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你等再辛苦一趟,把这些坛子中的液汁倒在那些泉水里。回来之后,晋王定会重赏你们。”
由于关外并不适合有毒的植物生长,东突厥士兵并不清楚这些汁液到底是用什么提炼成的,皆按照长孙晟的吩咐行事去了。待他们走后,长孙晟又邀请杨广外出打猎,且别的猎物不要,只要狼,越多越好,但有个条件,必须保证是活着抓回来。如果说杨广前几日看着长孙晟大费周章的“炼制毒药”,还算看得懂他的用意,这次去抓狼,还得保证是活着抓回来,这就完全弄不清他到底要干什么了。二人带着上千士兵,在营地周围忙碌了大半日,才捕捉到几十头活狼。黄昏时分,二人一回到营地,长孙晟就下令用剩下的毒药灌入狼的口中,然后悄悄派人把这些狼丢在步迦可汗的营地附近。
那些狼因为被灌了毒药,被丢下后一个个瘫软在地,不能动弹,只能凄惨地大声哀嚎。步迦可汗等人循声外出查看,在火把的照耀下,赫然见许多只狼在他们面前口吐白沫,四爪疯狂地挠地,过了一会儿,那些狼陆续死去。步迦可汗等人被吓得面色苍白,惊叫道:“这是怎么了,这么多狼在我们面前哀嚎,难道是我们大突厥有灾难要发生了么?”
步迦可汗心中惊疑,一夜辗转难眠,无法入睡。到第二日一早,有部下惊慌入帐,跪地奏道:“可汗快随我前去查看,有许多士兵和昨晚的那些狼一样,痛苦呻*,然后离奇死去。”步迦可汗因昨夜之事,愁得茶饭不思,到这时滴水未进,闻讯强撑起老迈的身躯,一一查看各处营帐,果然如同部下所奏。
十数万幸存的西突厥士兵目睹过上千名死去的士兵惨状,人人自危,互相间议论纷纷,有人说是中毒,有人说是瘟疫,还有人说是天灾。步迦可汗作为最高决策者,仔细分析后作出判断道:“如果是中毒,周围不是草地就是荒漠,隋军的毒物从何而来,又投掷于何处;况且昨夜已有群狼前来向我等报讯,预告我等即将有灾难发生。在本可汗看来,今日之事,是天神发怒,要降临灾祸于我大突厥。”西突厥部众素来迷信天神,一听说是天神让情况变成这样,都急得嚎啕大哭,向可汗提议:“我等虽不怕死,但不能死于天神之手,看来可汗此次出征不得天神庇护,不如尽早退兵吧。”
当夜,步迦可汗听从大多数士兵的劝谏,引兵向西北方向逃遁。西突厥军队方出营地,消息已被隋军哨兵探得,报到主帅杨广帐中。杨广、杨素大喜,立即调集数万骑兵,准备挥师追击,长孙晟拦住他们道:“让步迦可汗走吧,我军万万不可追。”杨广不敢置信地看着长孙晟,问道:“之前我军与之长期相持,是因为西突厥军队阵形严谨,我军无隙可乘;现在他们已经大乱而逃,为何仍不能出战?”长孙晟回道:“我军若是从后猛力追击,胜了又如何,难道殿下希望把西突厥人赶尽杀绝,让启民可汗统一塞外,一家独大吗?东突厥之所以称臣归附,是因为西突厥的存在,西突厥若亡,东突厥他日必反!”杨素对这一说法不敢苟同,在一旁傲慢地插话道:“长孙将军多虑了,启民可汗一向对大隋唯唯诺诺,此人绝没有反叛的胆量;再说了,我大隋国势如日中天,两部突厥相加起来,也已不是我们的对手,他启民可汗就算真的有反意,有我杨素在,他亦绝不敢显露半分!”
旁人都惧怕杨素,但在最擅长的突厥问题上,长孙晟仗着自己是护突厥最高使节,还真不怕他。长孙晟怒气冲冲地反问杨素:“杨将军能保证启民可汗不反,能保证他的子孙不反吗?几十年后,你不在世上,我也不在世上,届时突厥人一旦合二为一,再度强盛起来,掀起侵略大隋的势头,谁来迎战他们,谁能对此负责!”
“二位将军别争了,父皇说过,长城以南之事,以杨将军的意见为重;长城以北之事,当以长孙将军的意见为重。今日之事,发生在长城以北,本殿下决定听从长孙将军的建议,不追了,诸位回营歇息去吧。”
由于杨广所率的西路军放了步迦可汗一马,西突厥大军才得以顺利逃过了大斤山。正是人倒霉了喝水也要塞牙缝,已成惊弓之鸟的西突厥人一连奔走数十里,人疲马乏,一直来到大斤山脚下,才敢暂作憩息。此时,突然有一队隋军骑兵向他们杀来—隋朝的东路军由于道路不熟,姗姗来迟,这时也正好来到大斤山脚下,撞见了步迦可汗。担任该军先锋的史万岁是著名的悍将,箭法、枪法皆首屈一指,有一次他见天上有一群大雁飞来,对左右道:“看我射下第三只。”一箭射出,正中第三只大雁。又有一次,隋军元帅窦荣定与阿波可汗交战,阿波可汗派一位勇士在阵前持矛耀武扬威,请求隋军派出一人与之单挑,史万岁大喝一声单骑冲上前去,将那位突厥勇士一矛刺落马下,割其首级而回。步迦可汗没想到这时竟撞上了史万岁,慌忙让士兵们停止休整,接着向西北方向逃。史万岁可不像长孙晟那样做一件事要思前想后,考虑全局,一见前方的军队打着西突厥的旗号,一声令下,带着麾下的骑兵上前大砍大杀。步迦可汗无心恋战,在前头也不敢回,一路逃回王庭,史万岁战意旺盛,在后马不停蹄,也一路追到王庭附近。此战,隋朝东路军共计杀死了数千名西突厥士兵,俘虏了数万头牲畜,才依依不舍地奏凯而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