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当时的陈霸先都不是齐军的对手,何况齐文宣帝手中,还握着萧渊明和王僧辩旧部这两个棋子—萧渊明在一千齐军的护送下回到江东称帝,虽不久就被陈霸先逼迫退位,但此人作为梁国宗室影响力还是极大的;王僧辩被杀后,他的旧部吴郡太守王僧智、义兴太守韦载、谯、秦二州刺史徐嗣徽等人陆续投降北齐,并接应齐军渡江,大战爆发之初,北齐就占领了建康的石头城,在长江以南成功建立起阵地。可最终的结果是,“不胜即亡国”的江东士兵在陈霸先的率领下,爆发出了极强的战斗力,占领石头城的齐军被陈霸先打败。陈霸先见好就收,提出与齐军议和,条件包括:解除对石头城的包围,送残余的齐军渡江北归,并以自己的侄子陈昙朗作为人质,向北齐称臣。
齐文宣帝对这个结果当然很不满意,他的目标是向宇文泰一样,把江东纳入北齐的领土。到了第二年,北齐又出兵十万南征,长驱直入攻至建康城外,而陈霸先此前利用与齐军议和争取到了短暂的和平,在齐军第二次入侵江东之前刚成功镇压了王僧辩余部的叛乱。他见齐军远来乍到,水土不服,命人用荷叶、米、鸭子制作了一道名菜“荷叶鸭饭”,让士兵们集体饱餐一顿,以鼓舞士气。梁军填饱了肚子,士气大振,又一次以弱胜强,大破齐军,俘获的士兵、战马、船只不计其数。
经过这两次交锋,北齐夺取江东的计划被遏制,陈霸先携两次大胜齐军的余威,随后陆续击败了广州刺史萧勃、湘州刺史王琳等梁国内部不愿臣服于他的割据势力,于公元557年十月,在建康称帝,定国号为陈,史称:南陈。从此,南陈取代梁国,延续了汉人于南北朝时期在南方的统治地位(高氏和宇文氏建立的国家都是以鲜卑人为主要构成),南陈建立的同一年,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也接受西魏皇帝的禅让,建立了北周(在此之前,宇文泰于公元556年去世)。天下仍然处于三国鼎立的状态,但三个国家,变成了:北齐、北周、南陈。
陈霸先出身贫苦,幼年以劈柴、放羊为生,快四十岁才当上参军,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经过数十场大大小小战役,战无不胜,终于建立南陈,与北齐、北周成鼎立之势,本是刘裕一般的人物。只可惜他登场得太晚,南北朝这时进入到末期,天下大势已定,主角只属于北方双雄。陈霸先纵便能够几乎凭一己之力挽救南朝于既倒,他所建立的陈国也仅拥有长江下游的弹丸之地,疆域不到之前宋、齐、梁的一半,是南朝四个朝代之中最弱小的一个。
南陈能够在北齐、北周的夹缝中生存,除了陈霸先个人的军事能力,屡屡以弱胜强,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是宇文泰的去世,其二就是北齐的盛极转衰。两次南征江东失利,打破了北齐建立之后战无不胜的神话。这对北齐整个国家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十万兵力的损失,北齐输得起;但这对一向自负的齐文宣帝来说,可真是要了大命。常年的压抑、伪装、缺乏关爱,加上酗酒成瘾,让他心中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再也难以遏制,于是在这之后,齐文宣帝突然疯了。
他的疯病很奇怪,简单来说就是一半时候清醒,一半时候疯癫。清醒的时候他还是之前那位文武双全的神童,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但只要一受刺激,或者喝了酒,他就会放浪形骸,胡乱杀人。身为一国之君,他经常涂脂抹粉,身穿女装,或者干脆赤身裸体在市集上狂奔,看谁不顺眼,就令人把对方杀了。很多无辜的官员和百姓都莫名其妙死于他的手下。关于他的疯病症状,从他与母亲的相处关系上就可看出端倪。娄太后听说高洋的种种奇异行为,把他叫到身边,举杖打他:“你的父王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齐文宣帝开始还正常,向母后请罪,被娄太后打了几下,却突然发疯:“信不信把你嫁给胡人!”娄太后大惊,再看儿子时,又正常了,正跪在地上向他请罪。太后再骂他几句,齐文宣帝再次发疯,把娄太后从座塌上狠狠掀下来,等到见母亲受伤了,齐文宣帝又恢复正常,痛哭流涕求母亲原谅。娄太后若不原谅他,他马上派人点起篝火,就要跳入火中自焚。太后被他闹得一惊一乍,好说歹说才把儿子的情绪稳定了下来。
对于这种症状,今天有个专业学术名词,叫做:精神分裂。
