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长孙晟这番话,隋文帝放心了,公元588年年末,在长江北岸驻扎多时的五十余万隋军因北方全无后顾之忧,在晋王杨广和秦王杨俊的带领下,经长江一线集体南下。其中,隋文帝的第三子杨俊指挥长江上、中游的战事,他联合隋国名将杨素,控制汉口,以阻止长江上、中游的陈军沿江东下;最高统帅杨广指挥长江下游的战事,目标直指陈国的都城建康。公元589年正月初一,杨广率军进驻六合,与建康城隔江相望;帐下两员虎将贺若弼、韩擒虎分别经广陵和庐江出兵,攻打建康以东的重镇京口,和建康以西的重镇采石。三路隋军,数十万兵马如泰山压顶一般密密麻麻从江北逼近建康之时,陈国上下正在欢度春节,京口、采石等地守备兵力皆极其薄弱,因此隋军只花费了六日时间,就轻松地占领了京口、采石二地,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对陈国都城展开了合围。正月下旬,陈后主见长江上、中游的陈国援军被杨俊、杨素牵制,无法前来支援,才仓促地下令鲁广达、萧摩诃等大将率军出城,与驻军城东的贺若弼所部展开激战;驻军建康西南的韩擒虎趁此良机,仅率五百骑兵经秦淮河迅速北上,攻打建康城的南门。这位韩擒虎,与杨素、贺若弼合称为“隋灭陈三大名将”(杨广、杨俊二人只是名义上的统帅,负责压阵,不参与临阵指挥),他本名韩擒豹,据说自小天生神力,十三岁时就生擒了一头猛虎,于是改名为韩擒虎。韩擒虎带着区区五百骑兵,飞渡秦淮河,势如破竹来到城下,陈军将领任忠见大势已去,主动打开南门迎接韩擒虎入城。韩擒虎率军入城之后,俘虏了躲藏在枯井之中的陈后主和其宠妃张丽华等人。至此,从隋军正式发起渡江战役,前后仅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陈国灭亡,隋朝正式统一华夏。
相比隋朝与突厥漫长的纷争,隋朝伐陈之战由于隋军准备充分,双方强弱悬殊,取胜的过程太过简单不值得一提。这里只说两件事后出现的有意思的插曲。
第一件事是杨广伐陈成功,率众将凯旋而归,隋文帝在论功行赏时遇到了难题,除了名义主帅杨广,贺若弼和韩擒虎谁是首功之臣?贺若弼说陈军的主力都被我牵制住了,我杀了那么多敌人,俘虏了那么多的敌国将领,韩擒虎拿什么和我比?韩擒虎微微一笑,说斩将杀敌算什么本事—别忘了,你也牺牲了许多部下;再看我,带着五百人血都没有流,就占领了敌国的都城,把对方皇帝给活捉回来了,这一点你能做到吗?隋文帝因他二人相持不下,都不肯让步,干脆一并给予最高规格的嘉奖—二人皆进位上柱国。哪知贺若弼这人心眼太小,即使这样仍然不太服气,坚持认定自己是灭陈的第一大功臣。于是他讥讽韩擒虎抢了他的大功,又说另一名将杨素是酒囊饭袋。好在韩擒虎、杨素二人心胸开阔,不与他计较,杨素对韩擒虎道:“咱们三人只不过攻灭了一个注定要灭亡的小国,有啥好争的。倒是有位年青人,暂时虽然只是一名小吏,但如果我没有看错,此人日后的功业将远远超过你我,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韩擒虎也道:“我知道你说的人是谁,确实,年轻一辈之中,可以与之讨论孙吴兵法的,只有他一人。”他们所讨论的这位年轻人,是韩擒虎的外甥,这一年才十九岁,名叫李靖。隋朝设立三省六部制之后,少年李靖被收录至兵部,当了一名最底层的小官,但就是这位小官,竟获得了朝中资历、战功最显赫的两位重臣的一致肯定,也算是难得的奇事了。
第二件事是陈后主被俘虏之后,仁厚的隋文帝终于中止了自刘裕以来,亡国之君难逃一死的铁律。陈后主投降隋朝之后又过了十六年方才病死。陈后主之前的宠妃张丽华有倾国倾城之色,晋王杨广一见倾心,想纳她为自己的小妾,元帅长史高颎因张丽华声名狼藉,以安抚江东民心为由,力劝杨广将她杀了。高颎回到朝中,向隋文帝禀报了他在南方的所见所闻:“陈国之前其实有两位皇帝,一位是陈后主,一位是张丽华,宫廷之内,陈后主的旨意可以不执行,但张丽华的旨意如果不立即执行就将被论罪,所以许多陈国人只知道有位女皇帝,不知道有陈后主这位男皇帝。”又道:“我大隋精兵强将攻克京口,兵临城下之时,陈后主被张丽华所迷,仍在饮酒取乐,许多前线告急的战报摆出桌案上,一封都未拆开。”隋文帝问高颎道:“那位妖妃张丽华现在何处?”高颎道:“已被晋王下令赐死。”隋文帝大喜,他因太子杨勇好色,屡劝不改,从此逐渐看重“未被美色迷惑”的晋王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