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轻叹一声道:“陛下还不明白吗,随着贺拔岳去世,宇文泰已不再是之前的宇文泰了,他如今已是另一个高欢。”
“朕不相信,高欢是坏人,而宇文泰是个好人。”
独孤信见劝他不动,意味深长地说道:“高欢是权臣,之前的贺拔岳,今日的宇文泰也都是权臣。权臣哪会有善恶之分,只有具备实力的权臣和缺乏实力的权臣之分,宇文泰初见陛下之时,他尚无实权,而今日,他已实权在握。希望陛下能听从微臣之言,否则定会召来杀身之祸。”
“放心吧,高欢手握关东精兵数十万,尚不敢杀我;就凭宇文泰的那点军队,朕纵便一官一爵也不封赏他,他能拿朕怎么样?”
元修终究未能听从独孤信之谏,他一到长安,便在城中组建由他直接管辖的军队;关中众将一致向元修请命,希望他像之前对待高欢一样,也任命宇文泰为丞相、天柱大将军,结果被元修予以拒绝,仅任命宇文泰为大将军、尚书令;元修又顾忌宇文泰身为尚书令,有权总领尚书台,关中军政大事悉决于其一人,特地又新设了两名尚书,从而和宇文泰一起处理国家事务,以分宇文泰之权…该年十二月,距离孝武帝元修抵达长安仅仅不到半年,元修突然暴毙,相传是遭宇文泰毒杀。
元修之死,是因他自己的短视造成的,但他的去世,对漫长的华夏历史来说,却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元修作为魏国的末代皇帝,他去世之后,魏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即高欢领导的东魏和宇文泰领导的西魏。“两魏对峙,绝代双骄”的时代来临了。
趁着东魏、西魏的对峙状态刚刚形成,两国战事尚未爆发,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两个新生国家的实力对比,以及两国实际统治者的现状。
对比两国实力,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以下几点:面积、经济、人口、军事。从面积上看,两个魏国大致相当,以黄河流域“几”字形右边的那一竖为分界线,这一竖以东属东魏,这一竖以西属西魏。东魏辖有今天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辽宁,以及内蒙古东部等地区,约等于战国前期赵、魏、韩、齐、燕五国的面积总和;西魏辖有今天的山西、甘肃、宁夏,以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区,约等于战国前期的秦国,另加上河套和河西走廊的面积总和。再看两国的经济、人口,两魏之中,东魏不但坐拥产量宝地:河北、河南,且独占洛阳、邺城、平城三座重镇—这三座重镇,是之前北魏最重要的三座城池,也是北魏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三座城池,北魏巅峰时期,仅洛阳一城便拥有军民达二百万人。所以两魏对峙初期,东魏在经济和人口方面均远胜于西魏。接下来,再看两国的军事实力,当然也是东魏更强大,要知道,当时天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非六镇军队和契胡军队莫属,这两部精兵主要活跃于关东,大多被高欢收于麾下,更兼并州、幽州历来是繁衍战马的上好牧场,也都在东魏的统治之下,所以东魏不但士兵的人数和战斗力强于西魏,就连骑兵数量也对西魏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两魏的实力对比过了,用四个字简单总结:东强西弱。下面,再看两国实际统治者的现状。
(在此说明一下:之所以称高欢和宇文泰为“实际统治者”,而非“国君”,是因为元修被毒杀之后,高欢和宇文泰出于妥善的考虑,又分别重新拥立了一位宗室作皇帝—高欢拥立的人名叫元善,宇文泰拥立的人名叫元宝炬。北魏的历代皇帝大多是血性男儿,元子攸、元修在夺回实权的道路上前赴后继,让那些想谋朝篡位的权臣们苦不堪言。到了元善和元宝炬这时,随着东魏、西魏的确立,他们终于折腾不起来了,此后高欢专权东魏朝政十六年,宇文泰专权西魏朝政二十年,期间皇帝形同虚设;等到二人的儿子继位,又分别更改国号为:北齐、北周,完全取代魏政权。所以历代史学家并不承认元善和元宝炬皇位的合法性,皆把元修视作北魏的末代皇帝,公元534年,也就是元修被毒杀这一年,北魏已经灭亡。)
高欢建立东魏的过程,前文已有详述。从过程中可以看出,高欢基本上是以武力征服的方式统一了关东,他的威信,也是从一次次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尤其是最关键的两战:邺城与尔朱氏盟军的大决战,以及晋阳追击尔朱兆之战,高欢都是以主帅的身份直接参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高欢将这句名言发挥得淋漓尽致,加上关东这些年除了并州地区偶有天灾人祸,其他地区大多风调雨顺,百姓温饱不成问题,自然倾心拥戴高欢,他在关东的统治非常稳固。
宇文泰建立西魏的过程,笔者虽未像描述高欢的创业史一样不吝笔墨,但也大致作了交代。乍看之下,似乎宇文泰创建西魏的过程十分容易—贺拔岳意外身亡,留给宇文泰一份价值不菲的遗产(关中的统治权),宇文泰就这样平地飞跃,一下子跻身诸侯之列,进而与高欢、萧衍三分天下。其实不然。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其实会发现,宇文泰建立西魏的难度要比高欢大的多,尤其是以下三点。
一,宇文泰的起点比高欢低。宇文泰和贺拔岳当初入关,是奉尔朱荣之命,相助尔朱天光讨伐万俟丑奴和萧宝寅。尔朱天光是最高统帅,贺拔岳是副帅,宇文泰是贺拔岳帐下的一名校尉,官职卑微,直属他统领的士兵非常少。仅过一年,宇文泰便因为在讨伐万俟丑奴过程中不断砍人头积累起来的战功,当上了征西将军,跻身“重号将军”之列(南北朝时期,大将军、骠骑将军、卫将军、东南西北四征将军、东南西北四镇将军等等,为重号将军,地位高;其余的什么讨逆将军,破虏将军等等,为杂号将军,地位低)。相比高欢直接从晋州刺史起家,宇文泰的起点要低多了。
二,宇文泰没有高欢那样的直属势力。高欢还在尔朱兆帐下为将时,就已拥有一支强大的嫡系部队—十余万六镇人,高欢到哪里,他们也到哪里,对高欢绝对服从;而宇文泰即便当上征西将军以后,他的士兵多是尔朱天光、贺拔岳暂时授予他统领的契胡、鲜卑士兵,以及招降得来的万俟丑奴部下,这些士兵对宇文泰谈不上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