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和第一回合邙山之战一样,此次两魏交锋,过程又是一波三折。宇文泰先败一阵,却用半路设伏、擒贼先擒王二计,险些擒杀高欢,扭转局势。结果功亏一篑,如同贺拔胜所感慨的,天意保佑高欢不死。高欢既逃得性命,集齐姗姗来迟的中、后两军,很快反身杀回邙山战场。宇文泰之前孤注一掷想杀高欢,这一下撤退都来不及,只得令赵贵等五位大将率领的左军前往迎之,因寡不敌众,赵贵等人作战不利;宇文泰又自领中军上前交战,高欢麾动十万大军,如墙推进,宇文泰也败下阵来。东魏将士士气大振,乘胜追击西魏的兵马,西魏将士战心全无,一败涂地,战死者又达近三万人。—此次西魏为接收虎牢,宇文泰共带来八万兵马,到这时已战死近六万人。宇文泰看着他苦心营建的府兵血流成河,心如刀割,悲痛地下令独孤信和于谨二人带着仅存的一点点军队断后,自己与其他将领舍弃全部辎重,人心惶惶地退往弘农。

时至黄昏,高欢与将士们休整了一夜,第二日天明方才向弘农进发,因此让宇文泰得到了喘息之机。宇文泰于夜间逃至弘农,劝弘农守将王思政放弃此地,随他一并撤退入关。王思政不同意,说道:“此战,我国可战之兵几乎全部牺牲沙场,如果主动放弃潼关以东的所有土地,只会让高欢认定关中虚弱,趁势发兵入关。丞相带着众将先走,王思政愿意独自带兵守卫弘农,会一会那高欢。”宇文泰劝他不动,也只得作罢,留下数千士兵随王思政守城。王思政待宇文泰走后,下令大开城门,且让城内所有的士兵放下武器,脱下盔甲,不作任何守备,仅派了数十人在城头上巡逻。高欢兵临弘农附近的陕城,派部下刘丰带着数千人先行前往弘农打探,与之定计道:“如果宇文泰已经弃守弘农,你就派兵进城将此地占据;如果宇文泰集合仅存的所有军队据守弘农,你就将此城围住,我等主力绕道向西,直接前往攻打潼关。”刘丰走了一趟,见弘农的现状和高欢分析的两种情况都不一样,由于王思政用的是“空城计”,弘农既不像空城,又不像有重兵驻守的模样。他担心敌方有诈,不敢过分逼近城池观望,只远远打量了几眼,就回去向高欢复命,说宇文泰在弘农附近设下了埋伏,劝他退兵回国。高欢召集众将商议此事,大多数将领也主张退兵,说道:“我军之所以大获全胜,只因邙山邻近河北,宇文泰远道来战,所以大败。如果长途跋涉追击他们,将士们连番恶战,皆已疲惫不堪,何况弘农一带鲜有草地,我军的战马也缺乏足够的草料,只怕会重蹈宇文泰惨败的覆辙。”另有少部分将领主张继续追击,劝说高欢道:“两个魏国从建立到互相争斗,已持续快十年了,现在我军有幸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正是把两个魏国合并为一个魏国的最佳时机,请丞相把握住这次机会,不要轻言放弃。”高欢犹豫了很久,对主张追击的那些将领们道:“沙苑之战的惨况,本相至今还历历在目。刘丰断定弘农附近有宇文泰的伏兵,万一情况属实,只怕又有不可预测的灾难发生,算了,我军还是见好就收吧。”

高欢并不知道,他的一句“见好就收”,让他痛失了此生彻底打败宇文泰,吞并西魏,最好的一次,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这时候的西魏,如同王思政布下“空城计”的弘农城一样,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实为宇文泰最虚弱,最不堪一击的时刻。随着高欢下令撤军,他统一北方,进而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从此化为泡影。

当然了,高欢身为一时名将,他有自己的打算,凭借两回合邙山之战先后取得大捷,东魏后来居上,已经将他们与西魏的交战成绩扳成了平手,两个魏国,各取两胜、两败,东魏仗着雄厚的国力,又一次牢牢将西魏压制。在整体实力远超对手的情况下,相比于“直捣黄龙”的赌博式战法,“逐步蚕食”显然是更为保险的选择。

不过问题是,岁月不等人,如果高欢还年轻,这么做当然没问题。可惜他比宇文泰年长了十一岁,已经年近五旬,常年的戎马生涯和国事操劳,更是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邙山之战第二回合结束之后,高欢在治国、治军等方面渐渐有力不从心之感,到公元546年,时年五十一岁的高欢在心理上,已成了一名老将。那些当初鼎力相助他建立东魏的功臣也去世得差不多了。高欢回想往事,时常会感慨:既生高欢,何生宇文泰。假如没有那个人的阻扰,或许整个天下早已经是我的了。

历史没有假设,高欢意识到,他必须开始考虑如果他有朝一日过世,后世之人如何与西魏继续抗衡的问题。接班人他早已选择好了,高澄这孩子,是有缺点,总体上还算不错;辅佐高澄的官员他也物色好了,忠臣、能臣、护国之臣,兼而有之,也可以放心。唯有玉壁那座依旧屹立在河东的坚城,他还没有想到攻取的办法。

即使无法统一北方,趁着我还活着,至少也得想方设法把这根东魏的眼中钉、肉中刺及时拔除吧。只有攻占玉壁,我才能放心把东魏的大业交给后人。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1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1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