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迟惇向父亲请罪,尉迟迥听过交战经过,安慰他道:“韦孝宽用兵善使诡计,这也怨不得你。我原先想前往关中讨伐杨坚,哪知他把所有家底押在韦孝宽一人身上,主动远道来战,只需打败此人,关中传檄可定,倒免去了我一番奔波。”于是他下令邺城军队集合,从中选出十三万最精锐的士兵随他出城迎战。其弟尉迟勤谏道:“周围各州各郡的将领,都是兄长的属下,只要您一声令下,他们就能替您截断韦孝宽的粮道;我兄弟二人手握二十余万大军坐守坚城,粮草充足,最多再相持一个月,即可不战而胜,兄长年事已高,又何必亲自出城冒险。”尉迟迥止住他道:“放心,我征战沙场数十年,绝非鲁莽之人。尉迟勤你看,我所挑选的十三万士兵,全部是鲜卑族人,他们跟随我多年,誓死效忠大周皇室,只要我下令他们冲锋,他们哪怕面对刀山火海,也绝不会后退一步。有这样的一支军队在手,谁来挑战都是送死!”尉迟勤遂不再多言,跟随兄长率军出城,在城南着手布阵。
尉迟迥虽也是老将,但不同于韦孝宽喜欢斗“智”,他以“勇”而闻名。担任相州总管的这些年,他从未荒废锻炼武艺,因此年过六旬,仍然骑得了烈马,拉得动强弓,一二十个年轻人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穿上闲置多年的甲胄,骑着骏马出城,十余万部下见他威风不减当年,齐声喝彩。另在尉迟迥身后,有一万特殊的军队也随之出战,这些士兵头戴绿色头巾,身穿黄色锦袍,是尉迟迥以禁军的标准专门组建的特种部队,用作战场上突击之用,时人因该军统一身穿黄袍,敬称之为“黄龙兵”。
见尉迟迥摆出这等阵势,随同韦孝宽出征的七员副将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惧意,他们问躺在小车上临阵指挥的韦孝宽:“元帅,敌军远比我等事先想象的强大,怎么办?”韦孝宽声音不大,语气坚定地道:“既已到此,我军难道还有退路吗,与之针锋相对,决一死战便是!”七员副将应诺,各率数千兵马,当着尉迟迥的大军也迅速布成作战阵势。随着双方士兵擂响战鼓,吹响号角,韦孝宽、尉迟迥两军随之展开大决战。尉迟迥果然深谙用兵之道,在他的指挥下,占据人数优势的邺城军队很快压制住了朝廷的军队,随同韦孝宽出征的七位副将见战况艰难,几次想下令后撤,但因韦孝宽始终气定神闲地躺在小车上,纹丝不动,也只好团结在他的周围,带着各自兵马继续与敌人苦战。两军激战多时,尉迟迥令旗一挥:“是时候了,黄龙兵,出战!”那一万名装扮特殊的奇兵得尉迟迥命令,耀武扬威地投入战场;尉迟迥之弟尉迟勤也不甘落后,亲率三千从青州带来的精锐骑兵,猛击韦孝宽的侧翼。朝廷官兵这下再也抵挡不住,顿时血流成河,节节败退。尉迟迥至此方才松开紧绷的神经,哈哈笑道:“杨坚、韦孝宽,你们输定了!”驻守在城头,未加入战斗的邺城守军也个个欢呼雀跃,邺城的百姓们本来躲在城里不敢露头,一听说自家的军队已经胜利了,都三三两两的跑到城外来看热闹,人数越聚越多,渐渐有好几万人。
七员副将之中,担任行军总管的宇文忻为此紧急向韦孝宽汇报:“元帅,快下令全军撤退吧,否则就来不及了!”韦孝宽招招手,让宇文忻下马,来到自己身边,附在他耳边说道:“正面交战我军是败了,但用诡计犹能反败为胜。”宇文忻不解,问道:“什么诡计?”韦孝宽不再发一言,只是用手指了指那些前来观战的邺城百姓。
宇文忻心领神会,带着数百骑兵突然冲进那些百姓的行伍之中,一边对他们射箭,一边口中大声嚷嚷着:“败了败了,大家快逃啊!”那些老百姓手无寸铁,见宇文忻带兵追赶得急,纷纷逃向城内,嘴里也喊道:“败了败了,大家快逃啊!”宇文忻又让几百名官兵们齐声喊道:“尉迟迥将军已被朝廷军队俘虏了,大家快逃啊!”那些老百姓被官兵像绵羊一样驱赶,也随声附和:“尉迟迥被俘虏了,大家快逃啊!”一时间,整个邺城以南,被“败了败了,尉迟迥被俘虏了”的惊呼声笼罩。
在前方激战正酣的十三万尉迟迥部下听见这样的惊呼声,个个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急忙停止作战,互相询问道:“听说尉迟将军被擒了,是真的吗?”没等他们把这个传言是真是假搞清楚,韦孝宽的士兵趁着对方只顾专心致志的谈话,暂停进攻,已重整旗鼓,对他们展开反攻。等韦孝宽的军队杀到面前时,尉迟迥的军队依然纠结于“尉迟迥是否被擒”的问题,根本无心恋战,所以这一次朝廷军队终于取得了优势。尉迟迥混杂在行伍之中,见战场形势风云突变,急得不知所措,他大吼道:“本将军在这,我尉迟迥在这!”可是他一个人的声音很快就被周围的大片惊呼声彻底淹没。尉迟迥空有一身武艺,对这种闻所未闻的奇特状况实在想不到解决办法,只好无奈地下达了全军撤退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