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其实,关于高洋是真傻还是假傻的问题,他的父亲高欢生前曾用一句话作过简单总结:“我第二个儿子高洋的谋略和胆识都比我强。”这就得了,高欢是什么人物,那可是东魏的开创者,与宇文泰齐名的绝代双骄之一啊。他竟然认为自己的谋略和胆识都不如高洋,那高洋是装傻无疑了。说起来,高洋的装傻也是出于无奈,谁让他大哥高澄自封是“天下第一聪明人”呢,在自封为最聪明的人面前,权威认证的(经高欢认证)最聪明的人如果不懂得收敛光芒,当初曹植的下场便是惨痛的教训。

当然了,是金子总会发光。在此之前,高洋曾在不经意间显露了两手。也正是这两手,让高欢识破了高洋装傻的假象。第一次,是高欢分别交给几个儿子一团乱糟糟的麻绳,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乱麻解开。高澄等人满头是汗,解了半天还没头绪,唯有高洋走到父亲身边,伸手说道:“借父亲的佩刀一用。”高欢奇道:“我让你解绳,为何借刀?”高洋道:“对付乱者,须用快刀斩之!”一刀下去,乱麻迎刃而解。这也是成语“快刀斩乱麻”的出处。第二次,是高欢帐下大将彭乐突然举兵反叛,高欢得讯震怒无比,让他的几个儿子各带数千兵马前去平叛。高澄那时候还没成年,哪敢和彭乐这种力敌千军的悍将交手,一看见彭乐带着兵马冲杀过来,当场吓得魂飞魄散,掉转马头就跑。相比之下,比高澄年纪还小的高洋却指挥若定,他见彭乐单骑冲锋在前,让部下且战且退,诱敌深入,然后成功将彭乐包围。彭乐被围之后,慌忙下马,向高洋告罪道:“这是高丞相要试探各位公子的才能,才定下的计策,末将岂敢谋反?”高洋冷冷道:“将彭乐绑了,带上枷锁,押他回去见丞相。他是真反还是假反,岂能听他一面之词,此事唯有丞相才能定夺。”在确定彭乐讲述的是实情后,高洋很快由“神童模式”切换为“傻瓜模式”,重新陷入了漫长的沉思。

高澄之死,让高洋终于得到了恢复真身的机会,他突然带兵入宫,举止言行与之前的表现完全判若两人。朝廷上下无不大感意外,更让他们意外的是,高洋派兵控制了邺城宫廷,却不在邺城召开集会,而是改在东魏的另一行政中心晋阳,宣布在这里召见东魏群臣。—晋阳是高氏的大本营,唯有在这里,高洋才能确保自己绝对安全。东魏的朝臣和各地要员相继抵达晋阳后,高洋取出自己长期派人秘密调查的成果,与他们详细讨论东魏的现状,语出惊人,才思敏锐,哪些政令的执行有利于国家,哪些政令的执行不利于国家,哪些官员的政绩杰出,哪些官员为害一方,高洋都予以总结,并当场宣布:废黜高澄生前制定的不利于执行的政令,惩处高澄生前任命的不作为的官员。群臣被他的气势震慑,人人屏声息气,皆心悦诚服地拜服在高澄膝下。

通过这次大会,东魏的权杖实现了平稳交接,转交到第三代领导人高洋的手中。高洋在大臣们的推举下,继承了兄长的齐王爵位以及其他所有官职。身在邺城,被禁军严密监视的皇帝元善见绝望了,他夺取皇权最好的机会因为高洋的出现,已彻底沦为泡影。

到了第二年,齐王、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高洋见国内时局已稳,终于率军从晋阳返回邺城,此行南下之前,其派人先行入宫与皇帝元善见密谈,目的昭然若揭。到了这时候,他的母亲娄昭君仍然不相信她第二个儿子已经脱胎换骨,苦口婆心地劝说高洋道:“你的父亲如龙,长兄如虎,他俩都未能称帝,你资质平庸,凭什么坐上皇位?”

高洋淡然道:“正因为天下人都觉得我不如父亲和兄长,所以我更应该早日称帝,显示过人之处。”

东魏大臣杜弼也劝他道:“关西宇文泰是我国的强敌,他尚未称帝,您却提前接受皇帝的禅让,难道不怕他打着勤王的旗号,趁机兴兵向东讨伐?”

高洋笑道:“我所做的事,正是宇文氏一心想做的。爱卿大可放心,有了我这个榜样,他们宇文氏称帝也用不了多久了。”

公元550年五月,东魏皇帝元善见迫于高洋的压力,主动退位,享柞十七年的东魏王朝落幕。高洋从前者手中接受玉玺、绶带,宣告即位为皇帝,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高洋即是北齐的开国之君,史称:北齐文宣皇帝,其父亲高欢被追谥为北齐神武皇帝,兄长高澄被追谥为北齐文襄皇帝。

高洋称帝的第二年,之前的皇位元善见被高洋派人毒杀。

又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如齐文宣帝高洋所预测的一致,北齐政权建立之后仅过七年,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也接受西魏皇帝的禅让,改国号为周,史称:北周,西魏灭亡,共享柞二十二年。宇文觉史称:北周武帝,追谥其父宇文泰为北周文帝。这是后话。

随着东魏的灭亡,关乎东魏、西魏国运的“两魏之争”也随之结束了,此后北方的两大强国,逐渐演变成为北齐和北周。

北齐建立后的第一场战争,发生在齐文宣帝登上皇位的同一年,未来的北周文帝,时任西魏丞相的宇文泰得到了高洋称帝的消息,终于找到了进攻关东的最佳理由。这一点,在高洋称帝之前,大臣杜弼就已提醒过他,高洋表示不怕;如今宇文泰真的带兵杀过来了,他依然表示:不怕。

“宇文泰虽一时名将,毕竟垂垂老矣,人年老则气衰,不复昔日之志。安能与朕少年英雄决战于沙场?”

齐文宣帝主意既定,遂集合关东六州之众,兵力约合二十万人,与宇文泰的西魏大军在两国边境会面。双方列阵完毕,宇文泰率其余柱国、大将军策马上前,细看北齐军队的阵容。只见对方排兵布阵,尽得兵法精要;又看北齐军队的武器、盔甲,皆制作精良;又看北齐皇帝的临阵表现,调度有方,从容不迫。宇文泰甚感惊讶,忍不住问身旁的其他将领道:“即使高欢尚在人世,也未必能将军队训练得如此井然有序,难道他的儿子之中,有人像他一样出色吗?”有部将熟知北齐内情,这时接口答道:“高欢生前似乎说过,他有一位儿子,才能比他更加出色。依今日齐国军队的表现来看,数月前登上皇位的应该就是此人了。”宇文泰感叹万分,连声赞道:“名不虚传,果然名不虚传。关东由此人统治,我军岂能轻率东征?”说罢,急令随他前来的十余万大军,随他班师回国。齐文宣帝见状,也下令二十万齐军于数日后集体班师。这是因为宇文泰、高洋双方皆认识到对方实力的强大,如果大战起来,短期内定无法分出高下,只能闹个两败俱伤。因此,两国此后虽然依旧保持着长期对峙形态,但都极力避免爆发大规模冲突。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将战争的主要目标转移,从东西战争,变为南北战争。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