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公元599年,突利可汗又一次遣使向隋朝报讯,称都蓝可汗、达头可汗联军近日大造攻城器械,观其意图,似乎又要进攻隋朝的边关。隋文帝得到消息,与之前一样,传令北方各地将士,小心作好防守准备。当时在隋朝的北方,防备突厥的隋军兵力主要部署在以下三地:尚书左仆射高颎率一军驻守朔州(在今山西朔州市),位居防线中部;尚书右仆射杨素率一军驻守灵州(在今宁夏灵武市),位居防线西部;另有上柱国燕荣率一军驻守幽州,位居防线东部。

朔州、灵州、幽州三地,是以往突厥国强盛时期南下攻隋的必经之路。而且高颎、杨素、燕荣皆是一时名将,有这三人坐镇北方,提前控制险要,隋文帝可说是高枕无忧。三位大将得到消息后,时刻作好大战的准备,哪知等啊等啊,又等了两个月,仍不见突厥大军南侵的迹象,这时候,突利可汗那边却匆忙又遣使前来,急禀隋文帝道:“大事不好,大事不好,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此次联手,原来并非为了对付大隋,而是为了除掉我们的突利可汗。突利可汗的营地位于都蓝可汗、达头可汗的营地之间,乍然遭到二者联手夹击,根本无法招架。请陛下念在突利可汗对隋朝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火速派兵前往营救!”

隋文帝听说突利可汗面临危机,随即下令前线三员大将:“突利可汗是我大隋的重要盟友,朕令你等速速前往救之!”高颎、杨素、燕荣得令后不敢怠慢,各率军队从驻地启程,向突利可汗的营地方向靠拢。然而,正所谓“远水难救近火”,隋朝三员大将的驻地,至少距离突利可汗的营地有数百里之遥,加上隋军之中步骑混杂,行军途中又担心遇到突厥人偷袭,始终不敢全力向前,突利可汗与那两支突厥联军激战多日,高颎、杨素、燕荣等人所率的援军还没走到一半的路程。长孙晟担心突利可汗被杀,或者投降于都蓝可汗,为此求见隋文帝,请求独自一骑出关,前往突利可汗军中观察战况。隋文帝哪舍得让他以身犯险,连连摇头道:“突利可汗即便战死或者投降,他毕竟是外族人,于我大隋而言并无太大损失;但爱卿是朕的智囊,若你此去遭遇不测,今后谁替我大隋谋划抵御突厥之策?”长孙晟坚持要去,顿首数遍道:“两国外交,最讲究的是信用,如果在援军抵达之前突利可汗所部就全军覆没,我大隋无一人前往救之,今后还有哪位突厥首领敢与大隋结盟,又有哪位突厥首领敢听大隋的号令?臣此去,虽是孤身一人,但意义却是极为重大,臣要让所有突厥子民明白,我大隋对于陷入为难的盟友,一定会全力营救,在所不惜!”

答过隋文帝,长孙晟骑上快马,一人一骑驰往塞外。刚出长城不远,三支突厥军队由北向南几乎同时抵达,长孙晟看得仔细:行在最前方的,是突利可汗的军队,该部兵马人人带伤,只剩下一两千人;行在后面的两支军队,分别由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所率领,这二人兵多将广,麾下兵马加起来少说也有十万。突利可汗被二位突厥首领一路追杀至此,几乎穷途末路,突然见到长孙晟在前方出现,大喜过望,策马上前问他道:“长孙将军,大隋的援军到了吗,来了多少人?”长孙晟面色为难地答道:“其他援军抵达,尚需数日时间;本将军是孤身一人前来,特奉大隋皇帝的命令,前来迎接你入关。”突利可汗听后颇觉失望,叹道:“我就不该听信你们隋国人的话,背叛国家和兄弟,以至于沦落到这个地步。当初,我虽是突厥国的一位小王,但部众也有数万人,谁不敬重?今日,我的部众死的死,逃的逃,和丧家之犬几无差别,我还活着做什么,不如自尽于此。”说完,他拔刀而出。长孙晟急忙拦住他道:“只要你活着,流离失所的部众可以重新收集,被人占领的营地也可以重新收复,但你死了,这些就全都是都蓝可汗和达头可汗的了。再说了,有强大的隋朝作为您的后盾,资助您军队、粮食和武器,您又何必担心不能东山再起,假以时日,也许整个大漠都是可汗殿下您一人的。”

