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日清晨,尔朱荣下令:将所有六镇降卒不问籍贯、职衔,一律释放,且父亲可以与自己的儿子一道,弟弟可以与自己的兄长一道,分别结伴上路。这道命令看似稀疏平常,不就是释放俘虏吗—实则极不寻常。在此插一句,历代战争史上,获胜的一方释放俘虏的先例不是没有,但大多遵循两个规律:第一,释放俘虏的人数不能比自己军队的人数多出太多,这一点很好理解,为的是防止这些俘虏刚出了军营就拿起武器,对自己反戈一击;第二,释放俘虏的时候不能将这些俘虏们一批批地分开,必须让他们集体上路,这一点稍稍难以理解,笔者得略作一下解释,之所以不能将他们拆开,是因为人的本性使然,试想,俘虏们本来聚集在一起,虽然内心忐忑,不知道获胜一方会怎么对待他们,但仗着人多势众还是比较有安全感的。而一旦被分成很多个小部队分别释放,这些俘虏们内心就会生出一个想法,对方释放我们是假的,本意是想将我们杀掉,可是又担心我们人太多,不容易下手,于是才将我们分开,想要一批一批的杀掉。尔朱荣的这道命令,同时违反了这两大规律,但三十万降众却都欣然接受,内心并无波动。原因很简单,在颁布了这条军令之后,尔朱荣另外又补充了一句:“当然,你们不愿意分散行动,想一起上路也可以,所有人各随其变,想在任意地方定居都可以。”
凭借这道军令,几十万降卒仅用一个早晨便遣散光了,有的父亲对儿子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咱们去洛阳吧;有的兄长对弟弟说:在外征战数年了,不知家中近况如何,还是赶紧回六镇吧;还有的将军对部下说:不知道这位尔朱将军是好是歹,咱们先别急着当回良民,先找个山头驻扎下来再说吧。尔朱荣对此态度明确:出了我的军营,所有人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们想去哪里都可以,本将军绝不过问。但在军营一百里之外,尔朱荣却派人提前占据了各处路口,见到有被释放的降卒经过,便上前询问:“愿意为尔朱大将军效劳吗,若愿意,可随我回去,从今往后,你与我等一样,就是朝廷的官兵了,吃朝廷的粮,为朝廷打仗,他日立了战功,即能光宗耀祖。若不愿意,可继续前进。”凭借这种劝说而非强迫的方式,三十万无所事事的降卒到当日傍晚回来了一大半,尔朱荣根据他们之前担任的官职,以及本身所具有的才能,分别委于重任,与自己的七千士兵一视同仁,因此所有人都十分满意,六镇起义也随之彻底平定。此时,元天穆等三路支援尔朱荣的援军尚在前往邺城的途中,听闻尔朱荣的做法,无不佩服,邺城之战既已结束,三路援军遂分别按原路班师而回。
葛荣被押送至洛阳后,被孝庄帝处死。尔朱荣吞并了他的军队,不但平添了二十多万生力军,还得到了贺拔岳强力推荐的宇文泰等一大批人才,一跃成为天下最具有权势的人之一。之所以加个“之一”,并非是说魏国皇帝孝庄帝,孝庄帝早已没有实权,而是在魏国的南边,还有一位完全掌握着国家军政大权,励精图治的梁武帝。几乎在尔朱荣击败葛荣,称雄北方的同一时间,梁武帝在南方会见了一位重要的客人。
这位客人的姓名,上文已经出现过,名叫元颢。细心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当初葛荣计划攻打邺城,尔朱荣上表胡太后,想要领兵前往迎战,结果胡太后不允许,也就是这起事件,成为了尔朱荣和胡太后决裂的导火索。胡太后反对尔朱荣援救邺城的理由,是自称已派出元颢镇守邺城,不需要其他外援。然而事实证明,胡太后这个理由根本站不住脚,被她寄予莫大期望,可以与葛荣、尔朱荣两大枭雄抗衡的那位魏国宗室元颢,其实只是个庸才,他奉胡太后的命令往邺城上任,才走到半路,来到一个名叫汲郡的地方,听说葛荣三十万大军正向邺城席卷而来,就吓得没敢再前进一步。胡太后盲目自信,用人不当,终究还是让尔朱荣成为了邺城之战的主角,并随之决定了魏国的命运。邺城之战结束后,魏国已名存实亡,元颢这位昔日身份显赫,又得胡太后信任的魏国宗室,也成了俯首在尔朱荣膝下,动辄需要仰人鼻息的小人物。元颢此时终于对自己昔日的怯弱感到后悔:“我若听从胡太后命令,及时抵达邺城,打败葛荣,还有他尔朱荣什么事!
”心有不甘的他,带着少数族人南下投奔了梁国。当着梁武帝之面,元颢泣涕陈情,言辞豪迈,请求梁武帝派兵助他北上,打败尔朱荣,重新光复魏国。
梁武帝又不傻:且不说以梁军的实力,能不能打败尔朱荣,即使光复了魏国,将魏国的权力重新还归元氏一族,对朕以及梁国有何好处?于是他虽对元颢的豪言壮语表示欣赏,一旦言及到出兵之事,便顾左右而言他,迟迟不予表态。元颢急了,立誓道:“倘若我成了魏国之主,魏国将定期向大梁称臣纳贡,生生世世作为大梁在北方的属国。”
“这…”梁武帝听过这话,心念一转,突然想道:天下人都说,近年来突然兴起的那位尔朱荣,军事才能当世无双,早晚必会篡夺帝位。若是让此人统一北方,其携强魏遗留之资,必会南下侵占我大梁的领土。唉,韦睿八年前就过世了,若是有他在,朕对此倒也不担心,可是朕已经失去了他,届时拿什么去抵挡北方的铁骑?想来想去,梁武帝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构思:对了,不如就按照元颢的请求,派出少量军队相助他北上复国。也不求完全打败尔朱荣,只要能够让元颢在北方扎下根来,将北方分裂成两个国家即可,如此,北方一分为二,互相攻杀,长期陷入混乱,我大梁便能够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梁武帝主意已定,故作为难之色,又对元颢道:“好罢,朕念在你心系国家,心系苍生,这便答应你了。只是,朕若果真帮助你光复了魏国,阁下可不能忘记了刚才的誓言!”
元颢闻言大喜,顿首数遍,坚定地答道:“元颢愿手指长江起誓,大事若成,一定竭尽所能,答谢陛下的大恩!”
梁武帝满意地点点头,对左右道:“宣召陈庆之入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