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略再叹一口气,接着道:“历来的攻城战,要想取胜,莫过于以下几种办法:一是攻城,利用攻城器械强攻,二是围困,断绝守军食物、水源,三是水攻,利用大水的冲力毁坏城墙。可是对于合肥城,这三种方法都不可行,因为自从三国时期以来,这座城池一直是南北政权争夺的焦点,因此,只要是驻守在这里的将领,都会在任内一再加固城墙,囤积粮食,数百年累积下来,这座城池的城墙越筑越厚,几乎坚不可摧,不管是多么强大的攻城武器,还是滔天洪水,都难以损害其分毫;而在魏军夺取该城之前,合肥是淮水以南最重要的粮仓之一,城中积累的粮食足够数万人食用数年,更兼合肥城西北是淝水,东南是巢湖,城中水田和湿地无数,最不缺的就是水源,想要采用围困的策略也是行不通的。所以末将才大胆断言,除非魏人主动归还此城,否则天底下无人能够找到攻克合肥的方法。”
“原来如此,但本将军既然来了,总得尝试一番,说不定能够不负陛下所托呢。有劳将军再辛苦一番,随我前往巡视合肥四周的山川地利如何?”
“这自然是愿意听从将军的调遣了。”
韦睿遂乘坐小车,带着王超、胡景略等人沿着合肥城四周,仔细查看各处地貌。到了傍晚时分,距离韦睿抵达合肥城外才过去大半日的时间,韦睿巡视工作结束回到营中,再次召见胡景略,微笑着对他说道:“十日之内,老夫有信心拿下合肥。”
胡景略瞠目结舌,问道:“老将军难道真的想出了攻克合肥的计策?—这不可能啊。”
“怎么不可能,凡事事在人为嘛。”
胡景略的表情还是不太相信,又问:“敢问将军,能否透露给末将,到底是什么妙计?”
“水攻。”
胡景略不禁哑然失笑:“水攻?末将早已想过这个计策了,但对别的城邑或许有用,对合肥城是绝对无效的。合肥的城墙完全可以顶住洪水的袭击而不被冲垮,而且合肥城地处山川、湖泊之间,城内的河道四通八达,水位即便高度漫过城墙,几日之后便会迅速退去。恕末将直言,老将军还是把这一战看得太简单了。”
“那就姑且试一试吧。”韦睿说完这话,停止了与胡景略的交谈。快步走出营地,召集三千士兵,下令道:“今夜,你等前往合肥城西北,如此如此…”又召集了三千士兵,下令道:“今夜,你等前往合肥城东南,如此如此…”又召集了一千士兵,下令道:“你等如此如此…”又召集了一千士兵,下令道:“你等如此如此…”一下子把军队派遣出去一小半,只留了一万多人留守营地。王超、胡景略在韦睿身边听着他有条不紊地发号施令,根本不信这位老人家此前就没上过战场,脸上的神情又是惊奇,又是崇拜,又是担忧他这一套繁琐的行动计划部署下去,是否真的会起到效果。那些军士出营之后,分别奔赴合肥城四周各地,埋头苦干,到了第二日天明,韦睿制定的攻克合肥的具体策略终于初见雏形。
在合肥城西北,地势较高,韦睿派出的三千士兵,已将流经此地的淝水从中拦截,淝水被拦截之后,上游的水位持续增高,那三千士兵又沿着淝水上游修筑了一条自合肥城西北通往合肥城东北的堤坝,从而引入漫出的河水,打造了长度约达二十里,宽度约为二十丈的水堰。从空中俯瞰,等于是在合肥城北划出了一条长线;在合肥城东南,地势较低,这里有巢湖,韦睿派出的三千士兵,正以巢湖为起点,也在向北一路修筑堤坝,宽度与合肥城北的堤坝相同,这样,合肥城的东面又建成了一条水堰,划出了一条长线,等到两条长线连接起来之后,再从空中俯瞰,宛如一个巨大的笔画:横折—“┐”,将合肥城半包围在其中。
