后,长孙晟指着帐前的草地说道:“这些草的根极香,可制成香料。”启民可汗信以为真,急忙拔出一根草仔细嗅了嗅,然后摇头道:“我怎么闻不出一点香味?”长孙晟盯着他,大声道:“大隋皇帝是天子,你是诸侯,诸侯既知天子前来巡视,却任由杂草丛生,不能亲自为他修整御道,难道不是因为这些草的根实在太香了,你舍不得把它们除掉吗?”

启民可汗这才恍然大悟,连连告罪道:“小王自小生活在荒郊僻壤,不懂中原的法度,若非将军的教诲,险些铸成大错。”于是拔出腰刀,伏地割起草来,其他各部首领和士兵们见状,也急忙纷纷效仿,皆持刀在手,为隋炀帝开辟御道。在数十万胡人的努力下,没过多久,一条十分宽阔的御道被修建起来,从启民可汗的牙帐开始,向南一直连接至长城,隋炀帝所乘坐的行城由此得以继续前进。隋炀帝听说了长孙晟的策略,赞不绝口,对随行的大臣们说道:“若是强迫启民可汗等人这样做,他们也自会听从命令,但大隋与突厥之间,定会由此生隙;长孙将军的计策精妙,就如同他在战场上一样,可谓不怒而自威,不战而屈人之兵矣。”

从事后来看,隋炀帝这一次规模空前的北巡,等同于一场展示国力的军事演习。其中有许多不好的方面,比如说出动的军队人数太多,行城移动起来太过艰难,整个北巡过程历时长达半年左右,给隋朝百姓造成了严重的负担;但与之同时,这场军事演习也存在一些积极的方面,比如说,之前隋朝的强盛虽然已众所周知,但生活在关外的胡人,并不清楚这个王朝到底强盛到什么地步,直到隋炀帝用五十万精兵护驾,乘坐着移动城堡一路威风凛凛的巡视下来,将隋朝远远领先于其他关外各民族的强大军事力量,强大科学技术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了他们面前,以启民可汗为首的各部胡人首领才认清了他们与隋朝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西起西域四十四国(隋炀帝时期有隋国官员名叫裴矩,他前往西域考察,回国后绘制《西域图记》三卷,共记录有四十四国),东至契丹,隋朝关外的邻邦们向中原统治者献上了多达几千万头的牛羊、骆驼,以示归附,心悦诚服地尊称隋炀帝为第二代“圣人可汗”。

隋朝迎来了王朝的巅峰期,隋炀帝如他所期盼的那样,真正享受到了“万国来朝”的荣耀。但在这场荣耀的背后,其最主要的缔造者之一,长孙晟在回国不久就病倒了。长孙晟患病期间,隋炀帝登门探望,问长孙晟还有何事放心不下,长孙晟道:“臣的功业已经结束了,但陛下的功业才刚刚开始。如果臣死之后,突厥再次显露出不轨之心,请陛下记住,有两个人可以帮助您。”

“哪两个人?”

“一位是启民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另一位是启民可汗的弟弟,名叫叱吉设。请陛下谨记,谨记。”

公元609年,长孙晟去世,隋炀帝深表哀悼,赐赠其家人甚厚。长孙晟有一爱子,名叫长孙无忌;有一爱女,史称长孙氏(史书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一生算无遗策的长孙晟并没有想到,在他去世后仅仅过了十年,他为之奋斗终生的大隋王朝就灭亡了。更不可思议的是,他的儿子成了大唐的宰相,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首;他的女儿则成了大唐的皇后,享有“中华历史上第一贤名皇后”的美誉。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