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四年,公元490年九月,冯太后病逝于平城皇宫太和殿。她生前寄予厚望的皇孙魏孝文帝哀伤至极,大哭三日,滴水未进。魏孝文帝感念于冯太后对魏国作出的卓越贡献,亲自为其加谥号为:文明太皇太后,并对群臣道:“朕自幼蒙太后抚养,她在朕的心中,既是慈母,又是严师,臣子之情,君父之道,她无不谆谆教诲,可谓文明之圣人矣。”又下诏全国道:“朕的祖先只知道用武略来经营天下,若非文明太皇太后教朕学习儒家经典,史传百家,朕岂能领悟到古代圣贤帝王的治国之策?”遂将冯太后厚葬于平城以北的永固陵。冯太后下葬之时,孝文帝又令人在永固陵附近再修建一处陵墓。群臣不解,问孝文帝道:“此处陵墓,何人所用?”孝文帝答道:“朕秉承文明太皇太后遗志,定会将她未能完成的改革大业进行下去,待朕千秋之后,可与她安葬在一处,聊作陪伴,以免她担心朕辜负了她的殷殷期盼。”
魏孝文帝的一片孝心,感天动地,冯太后若泉下有知,足可瞑目。魏孝文帝也确实兑现了他的诺言,登基之后,他和祖母一样,无视各方面的压力,强硬地颁布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即笔者所说的魏孝文帝后期改革。而由于他领导的改革和南朝的形势戚戚相关,为了方便读者理解,在讲述魏孝文帝后期改革之前,我们回溯一段历史,先来看一下瓜步之战之后,到魏孝文帝改革之前,南朝方面发生了哪些事儿。
公元453年,距离瓜步之战结束仅过去两年,宋文帝和魏太武帝一样,也被人行刺,崩于宫中。魏太武帝是被宦官行刺,而宋文帝是被他的太子行刺,这位刺杀父皇的太子,就是瓜步之战期间,奉命节制建康一带军队,以对抗北魏大军的刘劭。北魏军队退走之后,刘劭仗着有保卫京师的大功,变得目中无人,行事猖狂,徐湛之、江湛两位宋文帝的近臣发觉此事,便向宋文帝密报,说太子刘劭最近行为异常,只怕有不轨之心。宋文帝将信将疑,派人去暗查,这一查不得了,原来,那刘劭迷信鬼神之说,竟找来一位名叫严道育的女巫,让她施法诅咒,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宋文帝早日升天,刘劭自己就可早日继位。宋文帝听知这事,自然大怒,便和徐湛之、江湛等人商议废黜太子之事,结果这一消息传至刘劭的耳中,刘劭一不做二不休,抢在宋文帝废黜自己的诏令下达之前就带着太子府的卫队杀入了皇宫,将宋文帝以及徐湛之、江湛等人一并杀了。
刘劭弑杀宋文帝之后,宣布自己取代父皇登基为帝。还没等到他把皇位坐热了,宋文帝的其他几个儿子,以刘骏为首已组建出一支强大的盟军,前来建康兴师问罪。刘骏当初在瓜步之战时曾奉命镇守彭城,颇有军事才能,加上他讨伐刘劭属于义举,各地宋军纷纷响应,刘劭这个不肖子,仅当了两个多月的皇帝,就被刘骏的军队打败。刘骏将刘劭赐死之后,当上了皇帝,史称:宋孝武帝。
宋孝武帝此人,非但懂兵法,善骑射,在位期间与北魏几度交战,都取得了胜利;而且文学造诣同样非凡,一生留下诗篇数十卷,皆词藻华丽,文笔优美。然而,刘宋王朝彻底走向衰落,正是从他开始。因为宋孝武帝优点再多,也抵不过他的一个最大缺点:多疑。
由于刘宋王朝皇位交替的过程极不寻常—子杀父,弟杀兄。宋孝武帝杀死自己的大哥,当上这个皇帝之后,看谁都不放心,总担心自己的其他兄弟有朝一日会像他一样,带兵入京,争夺皇位。于是他在位期间,先后杀死弟弟刘铄、刘浑、刘休茂、刘诞等人,没有被杀的,也遭到他的严密监视。宋孝武帝通过此举,大大的削弱了刘姓宗室的实力,稳固了他的皇位,但同时,也使得刘姓宗室之间,从此再无骨肉亲情可言。宋孝武帝在位十二年,于公元464年病逝,他的长子刘子业继位。这位刘子业,是南朝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史称:宋前废帝。听听这个谥号,就知道刘子业这皇帝好不了。他的父亲宋孝武帝在位时,虽然留下了“残害宗室、骨肉相残”的恶名,但主要是出自政治上的考虑,谁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宋孝武帝就杀谁,哪怕是亲兄弟也不例外,除此之外,宋孝武帝启用了许多有识之士,又打了好几场胜仗,总体上口碑还算可以;而刘子业当皇帝时,才十五岁,根本就是一个未成年儿童。他不学父亲治国打仗、写诗作赋的本事,却独独学会了一个本事: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