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命令方下,之前几个时辰之内一直驻守在高欢阵地左侧,一动也不动的一千骑兵突然像弩箭一样急速射出,直取尔朱兆,领军者,正是高敖曹!尔朱氏族人之中,真正清楚高敖曹实力的,只有尔朱羽生一人,而且还已经死了,尔朱兆自负勇武,见高敖曹率军杀来,欺他人少,不但不避让,反而主动率军前往迎战。当时的天下,何人挡得住高敖曹霸王附体般的一击!二人刚打过照面,尔朱兆已被高敖曹一槊刺落马下,胸口血流如注。幸得慕容绍宗就在尔朱兆身边,慌忙将他扶上自己的战马,一边下令其他人拦住高敖曹,一边保着尔朱兆逃离战场。高敖曹在后紧追不放,见有人阻拦,一槊一个,尽皆刺死,须臾之间,便将奉命上前拦截的上万名骑兵杀得七零八落,纷纷溃逃。邺城决战的整体形势就此逆转,一时间,“尔朱兆死了,尔朱兆死了!”的惊呼声,充斥着整个战场。尔朱天光、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唯恐自己的军队全军覆没,相继下达了撤退的命令。高欢趁势下令全军转守为攻,尔朱氏盟军大败。

这一败不打紧,直接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要知道,当时的尔朱氏四大诸侯虽然占据了大半个魏国,盛极一时,但由于他们凡事唯凭武力解决问题,得不到魏人的拥护,一旦在战争中陷入劣势,之前畏惧于他们权势,不得不替他们效力的其他魏军将领大多选择了临阵倒戈。典型代表:尔朱兆的部下贺拔允,尔朱仲远的部下贺拔胜,尔朱天光的部下贺拔岳。这三兄弟一看尔朱氏大势已去,前两位直接在阵前向高欢投降,贺拔岳则率军攻克长安,与高欢遥相呼应。尔朱氏众将已顾不得这么许多了,身负重伤的尔朱兆在慕容绍宗的保护下,向西逃往晋阳,尔朱仲远向南逃往梁国,尔朱天光由于失去了根据地,只好跟着尔朱度律逃往洛阳,投奔尔朱世隆。正是树倒猕猴散,怎的一个“惨”字了得。更惨的还在后面,在尔朱世隆手下,有一人名叫斛斯椿,官拜侍中、骠骑大将军,此人深得尔朱世隆的信任,却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他见尔朱氏完蛋了,一不做二不休,又召集军队在洛阳发动了一场政变,将以尔朱世隆为首的尔朱氏满门抄斩,之后,斛斯椿举洛阳城向高欢投降。

一年之后,高欢亲率大军攻打晋阳,尔朱兆大伤初愈,对此不能抵挡,走投无路之际,他手抚心口对慕容绍宗叹道:“悔不听将军之言,才沦落到这个地步。”于是自缢而死。尔朱兆死后,慕容绍宗带着尔朱兆的余部和妻小向高欢投降。慕容绍宗是慕容恪的后人,既擅长于谋略,为人又忠实可信,高欢对他非常赏识,不但保留他之前的官爵,还经常让他参预军议大事。

至此,关东尽属高欢,当初那个持矛站岗的穷小子在经历了种种奇遇之后,一跃成为天下最强的诸侯。关东经济富庶,地域辽阔,兵强马壮,人才济济,更兼高欢本人雄才大略,又能选贤任能。几乎所有人都认定,北方的统一大业,甚至天下的统一大业,将他在手中实现(梁武帝萧衍此时已沉迷于佛教,不复昔日雄风,他统治下的梁国也逐渐由盛转衰,这一点后文会有讲述)—这其中就包括尔朱天光死后,接掌关中统治权的贺拔岳。贺拔岳的大哥贺拔允、二哥贺拔胜在尔朱氏灭亡后,都在高欢手下任职,一个担任太尉,一个担任荆州刺史,贺拔岳因此和部下们商议,说要不咱们也投降高欢算了。

大部分人都表示同意,理由是:连尔朱氏四大诸侯联手都敌不过高欢,还有谁是他的对手,所以及早向他投降是明智之举;另有少部分人表示反对,理由是:将军的情况和当初孙权颇为相似,为何放着好好的诸侯不做,主动前往关东受制于人?贺拔岳觉得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夹在当中颇觉为难,正在这时,高欢又遣使进入关中,征召贺拔岳带着军队前往关东担任冀州刺史,用意再明确不过。贺拔岳犹豫不决,迟迟不能作出决定。

见贺拔岳为难,他一位心腹将领提议道:“将军无须烦恼,不如这样罢,下官替你先去关东走一遭,考察一下高欢的为人。若他果真是值得辅佐的贤主,您归顺他便是;若他不值得将军辅佐,那您就拒绝他的征召,留在关中便是,将军认为如何?”

