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得了高敖曹这位不世出的猛将加入,如虎添翼,终于决定树起讨伐尔朱氏的大旗。六月,距离高欢率军来到信都三个月之后,高欢假借尔朱兆的名义,在军中宣布:“尔朱兆担心六镇人常年留在山东,会成祸患,决定将你们全部调回山西的并州,从此由契胡人统领你们。”士兵们一来是仰慕高欢,不服尔朱氏;二来山西的好地方,好资源都被契胡人占据,一旦回去,又得受他们轻视,重新过上缺衣少食的苦日子,山东则因高欢的缘故,被高乾兄弟待作上宾,信都存粮极多,大伙衣食无忧,所以都不肯回去,劝高欢起兵自立,从此拒绝服从尔朱兆的任何命令。—这正合高欢之意。为了名正言顺,在起兵之前,高欢寻访得一位魏国宗室,名叫元朗,奉之为帝,高欢自任丞相、大将军,任命高乾为侍中、司空,任命高敖曹为大都督、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至于尉景、段荣等人,也皆依照才能和功绩,分授官职;为了方便今后征战,高欢又将士兵们召集到一处,与他们约法两章:“诸位将士们,你等和我高欢一样,多是出身于北方六镇,既然决定随我起兵,与尔朱兆等契胡人免不得一场恶战。六镇人的战力本该不在契胡之下,为何你等之前的统帅葛荣却不是尔朱氏的对手?—很简单,没有军纪,没有法律,再强的士兵也只能沦为流寇,无法立足于天下。本将军知道各位一时无法适应朝廷军队惯用的那些繁文缛节,只提两点要求:一,不准侵犯、轻视汉人,这些人不但是我军的衣食父母,更有高敖曹将军这样的卧虎藏龙之士隐藏于其中;二,必须遵从本将军的号令,不得肆意行事,违反军规,诸位能做到吗?”
将士们集体拜倒在高欢面前,齐声道:“无论生死,唯大将军之令是从。”
六月下旬,高欢在信都正式起兵,宰杀牛羊犒劳三军,作出征准备;同时上表朝廷,历数尔朱氏一系列的罪状,向尔朱氏宣战。
因慕容绍宗等人的一再提醒,尔朱兆再是愚蠢,也料到高欢定有背叛他的那一天。消息一传到并州,尔朱兆便派人与尔朱世隆、尔朱仲远、尔朱羽生等人互通书信,想联合他们的力量,一起讨伐高欢。尔朱氏的势力分布上文已大致说过,在众多尔朱氏的势力之中,以并州的尔朱兆、关中的尔朱天光、徐兖二州的尔朱仲远、洛阳的尔朱世隆四人实力最强,这四人所处的位置分别为北、西、中、东南。收到尔朱兆书信之后,尔朱氏众将相继作出回应,尔朱仲远率军数万经兖州北上,尔朱世隆虽未直接参战,也派遣族人尔朱度律率军数万与尔朱仲远会合,尔朱兆见他们都已出兵,也率军十万出并州,向信都方向靠拢,同时下令殷州刺史尔朱羽生出兵接应,唯有尔朱天光远在关中,一时无法前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欢毕竟只是凡人,不是天神,他没想到尔朱氏对自己起兵之事的回应会如此猛烈—分裂的尔朱氏不可怕,可怕的是团结一心的尔朱氏,一旦让他们联合起来,达到庞大的“尔朱氏联盟”,光凭信都这点兵力,如何招架得住。他实有畏惧之心,问计于尉景、段荣等人,尉景、段荣等人也一个个面露忧色,不知前途究竟如何。倒是段荣之子,当时才二十岁出头的一个毛头小伙子,名叫段韶,宽慰众人道:“姨夫、父亲,各位不须忧虑,战端若开,我军必胜无疑。”高欢忙问为何,段韶道:“上天对任何人并无偏爱,只保佑有德之人。尔朱氏实力虽强,唯凭暴力统治天下,姨夫您实力虽弱,却对百姓示之以仁德,邪不压正,自古使然,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高欢得段韶鼓舞,信心大增,心绪一旦平静下来,便有了计策。他召高乾、高敖曹兄弟入帐,问二人道:“殷州距离此地最近,高欢想烦请两位率先出战,前往打败尔朱羽生,不知需要多少兵马?”高乾未及答话,高敖曹自信说道:“我兄弟二人帐下,有一千骑兵,足够拿下殷州。”高欢知道高敖曹勇猛过人,并非信不过他,只是此人性格太过高傲,唯恐他因自负而遇险,出于好意说道:“将军手下多是汉人,体质不及鲜卑人强壮,我再增派一千鲜卑骑兵与你,一道去攻打殷州,将军你看如何?”高敖曹对高欢的好意并不领情,一口回绝道:“谁说汉人的战斗力不如鲜卑人,我与这些士兵合作已久,前后与鲜卑人战斗过多次,从未落败。此去攻打殷州,我若不能带着尔朱羽生的首级回来,任由大将军责罚”高欢嘉其壮志,令人取来美酒,与高乾、高敖曹践行,高敖曹似乎仍对高欢看不起汉人战斗力之事感到不忿,凛然转身出帐,说道:“酒且留着,待我取了尔朱羽生的首级,回来再饮此酒!”