古代没有心理医生,这个病相当于绝症。北齐大臣想不通高洋英明神武了数年,为什么会突然变成这样子,没办法,只好加倍小心地伺候好这位“两面人”皇帝,只求他清醒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发疯的时候能够少一些。齐文宣帝发疯起来是位昏君,不发疯的时候还是很有作为的,虽然自公元555年以后,他基本不再过问政事和军事,但北齐在与北周的较量中仍然局面占优。每到冬季来临,北齐、北周的边界就会一片忙碌,大量的北周士兵来到河西以东的黄河流域,用工具在刚结冰的黄河河面上一通乱凿,把冰面毁掉,以防止齐军趁着黄河冻结,踏冰行军突袭关中。抛开军事上的比较,齐文宣帝时期,北齐的经济也比一直比北周发达,是齐、周、陈三国之中最富庶的国家,饶是北周在宇文泰执政后期吞并了之前梁国半数的国土,面积已大大超越北齐,依然无法取代北齐的霸主地位。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齐文宣帝无论怎么发疯,他一直信任三个人,这三个人,是齐国的支柱。其中两位主管军事,分别名叫:段韶、斛律光;另一位名叫杨愔,官拜北齐尚书仆射,也就是北齐宰相,主管政事。
段韶、斛律光早在高欢、高澄执政时期已是东魏名将,立功无数;杨愔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身居宰相高位,家中只有数千卷书籍。有这三人撑着,北齐的天塌不下来。后人评价齐文宣帝执政后期,称之: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相较之下,北周在宇文泰去世后,国内反倒更显混乱,这与北周历史的一位著名权臣大有关联。
这位权臣,名叫宇文护,是宇文泰的侄子。宇文泰于公元556年去世,临终之际,担心他的嫡长子,当时十五岁的宇文觉年纪尚小,不是高洋的对手,宇文泰因此任命自己的侄子宇文护为首辅大臣,将身后之事委托于他。
宇文泰去世的第二年,实际掌握西魏大权的宇文护逼迫西魏皇帝禅位于宇文觉。公元557年正月,宇文觉即位,北周建立。北周建立之初,宇文觉因北周的国力不及北齐,不敢称皇帝,自称周天王。
西魏时期,大权由八柱国共掌。宇文护拥立宇文觉之后,野心渐长,不甘心屈居于其他柱国之下,因此他利用身居首辅的便利,竭力打压其他柱国,试图将大权掌握于自己一人手中。柱国赵贵、独孤信等人对此自然不满,密谋袭杀宇文护,结果消息泄露,赵贵、独孤信等人反被宇文护所杀。不久,宇文护升任为大冢宰,地位高于柱国,等同于“摄政王”,北周大小政事皆由宇文护一人决断,北周天王宇文觉形同傀儡。宇文觉为了夺回皇权,效仿赵贵、独孤信,联络身边的近臣,策划诛杀宇文护,不想再次消息走漏。宇文护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逼迫宇文觉退位,不久又将他杀害,改立宇文泰的庶长子宇文毓为帝。宇文觉仅在位九个月,被杀时十六岁,谥号北周孝闵皇帝。
宇文毓比同父异母的宇文觉大八岁,公元557年九月,时年二十四岁的宇文毓在宇文护的拥护下登基,也自称周天王。已成年的宇文毓比未成年的宇文觉更加急于夺回皇权,登基之后,就与宇文护爆发了激烈矛盾,宇文护之前已先后杀死了西魏皇帝和北周孝闵帝,不敢公然弑君,遂于公元559年上表朝廷,请求将军政大权归还于天子宇文毓,宇文毓准奏。一年之后,在位不到三年,亲政仅数月的宇文毓突然食物中毒,卧床不起,北周上下皆知是宇文护有意为之,却无人敢言。宇文毓临终前留下遗诏:“朕若不测,传位于四弟宇文邕。”公元560年,时年二十七岁的宇文毓驾崩,谥号北周明皇帝。
经过数年经营,宇文护毒杀宇文毓后,羽翼已丰,原先分属六位柱国统领的十二位大将军皆被他收入帐下,归其一人节制。宇文护本有心借着这个机会自己登上皇位,不想宇文毓提前颁布了遗嘱,指定了继承皇位的人选。宇文护暗中观察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的表现,发觉此人木讷寡言,性格怯弱,毫无帝王之相。这正中了宇文护的下怀,他可以暂时不称帝,但吸取之前的教训,接下来拥立的人必须甘作傀儡皇帝才行,比如说宇文邕这样的平庸之辈就是最佳人选。—毕竟弑君太多,把朝政弄得动荡不安,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儿。
公元560年四月,由于宇文护的妥协,十八岁的宇文邕登上了皇位,这就是北周武帝。如同宇文护希望的那样,周武帝登基之后,表现与他的两位兄长完全相反,对权力一点兴趣都没有,傀儡皇帝当得怡然自得,毫不认为这是耻辱。周武帝登基的第二年,宇文护在大冢宰的基础上,又被任命被都督中外诸军事,独掌征伐大权。虽无皇帝之名,已具备皇帝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