突利可汗受长孙晟鼓励,这才收刀回鞘。他抛下带来的上千军队,跟随长孙晟仅率五名骑兵向南逃亡。二人逃了整整一夜,又行了上百里,来到长城之内,这才将追兵摆脱。天明之后,长孙晟、突利可汗二人因身心俱疲,在一空旷处憩息,附近突然传来一阵战马的嘶鸣声,有一小队骑兵追到。突利可汗大惊醒来,仔细一看,却是他的部下,加起来共计约三百人。这些人见了突利可汗,流着眼泪上前向他汇报:“您走之后,都蓝可汗、达头可汗便停止了追击。因此我等侥幸得生,跟随您来到长城关下,关上守军见我等打着您突利可汗的旗号,身后又无追兵,因此同意放我等进关。可汗,咱们回去吧,都蓝可汗撤军之前说了,他和您都是突厥的子民,二人有兄弟之实,只因为不忿您私自与隋国议和,又充当隋国的细作,才不得不联手达头可汗给您点教训。只要您同意回去,他王庭东北原先属于您的领地,依然还是由您掌管,他所俘虏得来的士兵和牧民,也将全部如数奉还。”

突利可汗入关之前就已有悔意,听了这番话,更是一声长叹。他对那些前来追随他的部下道:“此事关系重大,且容本可汗仔细考虑一下。”随即斥退左右,一人坐在一颗大树底下陷入漫长的沉思。长孙晟见状心下焦急,想道:若让突利可汗就这样回去,不止我大隋将痛失一位重要盟友,他所掌握的许多隋国军情也将让突厥国上下皆知,比如说:隋国三位大将各率精兵正在行军途中,不日就能对都蓝可汗、达头可汗的联军展开反攻,这事只有突利可汗得知,都蓝可汗、达头可汗尚蒙在鼓里。

可是怎么才能阻止突利可汗回国呢,劝说是肯定无效的,他长孙晟只要一开口,刚刚追到的三百多位突厥士兵归心似箭,一定会杀了他;强迫也肯定是无效的,他箭术虽强,身体却并不健壮,何况眼下孤身一人,就算想绑住突利可汗带他去长安也没有下手的机会;唯有的办法,就是让突利可汗主动放弃回国的念头,苦苦哀求长孙晟赶紧带着他去长安。—是的,只有这样,才能既保住这一重要的军事盟友,且不会打乱高颎、杨素、燕荣等人已经展开的军事行动。

有办法了!

过了一个多时辰,突利可汗仍在那犹豫,突然有手下指着远方惊呼道:“可汗,您快看!”突利可汗远眺四方,只见方圆十数里之内,烽火俱燃,经他点算,共计有四座城邑,被人点燃了烽火台。

“长孙将军呢,他现在何处?”

这是突利可汗第一次进入长城以南,他只知道长城上设有烽火台,没想到入关之后,各座城邑上也设有此物。长孙晟听见有人在找他,气喘吁吁的来到惊讶的突利可汗面前,见几百位突厥人一齐盯着烽火台发愣,他面带愁容地答道:“唉,这位都蓝可汗太奸诈了,他又是承诺归还领地,又是承诺归还部众,想把突利可汗骗回去;实则,他恨不得立即将突利可汗杀死在他面前,不然他怎么会这么快就出尔反尔,又率大军向南展开追击呢?”突利可汗将信将疑地问道:“我的部下刚才说了,都蓝可汗、达头可汗皆已撤军,为何长孙将军却说他们又追过来了?”长孙晟解释道:“方圆十数里之内,我大隋总计筑有四座小城,城头皆设有烽火台。军中有规定,如果是数千敌人靠近,就点燃其中的两座烽火台,如果是数万敌人靠近,就点燃其中的三座烽火台…”突利可汗插口问道:“那如果四座烽火台全部被点燃,又说明什么?”

“说明前来进犯的敌人多如牛毛,不可胜数,我军用作镇守长城的士兵已陷入危难。可汗试想,如果不是都蓝可汗迫不及待要取你性命,为何要带齐他和达头可汗的所有兵马,全力南下追击呢?”

突利可汗惧意顿生,伏地哀求长孙晟道:“我和这数百部下的性命,唯有将军才能保全。”长孙晟请他起身,说道:“那事不宜迟,我等立即动身前往长安,只有到了那里,才能确保你我的安全。”二人遂带着几百突厥士兵,披星戴月逃往长安。他们走远了之后,四座烽火台才被陆续熄灭。原来,这四座城邑由于相距极近,隋军在布置防守策略时将它们视作一个整体,立下规定:若其中一座烽火台被点燃,其余三座烽火台也必须随即点燃,并无根据敌人人数多少,选择点燃几座烽火台的说法。因此,长孙晟趁着突利可汗在树下发呆的当口,悄悄来到最近的一座城邑,亮出自己身份,下令守将道:“待我离开后,你估摸我已回到突利可汗身边,就派人烽火台给点燃。”一处烽火台被点燃后,其余三处烽火台根据军法规定,自然也随之陆续点燃,实则在他们以北,根本没有一名突厥士兵入侵。只是这样一来,倒是把其他三座城邑的守将吓得不轻,还真当是有敌人突破长城进入关内了,等到他们派人询问过其他守将,弄清了其中缘故,方始个个安下心来。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