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宇文泰双管齐下,窦泰果然中计。他身为高欢帐下四员大将之一,论武艺,不及高敖曹,论谋略,又不及侯景,座次位列最末。一听说宇文泰已带着西魏皇帝逃往陇西,窦泰不加分辨,只顾窃喜道:正是天降大礼,侯景没来,让我当上了先锋。等我率先打下长安,看谁还敢轻视我!他唯恐别人抢了他的功劳,也不派人与其他两支友军联络,下令全军倾巢而出,猛攻潼关。—这暴露出东魏军队的又一大缺陷:仗着兵强马壮,轻视敌人。两日之后,宇文泰所率领的西魏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潼关东南,一举截断了窦泰的退路。窦泰见了宇文泰的帅旗,大惊失色,慌忙召回正在攻打潼关的将士,掉过头来迎战宇文泰。东魏军队尚未调整好野战阵形,西魏的军队已从东、西两个方向一齐冲杀过来,窦泰仓促接战,惨遭溃败,三万骑兵几乎全军覆没。窦泰死战不得脱围,自知无颜再见高欢,自刎而死。

三支东魏军队,至此还剩两路。消息传到蒲坂,高欢听说窦泰已死,哀伤不已,他见浮桥修建进度缓慢,担心高敖曹在南方孤军深入,会和窦泰一样被西魏军队各个击破,慌忙托人带信给他,让他尽早班师。高敖曹拆开高欢书信,只见信上写道:“窦泰中了宇文泰奸计,已经全军覆没,商洛、蓝田一带地势险峻,宇文泰的援军又将不日抵达,请将军立刻班师!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你抛下军队,独自归来就可以了,记住,我要平定天下,绝不能失去你高敖曹!”

高敖曹看过书信,感动得大哭:“丞相对我高敖曹如此推心置腹,我岂能让高丞相失望!丞相大可放心,有我高敖曹在,保证带着他们全部安全回国。”此时,他已先后攻占商县、上洛,一路所向无敌,以不可阻挡之势逼近长安。既是高欢下令他撤退,他不敢违抗命令,于是舍弃所有既得战果,带着数万士兵且战且退,辗转退往武关。走到半路,宇文泰带着两万骑兵突然在他前方出现;在高敖曹身后,之前被他降服的商县、上洛两地守将也皆叛变,带着军队从后追了过来。高欢的信使见形势危急,劝高敖曹道:“凭将军的神威,虽有天罗地网,要杀出重围不难。您赶紧走吧,我与其他将士为您断后,您若是有所不测,我等无法向丞相交代。”高敖曹不从,大声道:“要走一起走,要我舍下你们独自逃生,我高敖曹可万万做不到。”说罢,他分出两千精兵断后,自己赤膊上阵,单槊匹马在前开路,护送士兵们继续向武关撤退。宇文泰派人上前拦截,却如何挡得住高敖曹,眼看高敖曹所部兵马就要冲出西魏追兵的围困。宇文泰善使计谋,他见高敖曹为了方便厮杀,身上没有穿戴防具,既然正面拼杀胜他不得,连忙又点起三百名弓弩手,对着高敖曹好一通乱射。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高敖曹再是武艺高强,哪躲得过这许多暗箭,一眨眼的工夫,身上便被三支利箭贯穿,昏死在地。西魏将士亲眼目睹高敖曹中箭落马,无不大喜,不等宇文泰下令,团团围上前去。众将士刚欺近高敖曹身边,突然见高敖曹圆睁双目,已醒转过来,他大喝一声,奋力一跃,已重新回到马背上,长槊使处,挨近他身边的数十名西魏士兵全部丧命—真乃天生神力,项羽在世也!东魏将士大受鼓舞,人人奋勇拼杀,西魏追兵伤亡惨重,只得眼睁睁看着高敖曹等人安然退去。过了武关之后,这部东魏士兵已进入东魏国境,基本脱离了危险,高欢担心高敖曹有所不测,这时又派数千人赶来接应。高敖曹派人清点兵马,随他出征的几万士兵,只伤折了几十个人,其他的都随他成功撤了回来。高敖曹拔出身上的三支利箭,不觉又昏厥在地,他伤势太重,早已奄奄一息,只是为了报答高欢的信任,才一直咬紧牙关苦撑到现在。既然士兵们都安全了,他的使命也完成了,虽死而无憾。

