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同一时间,北周君臣正齐聚在刚刚攻占的平阳城内,紧急商议接下来的战策。此次攻打北齐,周武帝在出兵之前就拟定了完整的计划,分作四个步骤:第一步,攻克平阳,第二步,依托平阳城围点打援,重创前来收复平阳的齐国援军,第三步,攻克晋阳,第四步,攻克邺城,实现灭齐大业。现今第一个步骤已经成功,接下来的第二个步骤是整个计划中最关键的一步,能否重创齐军主力,将直接影响攻打晋阳、邺城的难易程度。于是经周武帝调度,周军作出如下部署:任命周军将领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率精兵万人镇守平阳,抢在齐军主力到来之前修复前一战中损坏的城郭,安抚投降的军民;周武帝率军六万,暂时撤离平阳,前往玉壁以北设营,从而与平阳城形成掎角之势。—齐军主力抵达后,由梁士彦负责顶住齐军的前几波进攻,等齐军困顿城下,人马疲惫之后,周武帝再率军加入战局,配合梁士彦所部夹击齐军,里应外合。

十月下旬,完成接下来作战部署的周武帝率军前往玉壁,在这里等候高纬的到来。结果整整等了五日,不见高纬和齐军主力的踪影。这可大大出乎周武帝的预料,他满心狐疑地想道:难不成高纬不打算收回平阳了,那朕的围点打援之计岂非因此落空?也怪不得他会这样想,这种事别人干不出来,高纬还真的有可能,他反正“崽卖爷田不心疼”,类似的事儿之前干得还少吗?

不行,他不来,也得想方设法把他请过来。周武帝遂派人召来大冢宰宇文宪,让他接管驻扎在玉壁以北的六万大军,自己宣布返回长安。宇文宪到后,对周武帝准备回国之举表示反对:“万一陛下刚回国,高纬便率大量齐军抵达,那可如何是好?去年一战,正是因为关键时刻少了您的指挥,才使得大好局面化为乌有。”周武帝解释道:“朕如此行事,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齐军主力迟迟不动,所以朕才故意散播消息,以示我军主帅已远离前线。等到齐军兵临平阳城下,朕一得消息便立即快马返回,将军放心便了。”

周武帝真的丢下军队独自回长安了,结果他刚刚进入关内没几日,宇文宪急吼吼地派人送来急报:“高纬已率十万齐军抵达平阳!”周武帝得报又惊又喜,急忙下令从人随他重新返回前线。

事情没有周武帝想的那么复杂,高纬是真心想收复平阳的,不管周武帝在不在前线他都会选择出兵。按说,以晋阳、平阳之间短短四百余里的路程,高纬即便在得知平阳陷落后没立即动身,而是多打了半天猎,也早就该到了,为何来得如此之迟?没办法,谁让他最宠爱的妃子冯小怜要跟着来看热闹呢,她又不会骑马,又怕乘车颠簸,行军速度稍微快一点她都受不了,大军只得像蜗牛一样慢慢爬向平阳,本来只需几日的路程,齐军整整走了十来天才到。

周武帝这下又尴尬了,他不了解内情,自作聪明地选择回国,却让姗姗来迟的高纬得到了收复平阳的绝佳机会。当时,镇守平阳的周军只有一万人,宇文宪手握八万周军驻扎在附近(周武帝留给宇文宪六万军队,宇文宪前来玉壁时,另带来了两万本部兵马),皇帝不在,又不敢擅作主张。论形势危急,新任晋州刺史的梁士彦比起之前的齐军守将,有过之而无不及。

十一月上旬,十万齐军到平阳后,学之前的周军一样,很快将城池包围,昼夜猛攻。高纬不懂攻城的技巧,没关系,因为齐军许多老兵精通此道,只需要皇帝下令进攻就行了。诸如挖地道、撞城墙、甚至地道焚柱,凡是高欢曾用来对付韦孝宽的办法,齐军一一使将出来,论才能梁士彦比不上韦孝宽,论地利平阳又不及玉壁便于防守,刚被周军修复不久的平阳城墙再次千疮百孔,形同虚设。双方士兵可以在残缺的城墙处短兵相接,双方战马可以在崩塌的城墙上轻松地来回跳跃,周军寡不敌众,平阳城眼看就要陷落。梁士彦心中焦虑,激昂之情却不减丝毫,他鼓舞部下道:“大伙放心,陛下的援军就快到了,请各位再坚持数日!”数日之后,一万周军伤亡过半,玉壁方面,宇文宪却仍无前来支援的迹象,周军人人大沮,告知守将道:“将军,敌军人多势众,又善使各种攻城手段,请恕我等实在无法坚持。”梁士彦听后大怒:“放心,陛下援军到来之前,平阳如果真的沦陷,本将军一定死在你们前面,都甭废话,给我继续战斗!”在他的带领下,数千周军又苦战数日,可玉壁方面还是没有援军赶来的迹象。梁士彦见一万士兵已所剩无几,又发动之前投降周军的齐国军民相助守城…两军前后激战达二十余日,到十一月上旬,眼看援军还是没到,周军实在撑不下去了,全部自发地放弃抵抗,向城外喊话道:“投降了,我军投降了!”。梁士彦无计可施,他手持长剑站在几近倒塌的城墙残骸上,无助地目视着城外的齐国大军,准备兑现诺言:只要齐军进入城内,他立即拔剑自刎。