高敖曹去后,高欢帐下鲜卑众将趁着高氏兄弟都不在场,纷纷向高欢埋怨,说高敖曹此人虽有一身蛮力,却不懂得尊上之礼,日后绝不可重用。高欢笑道:“普通驽马,性格温顺,只能日行百里;烈马则是不同,虽然难以驾驭,却能做到日行千里而不倦。烈马本身没错,只是一般人无法驾驭他,至于能不能用,考验的是驯马人的本事。”说话间,三日已过,高乾、高敖曹兄弟带着一千骑兵回营复命,高敖曹手持尔朱羽生首级大踏步入帐,大声道:“大将军,我回来了!”高欢道:“很好,美酒我尚为骠骑将军备着,将军可饮此酒了么?”高敖曹道:“可也!”也不描述此去攻打殷州的经过,丢下首级,举起酒坛开怀畅饮,饮过美酒,高欢、高敖曹二人双掌相握,一齐纵声大笑。该日下午时分,营外有士兵来报:“启禀大将军,尔朱兆、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各率大军,已进入信都地界,其中尔朱兆率军自西向东而来,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自南向北而来。我军该如何应对,还请大将军示下。”
高敖曹听说此等急报,又要出战,高欢止住他道:“将军数日间来回奔波,陷阵杀敌,即便你不觉得疲惫,士兵们已急需休整。这几路兵马,我已有妙计退之,将军只需在城头观战便了。”说完,高欢召一人前来,附他耳边说道:“你可如此如此…”那人得了高欢指示,点点头,回去装扮了一番,便去城外尔朱兆的军营报道。在此要解释一下,高欢和他帐下的部分士兵(高欢任晋州刺史时期掌管的军队)曾长期效力于尔朱氏,因此军中不但保留有数千具和尔朱兆军队一模一样的盔甲,对尔朱兆军中常用的暗号、口令等也皆了如指掌。尔朱兆军营的守卫不能分辨,因此才会把高欢派出的细作轻易放入了营地。
那细作混入尔朱兆军中,径直前往拜见贺拔允。贺拔允听说来者是高欢的手下,心中五味杂陈,既有三分愤怒,又有七分欢喜。愤怒的是,大半年前,正是高欢的一记重拳,打倒了他两颗大门牙;欢喜的是,高欢之后派人射入书信,基本上解释清楚了为什么要打出那一拳,以及还许诺他“若来相投,必待之不薄。”—若能用两颗门牙换取高欢的报答,后半生富贵享用不尽的话,这笔账倒也不算亏。贺拔允不止是高欢的朋友,更是有些眼光的人,他也看出尔朱兆不是高欢的对手,待平静过情绪,问那人道:“直截了当的说吧,高欢派你前来,到底所为何事?”
“我家将军希望您帮他再做一件事,让尔朱兆、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即日起勒军不前,放弃攻打信都的计划。”
和高欢拥立元朗为帝一样,尔朱氏弑杀孝庄帝之后,也重新立了一位皇帝,名叫元恭,由尔朱世隆以辅政的名义,留在洛阳监视他。高欢让贺拔允做的这件大事,突破口便落在尔朱世隆身上。尔朱氏虽是一个大家族,其中也是有亲疏之分的,简单说来,就是尔朱兆是一派,尔朱天光是一派,尔朱世隆和尔朱仲远是一派—因为这两人是亲兄弟。尔朱世隆和尔朱仲远的实力原本比尔朱兆要弱一些,只因得了常居洛阳、辅政皇帝的美差,俨然成了尔朱氏的代言人,这两兄弟的权势越来越大;而弑杀孝庄帝,亲手为尔朱荣报了大仇的尔朱兆,则因身居外藩,渐渐大权旁落。高欢精通权术之道,他了解尔朱兆与尔朱世隆、尔朱仲远之间存在内部矛盾,所以才派人秘密拜见贺拔允,让他使用“离间计”分化尔朱氏众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