贺拔岳听后释然:“就依你之言行事。”

提出该建议的人,名叫宇文泰,是贺拔岳生平最信任的人,没有之一。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初尔朱荣平定葛荣之后,贺拔岳第一时间向尔朱荣举荐了宇文泰,并将他纳入了自己的部曲。从此宇文泰就长期跟随贺拔岳南征北战,二人的关系,已不能用“情同兄弟”来形容,可比之刘备和关羽,苻坚和王猛。高欢在讨伐尔朱氏期间,为了稳住贺拔岳,任命他为关西大行台,即授予贺拔岳全权处理潼关以西军政大事的权力,贺拔岳接受了该职,之后任命宇文泰为行台左丞,也就是关西行台府的第一副手,权力仅次于大行台贺拔岳本人。

宇文泰以贺拔岳使者的名义去了关东,与高欢在晋阳相见。相比雄踞关东,已是天下第一强人的高欢,宇文泰这时连个刺史都算不上,高欢也是得他自报姓名,才知这人名叫宇文泰,是贺拔岳的属下。要说高欢的眼力也确实毒辣,他第一眼看见宇文泰,便大感惊奇,说道:“阁下绝非寻常人,如果你同意留下,我一定会重用你!”宇文泰坚决要求回去向贺拔岳复命,高欢见强留不得,颇觉遗憾。高欢询问宇文泰关中军情,宇文泰对答如流,宇文泰询问高欢关东军情,高欢为表示招纳贺拔岳的诚意,也基本如实相告。宇文泰在晋阳仅逗留一日,便告辞离去。

宇文泰离开晋阳之后,高欢突然心生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冥冥之中有人在警告他:“方才那人,如果不能为你所用,就应该果断除之。有朝一日,他一定会成为你的劲敌!”高欢悔恨不已,急忙派人前往追赶宇文泰,一路追到潼关都没有追上,才只得作罢。

高欢哪里知道,那宇文泰并未直接回关中复命,他一出晋阳,便妆扮成寻常百姓,南下洛阳,又打探京城和天子的现状,他整整在洛阳游历了一个多月,才悄悄启程返回关中,高欢派出的追兵追得再急,如何能遇得上他?宇文泰到关中后,贺拔岳问他高欢为人如何。宇文泰道:“高欢确实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但他和尔朱荣一样,并非人臣。如今他忌惮将军,尚不敢篡位称帝,如果您举关中之地归降于他,魏国便等于灭亡了。”

贺拔岳真正关心的,倒不是魏国灭亡不灭亡(就魏国的现状,存在也只是名义上存在),而是自己该何去何从—如果不投降高欢,凭他现有的实力,能够与高欢抗衡吗?对此,宇文泰肯定地答道:“经过此次关东一行,下官已发现高欢的最大软肋。您如果不投降他,决定与他对抗,将来的功业必不在他之下。”

欲知宇文泰向贺拔岳献出何计以对抗高欢,还得从“高欢的软肋”这件事说起。高欢在统一关东之后,遇到了一个难题:他原先在信都立了一位皇帝元朗,从洛阳又俘虏了一位皇帝元恭,手上一下子同时有了两位皇帝。按照规矩,该废掉一位,留下一位,那么该废掉谁,又该留下谁呢?高欢打败尔朱氏后,野心大增,已有效仿尔朱荣专权朝廷的念头,他见这两位皇帝年纪都不小了,担心将来不好控制,干脆借这个机会把元朗、元恭一齐废掉,另挑选了一位年仅二十岁左右,名叫元修的人,将之扶上帝位,史称:魏孝武帝。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9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69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