使者问高敖曹临死之前有什么遗言,高敖曹道:“我大哥去世的早,二哥和我在丞相麾下担任显赫职位,唯有小弟高季式目前还是白身,希望我死之后,丞相能够封个官职给他。”使者含泪道:“将军且忍耐一下,我连夜骑快马去见高丞相,把你的话带给他。将军务必活着等我回来。”见高敖曹点头,使者骑马走了。高欢听说高敖曹的请求后,当即派人回邺城,让皇帝元善颁布诏书:“即日起,正式任命高季式为济州刺史!”其他众将闻讯,进谏高欢道:“丞相不可,高季式的功劳、德行都不足以就任刺史之职。丞相若只是为了安抚高敖曹,让他死而瞑目,给高季式封个小官也就行了。”高欢发怒道:“只要高敖曹开口,半个魏国我都能给他,何况一个小小的济州刺史。立即将此事告知高敖曹,让他宽心,若他有所不测,他的一家老小由本丞相替他抚养。”

使者带着高欢的原话又去见高敖曹,高敖曹听说弟弟真的当官了,而且还是一州刺史,本来已经只剩半条命的他,一喜之下,竟然活了下来。几日之后,便能下地行走,饮食也与正常人无异,他的体质本来就远远超过一般人,虽重伤而不死,倒也在情理之中。对此,高欢听说之后自然是不胜之喜。他攻打西魏的全盘计划既然已经失败,仅剩下他这一路军队,即使把浮桥修好也没有意义了。于是高欢下令:拆除已修建的浮桥,三军班师回国。

宇文泰见高欢撤退,也自撤军返回长安。两魏的第一回合交锋:潼关之战,以西魏大胜而告终。

宇文泰虽然打退了东魏的进攻,保住了西魏政权,但由于高敖曹在危急关头有如神助的表现,西魏自身伤亡也很惨重。回到长安之后,宇文泰的中央军只剩下了一万人左右,更不利的是,就连这一万人的粮食也没有着落—关中的灾情并未因为潼关之战取胜而好转,宇文泰从窦泰那里缴获的粮食,还不够用来救济饿殍遍野的百姓。

残酷的现状让宇文泰意识到:西魏的危机尚未解除,如果坐等高欢重整旗鼓,再次主动前来进攻,对缺兵少粮的西魏而言,无异于坐以待毙。而想要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粮食,靠种是来不及的,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去东魏的境内抢,倘若能抢得东魏的粮食,一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二来削弱了东魏的实力,可谓一举两得。念及于此,宇文泰吩咐手下,前往潼关以东打探,查清高欢将粮食主要囤积在哪些地区。那些西魏士兵走了一遭,回禀宇文泰道:“属下们已查清了,高欢的粮食,主要储存在以下几处地区。”

“哪些地区?”

“晋阳、洛阳、邺城。”

宇文泰听后,气不打一处来:“我军去这三处地方抢粮食,那和送死有什么区别。本相的意思是:就在潼关附近,有没有高欢的屯粮之所?”

“哦,出了潼关往东不远的弘农,高欢也建有粮仓。只不过该地的粮仓规模不大…”

“弘农一带,有多少守卫?”

“不足一万。”

“这就对了嘛。”宇文泰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开了。潼关之战结束后仅过半年,公元357八月,宇文泰召集了十二位将军,下令他们分率一万士兵,跟随自己前往攻打弘农,目标很明确—抢粮。别看这次作战的目标有些荒诞,实则,这绝不是一场普通的战争,除了争夺粮食这一主要动机,更是宇文泰对自己创建的两大制度:八柱国制和府兵制的一次重大实践。他所召集的这十二位将军,都是大有来头,其中有五人,日后成功晋升为“西魏八柱国”之列。

两魏的第二场正面交锋,“沙苑之战”就这样爆发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70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70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