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朱兆深以为然,随即调集了上万名骑兵,向东一路猛追高欢,连追几日几夜,终于成功赶上。当时,高欢刚好带着部下渡过漳水,为防止有人追赶,已将河上的桥梁毁去。尔朱兆眼看高欢就在对岸,苦于无桥可渡,只能隔着漳水怒骂道:“高欢,我将你当作兄弟,想不到你竟敢背叛我!你等着,我这便召集其他尔朱氏的将领齐聚河北,等我逮住你,一定将你碎尸万段!”高欢左右见是尔朱兆前来兴师问罪,知道自己理亏,人人举止失措,不知该如何应对。却见高欢不慌不忙止住其余士兵,独自一人来到岸边,先向尔朱兆深深地作了一揖,然后隔着漳水答话道:“小弟前往太行山以东谋食,事先已向将军作过请示,将军这时却突然发怒,指责小弟背叛您,请恕我冒昧地问一句:我到底犯了什么过错?”
“你夺了北乡公主三百匹马,难道还不足以证明吗?她可是天柱大将军夫人,连我也不过对她稍有得罪。”
“唉,此事将军错怪小弟了,我便有天大的胆子,何敢抢公主的马。这些马并非我抢来的,而是我向公主借的,我等一行人拖家带口,长途跋涉,马匹远远不够,恰巧遇上北乡公主带着一队好马路过,我答应她等到了山东,加倍奉还。哪知她突然反悔,并向将军进了谗言,说我夺她马匹,此事小弟可着实冤枉。将军若是不信,可回晋阳重新问她。”
“那你过河拆桥,不让我军渡河追赶你,又作何解释?”
高欢听了这话,突然放声大哭:“将军当高欢是何等人也,小弟方才渡过漳水之时,恰逢河水暴涨,将桥梁冲垮,我等若是行动稍迟,几乎全军葬身于漳水之中。罢了,罢了,我解释这么多作甚,看来将军终究是信不过小弟,我这就以死明志!”说完,他双目紧闭,拔出佩剑,便要在江边自刎。
“贤弟,万万不可,你稍等片刻,我这就过河来见你。”尔朱兆仔细打量漳水河面,果然是水流湍急,水位比寻常要高出许多,他怕高欢真的含冤而死,那些六镇降将又要闹事,连忙让人从附近找了一艘小船,仅带数名随从过河与高欢相见。高欢将自己的佩剑呈交与尔朱兆,说道:“将军既信不过小弟,可用此剑杀我。”尔朱兆急得不知怎么解释,只得把自己的佩刀也取下来,交给高欢道:“尔朱兆知道错了,贤弟若不肯原谅为兄,可用此刀杀我!”二人抱着大哭了一场,互相对天发誓,绝无害对方之心。当夜,高欢与尔朱兆就在漳水岸边点起篝火,置酒对饮,尉景在一旁舞剑助兴。席间,尉景见尔朱兆仅得数名随从,且酩酊大醉,防备松懈,几次想找机会杀他,都被高欢用眼神拦住。到了翌日清晨,尔朱兆毫发无伤地乘船回到对岸,误会既已解除,他自是带着士兵连夜返回晋阳,临走之前,还不忘叮嘱高欢一声:“好兄弟,等在山东安顿下来,记得常回并州看望为兄。”
尔朱兆走后,尉景满脸愠色的来到高欢面前,质问他道:“昨夜那么好的机会,为何不让我杀他?”
高欢一愣,问道:“为什么要杀尔朱兆?”
