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魏帝于是又向其他大臣问计,尤其是要听取左辅的意见。何为左辅?—在此笔者略微解释一下:这一年,魏明元帝本人才三十一岁,正值壮年,可是由于他听信谣言,说常年服食一种名叫“寒食散”(用丹砂、雄黄、白矾、曾青、慈石等矿物炼制的丹药,也称五石散。人食用后会产生短暂的愉悦感,实则是慢性中毒,对身体危害极大)的丹药可以延年益寿,因此身体内部的毒素越积越多,虽然还是三十岁的身体,但健康状况却宛如六十岁的老者。等到魏明元帝发现服用寒食散有害无益时,后悔也晚了,于是他只好提前准备身后事—他册立自己的长子,时年十五岁的拓跋焘为太子,让他提前参与国事讨论,作为国家的副主;又为太子选择了六位辅政大臣,分别称之为:左辅、右辅。其中,长孙嵩、达奚斤、安同三人被称为“左辅”,上朝的时候他们的座位设在东边,面向西方;崔浩、穆观、丘堆三人被称为“右辅”,上朝的时候他们的座位设在西边,面向东方。这样一解释相信朋友们就会明白为什么魏帝要听取左辅的意见了:右辅以崔浩为首,已经明确表态反对伐宋,他要把这场战争成功发起,就必须得到三位左辅的支持。

长孙嵩、达奚斤等人察言观色,果然集体站出来,说此战可打,达奚斤更是自告奋勇愿意充当主帅。魏帝大喜,问达奚斤道:“朕若拜你为伐宋主帅,不知你会用何策略进兵?”达奚斤答道:“宋国,即晋国也,国号虽然变了,但他们的城邑、军队、风俗并无变化。如今宋国北部,最紧要之地莫过于以下四座城邑,自东向西分别为:东阳、滑台、虎牢、洛阳。只要攻克这四座城邑,宋国的北部防线便将分崩瓦解,青州、兖州、豫州等地从此即归我大魏所有。”

之前刚默默退下,回到西厢座位的崔浩这时又站起身来,上前奏道:“对于达奚将军的提议,臣不敢苟同。陛下既已决心对宋宣战,那至少应该做到知己知彼,以长克短,方能百战百胜。宋国作为南方国家,最精锐的军队是步兵,最擅长的是守城;而我大魏作为北方国家,最精锐的军队是骑兵,最擅长的是在平原上战斗。趁着宋国君主新丧,以我魏国的实力,强攻以上四城,是可以攻克的,但同时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臣倒有另外一个主意,陛下可以一试:我军与其以不擅长攻城的骑兵,强攻以上四城,还不如利用骑兵行动迅速、冲击力强大的特点,以迂回的方式绕过这四座城池,直插淮水北岸。宋军若是敢来与我军交战,我军便可将这些失去了城邑保护的宋国军队彻底击溃;宋军若不敢应战,那四座城池深陷我军的包围,与南方失去了联系,不用半年,就会矢尽粮绝,主动出降。如此,我大魏同样可占领宋国的半壁江山,而且伤亡程度定会比强攻那四座城池的方法少上许多。”

魏帝听过崔浩的此次进言,眼前一亮,本想就此颁令下去,按照崔浩的计策出战。但转过念头一想,又心道:不行,这崔浩身为右辅之首,虽然多智,但他自恃才高,对朕的提议屡屡表示反对,在这一点上,他远不如对朕言听计从的长孙嵩、达奚斤等人。魏明元帝既有了这个心思,崔浩的策略再好,他也不会用了。最后,他选择了达奚斤的作战策略,并当场任命达奚斤为伐宋大将军。

哼,人活着,只为争一口气,何况朕是一国之君呢!岂能被一个大臣牵着鼻子走?魏明元帝恨恨地想道。

该年十月,北魏伐宋之战正式打响,因两国交战的主要区域在黄河以南,又称之:魏宋河南之战。北魏司空、持节、伐宋大将军达奚斤,在魏明元帝的授意下,对宋国宣战即日,率魏军精兵两万余人,经黄河南下,在滑台城外安营扎寨。守卫滑台的宋国将领王景度麾下士兵不足两千人,情知不是魏军的敌手,紧急派人向驻扎在虎牢的毛祖德求援。

