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据相关资料记载,孝文帝在位时期,北魏户口总数约为五百万,人口总数约为两千五百万。而这两千五百万人口之中,至少有两千万都是汉族人。汉族人庞大的人口基数摆在这里,加上汉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掌握的各种技术也远远领先其他民族,想要让他们放弃已有的文化和习俗,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几乎不可能。因此,孝文帝想作出重大改变的不是汉族人,而是包括他的本族—鲜卑族人在内的其他胡族,在他的推动下,北魏在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后期改革便以疾风骤雨之势全面展开。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孝文帝后期改革,此次改革的主要举措有:

一,学习汉人的服饰。

公元495年,距离北魏迁都洛阳仅过去两年,孝文帝突然下诏全国:禁止官员、百姓继续身着胡服。

这道诏令,很快激起了广大鲜卑贵族的集体不满。想想也是,且不说紧凑的胡服相比于宽松的汉服,更适合马上作战;就说鲜卑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他们独有的民族服饰,也是他们高贵身份的象征,这一点一直让他们引以为傲,只有他们统治下的汉人百姓才会身穿汉服呢。但孝文帝发话了:咱们鲜卑人既然选择以洛阳作为都城,那从今往后,我大魏就是中原王朝了,你等见过哪个中原王朝的官员和百姓身着胡服的吗?—没有。

所以必须改!

二:学习汉人语言、礼法、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鲜卑贵族们迫于诏令,只得放弃穿着他们的本民族服饰,改为穿着宽松的汉服,远远看去,他们就和汉人官员、百姓一样,之前的优越感不复存在。不过好在,他们的语言和汉人不一样,只要开口说话,他们仍然能够彰显出自己高贵的身份。

哪知道孝文帝刚刚颁布了禁止穿着胡人服饰的诏令,随即又颁布了禁止使用包括鲜卑语在内的所有“北语”—也就是胡人语言的诏令。同时,孝文帝还严令国人,从此必须学会使用汉人的礼法,汉人的度量衡,以及汉人的货币。

鲜卑贵族们这下更不乐意了:我们鲜卑族的语言已经沿用了几百年,从来没有改过,现在皇帝放着我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不用,却要我们去学习那些被鲜卑人统治的汉人的语言,如此一来,我们身穿着汉服,用汉语与人交谈,与那些地位较低的汉人还有区别吗,不行,这一点我们誓死不能听从!

孝文帝又发话了:不改语言可以,你们继续使用北语好了。但使用北语者,从此不得为官,更不得进入朝廷任职。你们改还是不改?

这一招太狠了,鲜卑贵族们为了保住官位和荣华富贵,誓死不从也得改。孝文帝顺水推舟,在改革完语言之后,又令鲜卑人学习汉人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孝道;让鲜卑子民使用汉人惯用的度量单位:石、斗、升、合;还令有司仿造汉朝使用的五铢钱,在国中发行了北魏第一代通用货币“太和五铢”。经过这些措施,原本操持着一口胡语,不知道孔子是谁,拿着羊毛去市场换鸡蛋的鲜卑人,一个个变成了说话斯文有礼的儒生,他们再去市场买鸡蛋,用的也不是羊毛了,而是和汉人一样,使用太和五铢钱购买。

三:将鲜卑族的姓氏,改成汉族的姓氏。

随着孝文帝后期改革的深入进行,鲜卑人的优越感一点点的丧失,仅剩的荣耀,只有他们的姓氏了。每个人都有名有姓,但在当时的北魏,这个多民族国家,一个人的姓氏基本上直接代表着一个人的身份。比如说:一个人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姓名的时候,刚提到“拓跋”二字,旁人就会肃然起敬—皇族;如果是“达奚”二字呢,那也了不得—贵族;而如果是单姓,“赵、钱、孙、李”等等,那只有一个原因,这个人肯定是汉族人,与北魏的皇族、贵族一般是沾不上边的。

孝文帝接下来的改革,就是勒令鲜卑人改姓,和汉人的姓氏一样,把复姓改为单姓,当然其中也有少数不用修改的,比如说已经很接近汉族姓氏特色的“长孙氏”。经过这番改动,最终,“达奚氏”变成了“奚氏”,“丘穆陵氏”变成了“穆氏”,“独孤氏”变成了“刘氏”…当一个鲜卑人穿着汉服,说着汉语,在向陌生人介绍自己的时候,除非仔细观察,否则根本弄不清楚这个人到底是汉人还是鲜卑人了。

随着这道改革的进行,鲜卑人的不满也上升到了极点:让我们穿汉服,说汉语还能勉强接受,但让我们和祖宗不同姓,这一点谁能忍受,皇帝你能吗!

孝文帝对此微微一笑:当然没问题,从即日起,史书在记载朕的时候,将不会再出现“拓跋宏”这三个字,朕与尔等一样,也已经改名叫“元宏”了!非但朕如此,所有拓跋氏皇族,今后也将统一以“元”作为姓氏。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6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6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