可奇怪的是,齐军明明清楚听见了周军的喊话,却反而停止进攻,集体向后稍稍撤退。很快半个时辰过去了,齐军无一人进城受降。这一变故,别说梁士彦看不明白,他手下的士兵也看不懂。经过短暂的休整,周军士兵们已经气力渐渐恢复,见齐军一直不动,梁士彦下令他们:“快,趁着敌人暂停进攻,用木头把损坏的城墙修复起来—我似乎听见援军的马蹄声了!”

守军士气重振,发动全城老弱妇孺,着手修补城墙。又过了几个时辰,城外才终于有人靠近城墙。原来,冯小怜听说周军宣布投降,向高纬提出要求,她要亲自观看齐军收复平阳的壮观场面。得高纬同意,冯小怜就去梳妆打扮,结果从上午打扮到下午还在那顾影自怜。期间,齐军眼看在周军在那修补城墙,心急如焚,多次前往催促,高纬却公然下令:接着等,不得打扰冯淑妃更衣。好不容易等到冯小怜梳妆完毕,齐军簇拥着她和皇帝来到城下,却听见梁士彦得意洋洋地大声宣布道:“我军已把城墙基本修补好了,援军也快到了—所以,我军不打算投降了。”

齐军伏地倾听,果然感受到大地在剧烈震动,不知多少军队正从南边赶来。众将于是进谏高纬:“宇文邕的援军已到平阳境内,请陛下立即下令三军,停止攻城,准备迎战!”高纬大吃一惊,问道:“周军主力到了吗,人数有我军多吗,那怎么办?”众将镇定答道:“陛下放心,属下们早有准备,数日前,我军已在平阳城外东、南、西三侧挖掘了三条宽阔的壕沟,又在城池北侧修筑了一条甬道,甬道两侧有石墙作为屏障。宇文邕的援军即使抵达,被壕沟阻拦,一时也无法靠近城下,其人数虽众,求战不得,加上平阳距离长安十分遥远,周军主力的后勤无法保障,不用数月便会撤走。而我军却可凭借城北的甬道,与晋阳南北相通,后勤支援十分便利。待宇文邕退兵,我军再重新攻打平阳城不迟。”

高纬见将领们信心十足,大感欣慰,准备就按他们的意思去做,但他身旁的冯小怜却嘟起了嘴。高纬不解究竟,问她:“爱妃为何生气?”冯小怜虽生得花容月貌,毕竟是无知少女,她不服气地哼一声道:“那个宇文邕是皇帝,你也是皇帝,哪一点不如他了。他能那么大老远的跑来与您决战,您手握十万精兵,却怯弱地躲在壕沟后面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何不干脆把壕沟填平,与他一分高下?”

这可就真要命了,高纬经不起美人怂恿,一声令下:“把壕沟填平了,朕要与宇文邕决战!”他糊涂,齐军众将可不糊涂,当场跪倒一片,齐声谏道:“宇文邕为了此战,蓄谋已久,双方兵力相当,正面厮杀,我军并无胜算;但若是能够与之长期相持,把这场仗拖下去,我军利用粮草运输便利的优势,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高纬不听,他见太阳西坠,勒令众将必须在第二日天明之前派人把壕沟完全填平,违令者斩。

周武帝之前失算,险些误了大事,在他从长安赶到玉壁,又从玉壁带着军队来到平阳的期间,齐军对平阳城实施围攻将近一个月,幸得梁士彦身先士卒、奋力镇守,以及高纬未能及时接受周军的投降,平阳城才被艰难的守住。十二月初五,这一日傍晚,周武帝率军来到平阳城外,眼前的场景让他叫苦不迭:远方,平阳城墙在夕阳的照耀下,如同一个巨大的马蜂窝,处处是窟窿和血迹,残缺处仅靠木头、栅栏临时简易修补;在他身前,一条漫长、宽阔的壕沟牢牢拦住了周军的去路,另在壕沟对面,驻扎着十万严阵以待的齐军,他们眼中的光芒如同杨忠当初形容的一样:像冰冷、坚硬的铁。周武帝为此被迫下令全军后撤,在平阳以南设下营地,小心守护。夜间,周武帝辗转难眠,绞尽脑汁构思了许多种突破壕沟的办法,可是翌日天才一亮,他重新率军来到战场,顿时欣喜若狂:不知道因为什么缘故,昨日傍晚来的时候他明明亲眼目睹的那条壕沟,一夜之间竟被人填平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