由于王镇恶、沈田子、朱龄石兄弟等宋国名将先后在关中殒命,宋国这时实则处在一个人才凋零的特殊时期。在这样的局面下,本来名不见经传的毛祖德一跃成为了宋国的仰仗,他官拜宋国司州刺史,负责镇守虎牢。虎牢,也称虎牢关,此地位于荥阳西北,乃是连接洛阳、滑台两地的重要枢纽。毛祖德收到王景度的求援书信,不敢怠慢,立即拨出三千士兵增援滑台。

三千士兵,再加上滑台城内原先驻守的两千士兵,这也就是五千人,与达奚斤的两万大军相比,仍然处于极大的劣势,不过毛祖德也是没办法了,因为他虽然官职看起来了很大—司州刺史,其实他的全部兵力也不过八千人。派出去的三千援军,已将近占他所拥有兵力的半数。在这里,笔者又得插话几句,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河南之地这么重要,而宋军却如此少的问题。之前说过,宋国是东晋的沿袭,该国的领土、军队全部是从东晋继承来的。而综观整个东晋一朝,该国的军队总人数从没超过二十万,大部分时间都只有十万人左右,这是由地理原因决定的,当时虽距离永嘉南渡已过去一个多世纪,期间不断有北方人迁徙到南方,但整个华夏大地,南方的人口总数还是远远少于北方。要说人口少也就罢了,像东晋中前期一样,用不到二十万的军队,利用长江天堑,偏安一隅还是没问题的;偏偏到了东晋末期,又横空出世了一位宋武帝刘裕,这宋武帝凭借自己非凡的军事才能,常年带着几万军队指东打西,而且每次以少敌多,以弱敌强,都能取胜,因此又引发了一个现象:宋国的军队规模并未在东晋的基础上得到扩充,但宋国建立之后,前期的疆域却远远比东晋要大得多。疆域大,士兵少,各地的守军人数就被大大稀释了,于是就造成了毛祖德眼下所处的尴尬局面。

王景度明白毛祖德的难处,在得到三千援军之后,他即便不满足,也只能知足了。于是,他率领五千士兵日夜加固城防,努力据守滑台,以抵挡两万魏军发起的潮水般的攻势,魏、宋两军奋战了一个月,魏军不能取胜。达奚斤这才明白崔浩当日说的“宋军最擅长的就是守城”并非虚言,眼看滑台城难以攻克,他只好灰头土脸地遣使回朝,拜见魏帝,请求增援兵力。

魏帝大怒:“两万精兵,攻打五千人据守的一座小城,攻打一月毫无进展,竟然还要求援,朕要他这个伐宋大将军何用!”于是在面见达奚斤使者时,魏帝对身为主帅的达奚斤严厉斥责,且勒令他必须在接下来的半个月内,把滑台攻克。虽然如此,魏帝也心知:任命达奚斤为统帅的人,是他自己;弃用崔浩的策略,采用达奚斤的策略,也是他自己作的决定。若是临阵换将,或者改变伐宋的计划,那反倒弄巧成拙,徒惹人笑话了。于是,前脚送走使者,魏明元帝后脚就把国家托付给太子拓跋焘,自己亲率五万大军,宣布御驾亲征,向南驰援滑台。

王景度听到这个消息,嚎啕大哭。要他以五千军队抵挡两万人,已经是强人所难;如果敌军再从两万人激增至七万人,那…北魏皇帝驰援滑台的消息才刚刚播散到河南,王景度就被迫率军向城外突围,达奚斤趁机下令急攻城池,终于将滑台攻克。

拿下滑台的过程虽然艰苦,也充满偶然性,但不管怎样说,魏军的既定的目标—拿下宋国的四座城邑,已实现了四分之一。达奚斤知道皇帝的援军不日就将抵达,受此鼓舞,在占领滑台之后,他马不停蹄,又率军攻向虎牢。没想到,驻守虎牢的毛祖德根本就没将达奚斤看在眼里,他的兵力虽然和王景度一样,却没有选择依仗城池坚守,而是主动率军出城迎战。两万魏军虽然在人数上有优势,而且又多是骑兵,但他们毕竟刚经过一个多月的恶战,此时已是强弩之末,经不住五千宋军的奋力冲击,达奚斤所部刚抵达虎牢,就连连大败,反遭宋军重创。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