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弘农,即当初函谷关的所在地,位于潼关以东。自从曹操下令修建潼关以来,弘农的军事战略地位被潼关取代,不过,此地依然以易守难攻著称。宇文泰的情报很准确,当时镇守弘农的东魏将领名叫李徽伯,手下士兵不足万人。

两军兵力相当,按照常理来说,李徽伯守住弘农没问题。但关键问题是,与孤注一掷,势在必得的西魏将士不同,李徽伯和之前的窦泰一样,从未将西魏的军队看在眼里。他听说宇文泰要来进攻弘农,轻蔑地笑道:“就凭关中的那点兵力,宇文泰做缩头乌龟还来不及,哪里敢出潼关与我军交战?”

这话刚说完,宇文泰真的来了,弘农守军大败,仅被俘者就达八千人。宇文泰顺势夺取了东魏修建在弘农一带的所有粮仓,惊喜地发现:仅此一地的粮食,就足够他们一万军队吃上数年。

真是羡慕嫉妒恨啊,凭啥穷山恶水都让咱们西魏占了,人家东魏却多是富庶之地;凭啥咱们西魏天灾不断,饭都吃不饱,人家东魏就风调雨顺,这么富裕呢!

由不得他们慢慢感慨,西魏军队夺取弘农仅过了十日,弘农以东急报传来:“高欢为夺回弘农要地,已令高敖曹率三万精骑,向此地疾驰而来。”

宇文泰不慌不忙地分析道:“弘农城池险固,只要我军坚守不出,高敖曹再是勇猛也攻不进来。诸位将军听令,立即将附近的所有粮食运入城内,实行坚壁清野战术。高敖曹攻打弘农无果,不久定会退兵,那时候我等便可从容地将这些粮食运回长安了。”

他帐下十二位大将军依计行事,抢在高敖曹到来之前,把城外的所有粮仓搜刮一空。高敖曹到后,宇文泰只道对方会立即发动攻城战,与西魏众将日日夜夜坚守在城楼上,全力固守,未敢有片刻懈怠。令他们意外的是,高敖曹为收复弘农而来,却似乎对弘农这座城池并没有兴趣,只见他每日带着三万骑兵在城外耀武耀威,却迟迟不展开进攻。宇文泰不知道高敖曹在搞什么名堂,一下子进退两难—出城与高敖曹交战吧,那等于送死,宇文泰自然不会犯这么愚蠢的错误;想找个机会放弃弘农把粮食运到关中去吧,又碍于粮食太多,用马车运输的话全军只能以龟速向西慢慢撤退,万一遭到高敖曹的追击,不但粮食保不住,且有全军覆没之险。

宇文泰再是多智,这次也没了办法,高敖曹摆明了不肯对攻,要与他相持,宇文泰舍不得扔掉这么粮食,也唯有以相持的方法应对。好在此前他们缴获的粮食足够一万西魏将士吃上几年,倒是耗得起,也罢,那就先在弘农住一段时间,看看情况再说吧。

不知不觉,宇文泰已在弘农逗留了五十日,已是该年十月。城外,高敖曹每日清晨带着军队前来巡视,到黄昏时便引军退去,近两个月时间过去了,由于三万东魏骑兵只远远巡逻,从未贴近城墙,城内城外的两军士兵竟然没有互相射过一箭。这太奇怪了,宇文泰终于焦虑起来:不妙,高敖曹将我军困在此地,既不攻城,也不撤退,一定是他与高欢之间达成了什么计谋。

万一让这个计谋成功付诸实施,西魏届时定有灭顶之灾。不行,我一定要抢在他们使用该计谋之前,想清楚他们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宇文泰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他身为名将的思维,去揣度另一位名将高欢的内心想法—如果我是高欢,当我听说弘农失守,粮仓被夺的消息之后,我用什么计策反击宇文泰,方能解我心头之恨…突然,他冷汗浃背,惊呼一声道:“快,传令全军集合!”

十二位大将军见宇文泰召集,迅速赶来。宇文泰紧张地脸色发白,手指不停地颤抖,他断断续续地说道:“快快快…就在今夜,我军趁高敖曹不在,只留一位将军守城,其余人全部随我突围…对了,把我军的旗号全部留下,城墙上依然保留上千名守卫,一切都必须和之前一样…还有,我军离开时,每人只带三日的口粮,多一日都不要,必须以最快的速度返回潼关…你等还愣着做什么,快去准备!”

十二位大将军见宇文泰神情惊怖,与他们之前所见的那位运筹帷幄,永远镇定自如的西魏大丞相就如同变了一个人一样,忍不住一齐发问道:“丞相大人,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宇文泰猛地一跺脚道:“我好糊涂啊,高欢都快打到长安了,我还贪图这点粮食,傻傻地守在这里。今夜就走,今夜就走!”

当夜,宇文泰留下一位大将军和千余士兵把守弘农,带着其他将士蹑手蹑脚地牵着战马悄然逃离。潼关相距弘农百余里,众人小心躲过高敖曹大军的监视,奔走了大半夜,来到潼关之下,关上哨卫见有兵马来到,吹起号角,刹那间上千枝火把一齐点燃,守将探出头来,厉声问道:“关下来的是什么人?”

宇文泰策马上前,方便守将看得仔细,说道:“是我!我与众将都回来了!”

潼关城门大开,守将带着一小队士兵亲自出迎,见了宇文泰之后,那潼关守将忍不住哭泣道:“丞相大人,您可回来了。就在昨日,高欢亲率大军二十万,利用在蒲坂一带修建的浮桥强渡黄河,现已抵达渭水北岸,距离长安城只剩一百多里。”

宇文泰此时已恢复了冷静,他问守将道:“高欢上次撤军时曾把浮桥拆毁,此次重新建造浮桥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他们把浮桥建好,全军渡河之前,你等为何不派人前往弘农报讯?”

“末将三次派人前往弘农报讯,但高敖曹的军队驻扎在城外,每日定期巡逻,使者根本不敢靠近。”

“本相既然算准了高欢的计谋,及时返回,就有击败高欢之法。加上长安城尚在我军手中,你等还畏惧什么。—李弼,上前听令!”

“末将在。”一人上前听令,正是随同宇文泰连夜返回关中的十一位大将军之一:李弼。笔者上文说过,这些大将军都不是一般人,这位名叫李弼的将军尤其了不得。半年前的潼关之战,宇文泰利用窦泰轻敌的弱点,趁着东魏中路军猛攻潼关,用计包抄其身后,一战逼杀窦泰。那一战,李弼率先冲锋陷阵,斩杀东魏士兵最多,事后,宇文泰当众把自己所骑的战马以及缴获得来的窦泰所穿的盔甲都赏给李弼,以赞扬其勇猛—此举等于是钦定李弼已位列“西魏八柱国”之一。李弼受宇文泰鼓励,在不久前攻打弘农时又立下了大功,已是最受宇文泰倚重的大将。

“你休辞辛劳,立即率一队人马前往渭水北岸勘察,查清高欢主力大军的下落。在明日正午之前,务必向我复命。”

“丞相放心,末将一定不辜负您的期望。”李弼既知道自己早晚要当八柱国,也就是西魏最大的股东之一了,哪还会怕辛苦,他得了宇文泰的命令,带着一队人马向渭水方向去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0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0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