一条人工水堰就此形成,由于它的宽度要超过一般的水堰,功能其实已经与运河相仿,与其他的运河不同的是,这条运河不是挖掘出来的,而是通过强行拦截淝水,修筑堤坝的方式,堆建起来的,所以这条运河和黄河流域某些因淤积问题严重,不得不持续加高堤坝,堤坝越堆越高,水位也随之越积越高的河段一样,是一条“陆上河”,也就是说水堰中流淌的河水高度超过了地面的高度。那么韦睿令人修建的这条水堰,水位的具体高度有多高呢,根据史料的记载和笔者的分析,水堰中的水位大约在三丈左右,也就是接近十米,刚好高过了合肥城的城墙(合肥古城墙高度约为八米)。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军事、经济可能不如北朝,但在工程技术这一项上,明显是领先于北朝的。这么浩大的工程—引入合肥城西北的淝水,经合肥城东北环绕流过,最终导入合肥城东南的巢湖,全长数十里,韦睿发动数千军队,只用了一个晚上就完工了一小半,之后又花费了三四日时间,便彻底竣工,几乎让人不敢置信。除了派出去修筑堤坝的六千士兵之外,韦睿当初另外还派出了两千士兵,他们去干什么了呢?—这些人沿着这条水堰,一半人负责在水堰的外围修筑营垒,一半人负责在水堰的内围(也就是紧靠着合肥城墙的一侧)修建营垒,也只花费了几日的时间,就在水堰内外两侧,各筑起一道防线。
也幸亏梁军的行动够快,水堰、防线才刚刚修筑完毕,在合肥城以北,又一支魏国大军已经抵达合肥战场,观其人数,不下五万人,率领这支军队的将领名叫杨灵胤,他奉魏国大都督元英之命,特来解救合肥之围。如此一来,在合肥战场上,本来兵力与梁军相差无几的魏国军队,一下子达到七八万人之多。更要命的是,由于杨灵胤的军队是从北方来的,他们突然出现在梁军修筑的水堰北部,驻守在这里的梁军,只有负责在这里修筑营垒,并看守营垒的一千士兵。杨灵胤一看,韦睿竟然派人沿着合肥城外围修筑起了一条“陆上河”,虽然他不知道梁军想利用这条“陆上河”做些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条河的存在,对合肥城是一个巨大的威胁,杨灵胤遂率军猛攻水堰以北的梁军,一千梁军全部战死。杨灵胤所部乘胜逼近堤坝,要凿开水堰北侧的堤坝,将堤坝中的河水向合肥城外围排泄,兵势异常凶猛,韦睿听得战报,此时带着军队恰好从水堰以南匆匆赶来,挡在魏军身前。梁军将士们一看,在他们前方,那些刚修筑好的梁军营垒之中早已血流成河,一千梁军同胞全部葬身在那里;杨灵胤的军队,又正挥舞着长矛、马刀朝自己杀过来,人数是韦睿兵力的几倍,所有梁军将士都被这一幕吓破了胆,劝说韦睿道:“将军,这条水堰咱们肯定是守不住了,不如退兵往巢湖,等朝廷的援军到来,再重新回来交战。”王超、胡景略都也都赞同该提议。
韦睿大声地斥责将士们道:“笑话,敌人就在我军前方,相距不到一箭之地,这时候去请求援军,来得及吗?再者,即使朝廷派发援军前来,他们魏国难道就不会再派发援军,这样你来我往互增兵力,何日才能将合肥攻下。”于是,韦睿手持旄节,一动不动地伫立在堤坝前方,用低沉又坚定的语气,告诉王超、胡景略等人:“魏军要毁去水堰,除非从老夫的尸体上踏过!”又下令他身后,负责保护他的亲兵将麾幢(主将特有的仪仗)和主将的旗号竖立起来,让对面的魏军能够清楚地看见。王超、胡景略见韦睿年已六旬,尚且胆略绝伦至斯,心想自己正当壮年,奋勇杀敌,报效国家本是理所应当,在战场上的表现反倒不及一位垂暮之年的老者,心下都不免惭愧。二人又感念韦睿平时见士兵不曾用餐,绝不肯先吃一口,见士兵不曾休息,也绝不独自先睡的高尚品德,思量再三,终于也都鼓足勇气,拔出剑道:“那就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