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的基因很好,所生的儿子个个美男子,唯一长得丑的,还是位天才神童。可惜美中不足,这些孩子都有怪毛病,高澄的毛病是好色,而高洋的毛病是好酒。
豪饮是高氏家族的传统,第一代领导人高欢年轻的时候,就是以酒量大出名,甚至不夸张的说,他的江山有一半是靠“酒文化”打下来的,不过高欢强就强在他具有超强的自控力,一旦当上了丞相,掌握了实权,从此无论在什么场合,饮酒不超过三杯。高洋早年为了方便伪装,故意醉生梦死,等到当上了皇帝,他才发觉自己的文韬武略也许不输父亲,但在自控力这一项上可比父亲差得远了。他数次尝试戒酒,都以失败而告终。公元555年,该年是北齐国势的一处分水岭,经过数年的连续征战,除西魏之外,被其他国家公认为天下霸主的齐文宣帝在美酒的常年侵蚀下,逐渐意志松弛,精力衰退。那位把塞外列强打得丢盔弃甲的名将皇帝,那位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的文治皇帝,竟毫无征兆地堕落成了一名“酒鬼”。而在此时,他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宇文泰又给了他一记重拳—趁着北齐暂时松懈,宇文泰发兵南下,连续攻灭了南方的两大政权:萧纪和萧绎。
在这之前,侯景于公元552年已被萧绎帐下的两员大将王僧辩和陈霸先攻灭,萧绎在江陵称帝,委任王僧辩和陈霸先二人管辖三吴。齐文宣帝由于萧绎在攻灭侯景之后,依然向他称臣,自己又酒瘾渐重,愈发少离深宫,并未在南方投入过多的精力,直到他得知江陵被西魏大军围困,才明白事态的严重性。一旦让宇文泰夺取了长江上游和中游,西魏便能拓地近一倍,北齐的霸主地位不复存在。齐文宣帝拜高岳为主将,南下增援萧绎,北齐军队未到,江陵已被魏军攻陷,萧绎被杀。宇文泰到底还是老谋深算,他此后扶持梁武帝之孙萧詧为梁帝,让他以江陵为都,建立了一个名义继承梁国社稷的傀儡政权(这个傀儡政权,史称后梁,辖地仅方圆三百里),其余的巴蜀、雍州、荆州等广袤的土地,悉数被西魏夺占。
由于西魏偏处西方,对位于长江下游的三吴地区鞭长莫及,萧绎被灭后,他之前任命,负责镇守长江下游的两员大将王僧辩、陈霸先拥立梁武帝的第九子萧方智为太宰,驻重兵于建康、京口,以示与西魏扶持的萧詧划清界限。另在江陵以南,湘州刺史王琳也拒绝投降西魏。这让齐文宣帝看到了扳回局势的希望,如果能够效仿西魏,抢在宇文泰下手之前成功控制三吴,北齐便能将疆域扩张至长江以南,在与西魏的较量中扳回一局。
几乎被人遗忘的萧渊明重新被人请了出来,这位七八年前就闹腾着要回国的梁国宗室当初被高澄摆了一道,坐看南朝因为他和侯景陷入四分五裂,频临灭亡。北齐这次终于允许他回国,当然,是有条件的。齐文宣帝致信王僧辩、陈霸先道:“萧方智年纪还小,不堪继承梁国大统,萧渊明是先帝的侄子,辈分尊贵,威望隆重,朕派兵护送他回国称帝,相助贵国抵御宇文泰的军队。”
王僧辩、陈霸先也不傻,一看北齐的意思,是想学西魏一样打着傀儡皇帝的名号来南方争夺地盘。长江上、中游已被宇文泰抢去了,如果连下游也保不住,那么天下将从此只剩下高氏和宇文氏建立的两个国家,南朝就彻底亡了。对于北齐的阴谋,王僧辩和陈霸先二人产生了分歧,王僧辩认为,以他们现有的实力不足以和强大的齐军对抗,如果仅仅是迎接萧渊明称帝,北齐大军承诺不趁机渡江,可以折中同意对方的要求,三吴地区从此向北齐称藩;陈霸先则坚决反对迎接萧渊明,认为迎接一位既愚蠢,又对北齐俯首帖耳的傀儡过来,对三吴地区百害而无一利。这二人一位主和,一位主战,干脆打了一场内战,结果是王僧辩被陈霸先击败,他和他的儿子皆被陈霸先所杀。
原先,齐文宣帝因王僧辩的职衔、兵力皆在陈霸先之上,本已同意接受王僧辩的要求,不动用齐军主力,仅派一千散兵护送萧渊明渡江,并保证萧渊明称帝之后,让王僧辩全权控制朝政。他近来虽被酒色所迷,心中的如意算盘却打得很好:萧渊明是个蠢货,王僧辩又是畏惧北齐的主和派,只要让萧、王二人统治三吴,齐军日后便可步步为营,逐步蚕食长江下游。哪知半路杀出来一个陈霸先,竟然把王僧辩给打败了,吞并了其军队,萧渊明又是个软蛋,王僧辩前脚刚死,他后脚就宣布退位,眼看长江下游的统治权将被陈霸先一人夺取。齐文宣帝得讯大怒,不久即发动了北齐建国以来的第五场战役,这次他的对手是南方的陈霸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