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启民可汗听闻隋朝改立储君,亲自入朝称贺,遵隋文帝为“圣人可汗”,表示愿千秋万世永为隋臣。隋文帝因启民可汗自归附以来,一向忠贞不二;又鉴于他的部众越来越多,小小的五原已经无法容纳,下令杨素、长孙晟等人派兵护送他将王庭迁回塞外,管辖东突厥故地。

在隋朝的相助下,启民可汗在大斤山附近重建东突厥王庭。西突厥的步迦可汗得讯,又发兵前来与之交战,启民可汗战败,被掳走部众六千人,牲畜二十余万头。隋文帝大怒,令杨广、长孙晟率军反击步迦可汗,双方转战六十余里,杨广、长孙晟大获全胜,不但尽数夺回了启民可汗被掳去的部众和牲畜,且缴获西突厥物资极多。杨广大喜,为长孙晟设宴庆贺,席间,杨广问投降于他的西突厥将领道:“我大隋北方有两大名将,一位是杨素,一位是长孙晟,你们更畏惧哪一位?”那将领不假思索答道:“杨素固然是善战的好汉,令人感到恐惧,但远远不能与长孙总管比较。我们突厥人听见长孙总管的弓弦声,都以为是霹雳,看见他骑着马冲锋,都以为是闪电。况且此人智慧当世无双,根本不需要弓箭、战马就能轻易打败我们。”杨广听后欣然长叹,对长孙晟道:“没想到将军在突厥人心中,威力竟可与雷霆媲美,历代名将谁可赢得这样的赞誉?”长孙晟忙自谦道:“臣年过五旬,精力早已不及壮年。而且突厥国内近来的形势愈发变幻莫测,臣应付起来已经无法像之前一样游刃有余。此战结束后,臣自会面奏陛下,请求辞去护突厥使节之职。”

杨广乍然听闻长孙晟要辞去官职,焦急起来:“这二十多年,长孙将军为大隋北方安定作出的贡献所有人都有目共睹,除了你,还有其他人能够胜任护突厥使节一职吗?”

“这是当然,只要殿下永远牢记臣应付突厥的方法就行了。”

“什么办法?”

“离强合弱,分而治之。让突厥人永远保持在分裂的状态。”

隋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杨广登基,是为隋朝第二代国君隋炀帝。隋炀帝尊重长孙晟的选择,登基不久即任命长孙晟为左领军将军,让他统领一部禁军,从此在京师担任戍卫之职。与之同时,在长城以北,步迦可汗连续两次攻打启民可汗失败后,他意识到西突厥吞并东突厥的设想已无法完成,竟选择放弃了所有领地和西突厥部众,西奔吐谷浑。启民可汗得了步迦可汗拱手送上的大礼,在短短数年之内轻松兼并了大漠之上所有的部落,从此成为塞外唯一的大可汗。

这是突厥国被长孙晟分裂为东、西两部之后,二十多年来首次实现了完全统一。长孙晟从中预感到了危险的降临,但他已无能为力。

“陛下,趁着老臣还在人世,由我为您再出使一次突厥国吧。”

独孤皇后、隋文帝相继去世后,坐稳了皇位的隋炀帝逐渐有恃无恐,原形毕露。当初,杨勇之所以被废,是因为他喜欢美色,又与隋文帝、独孤皇后崇尚节俭的训诫背道而驰;杨广独宠妻子萧氏,又常常以廉洁的形象示人,因此才能赢得包括隋文帝夫妇在内的满朝赞誉,最终夺取了储君之位。直到他当上皇帝,所有人才愕然的发现,他之前的一切全是伪装的。杨勇所谓的“奢靡”,不过是在衣服上纹了些图案,真花不了多少钱,他所谓的“好色”,也不过就宠幸了数名妃子,这对一个统一大王朝的太子爷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出格的事儿。与大哥相比,隋炀帝那可就厉害了,当皇帝之前从来舍不得花钱的他,当上皇帝之后第一件花钱的大手笔就是征调了两百万民力,重新修建洛阳城,史称:东都;第二件花钱的大手笔就是广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以至“后宫佳丽三千人”—这句诗用在别的皇帝身上,那都是虚指,意思是很多;但在用在隋炀帝身上,却是真实的数字。

好在隋朝之富庶,是所有王朝之中首屈一指的,经隋文帝夫妇多年勤俭治国,各地粮仓贮藏的粮食加起来号称可以吃几十年,隋炀帝在这两件事上的挥霍,虽然让大臣们不满,但也还能勉强接受;但接下来的这件事,大臣们就绝对不能容忍了。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下诏,赐突厥启民可汗布帛二千万段,这还只是给启民可汗一人的。除大可汗之外,以下的突厥国各位王侯,也各有丰厚的赏赐。宰相高熲对此表示强烈质疑,上奏道:“启民可汗不久前虽重新统一大漠,但因其国内长达二十年的内耗,国力疲困,无法与大隋抗衡,只得像之前一样定期派人进贡。陛下此举,无疑于帮助突厥人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不用数年,昔日强大的突厥又将死灰复燃,后患无穷。”

高熲之外,贺若弼、宇文弼、长孙晟等重臣也赞同这一观点,对隋炀帝无缘无故削弱自己实力,壮大突厥实力的行为表示担忧,争相上奏。隋炀帝大怒,下诏将高熲、贺若弼、宇文弼等人处死,唯有长孙晟年老体弱,又与隋炀帝有旧交,未曾论罪。长孙晟这才退而求其次,请求最后一次出使突厥,召见启民可汗。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