“将军的心意我等都明白,此去山东,为的是脱离尔朱兆的掌控,尔后据地称王,逐鹿中原。尔朱兆此人十分勇猛,手下兵马又多,只可惜昨晚没能杀了他。若是他日与其在沙场相逢,并不好应对。”
高欢站起身来,拍了拍尉景的肩膀,露出了狡黠的笑容:“他再是勇猛,兵马再多,终究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废物。我的志向是夺取整个天下,所以才必须在实力弱小之时留着他的性命,从而稳住其他的尔朱氏族人。姐夫无须着急,要尔朱兆死很简单,甚至根本无需你我动手。”
送别尔朱兆,高欢一行人迈过了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地界,时为公元531年三月,正值春夏交替之际。河北一带多是平原,当地百姓多种小麦,麦子尚在田中,还差两个月才到收割的季节。高欢所部人多而食少,又被尔朱兆耽搁了行程,大伙刚到河北,人人饥肠汩汩,都急着寻找食物充饥。高欢却严令部下:为防止践踏百姓的庄稼,所有人经过麦田时,必须牵着马步行,包括他自己在内。远近百姓听闻此事,都争相目睹高欢的风采,称赞这支军队是仁义之师;六镇军官也被此举折服,他们见高欢处处以身作则,无人有丝毫怨言。
高欢挣足了好名声,却未赢得实惠,尔朱兆回并州之后,向慕容绍宗讲述了此去追击高欢的经过,慕容绍宗顿足叹道:“将军又中高欢之计了,灭尔朱氏者,必高欢也!”尔朱兆仔细想想,也甚觉后悔,只得又向慕容绍宗问计,慕容绍宗道:“高欢得了十余万降兵,已成气候,他为人又狡诈多智,不可用计取之,唯一的弱点,是他军中确实缺少粮食。将军可遣使通知山东各州郡,谨防高欢前来求粮,敢提供粮食给他的官员,一律论罪。”
尔朱兆依计行事,抢在高欢之前将此令下达于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相州刺史刘诞等人,等高欢到后,各地城门无不紧闭,高欢等人求粮不得,愈发深陷困境,举步维艰。高欢的部下建议抢掠城外的百姓,暂时解决温饱,高欢不从,说道:“今时今日,尔朱兆雄踞并州,尔朱天光驻军关中,尔朱仲远独擅徐、兖二州,尔朱世隆则身居洛阳,大权独揽。这四人,兵力一个比一个强大,性格一个比一个贪婪,四方百姓早已对他们深恶痛绝,只是畏惧尔朱氏强大,不敢反抗罢了。我们的实力远逊他们,要想取胜,唯一的希望就是赢得百姓的支持,岂可与他们同流合污?”于是一行人秋毫无犯,军纪严明,又往冀州求粮。
冀州和其他各州一样,上至刺史,下至县令,都已提前收到了尔朱兆的命令,谁敢公然与尔朱氏作对,借粮给高欢?何况高欢不是独身前来,帐下足足有十多万人,就算有个别百姓钦佩其为人,肯施舍粮食给他,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须得有一座粮秣充足的大城邑肯接纳他,才能化解高欢面临的危局。也是应了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在冀州境内,便有一座粮秣充足的大城,名叫信都,昔日汉光武帝刘秀遭王郎追杀,几乎走投无路,幸蒙白衣老者指点,在信都获救。高欢抵达信都时,处境比之当年的刘秀好不了多少,庆幸的是,该地守将对待高欢的方式也基本上与当年信都守将对待刘秀的方式相同—据守信都的豪强名叫高乾,与高欢同姓,他一见高欢的军队来到城外,立即下令大开城门,亲自出城迎接。
严格意义上说,高乾算不得名正言顺的信都守将,因为他是孝庄帝生前最器重的官员之一,孝庄帝弑杀尔朱荣之后,担心遭到尔朱氏其他将领的报复,遂委派高乾离开洛阳,前往河北招募军队以对抗尔朱氏。高乾方才在信都一带募集得数万军队,河南消息传来:洛阳已被尔朱兆攻陷,孝庄帝被掳至晋阳,不久亦死于尔朱兆之手。所以高乾和尔朱氏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他斩杀了尔朱兆派来劝他投降的使者,长期据守信都这座孤城与尔朱氏对抗,只盼有朝一日,有一位能够打败尔朱氏的大英雄出现,以相助他替孝庄帝报仇雪恨。得知来者是高欢后,高乾喜极而泣道:“尔朱氏上弑君王,下虐百姓,无道已久。我听说高欢雄才大略,深受尔朱兆嫉恨,此来信都,自有一番谋划,我等若能替他效力,方不枉英雄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