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就这样,刘裕最终在关中留下了一套由四个人组成的领导班子,其中刘义真是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政事由王修总领,军事由王镇恶总领,沈田子辅之。这一由亲信、文官、武将糅合起来的组合,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和王镇恶一样,王修和沈田子二人也指天发誓,向刘裕表达了自己的忠心。可是,刘裕忘了,在任用人才的问题上,有一句话早已成了定理,是万万不能违背的。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既然已决定把关中交给王镇恶,那刘裕就该彻底放手,相信王镇恶能够当好这个真正意义上的总督。只因沈田子一言,刘裕就对王镇恶心生狐疑—或许王镇恶之前私藏辇车,剔除珠宝的事件仍在他心中作祟,刘裕最终作出了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那就是让王修、王镇恶、沈田子三人分工协作,互相钳制。远在统万城的赫连勃勃听闻此事后,得意大笑,对属下道:“本王当初之所以邀请刘裕北上,便是料定会出现今日的局面。刘裕已撤军南下,他留下的王修、王镇恶、沈田子三人貌合神离,各怀鬼胎,只需给他们施加一点点压力,他们就会自相残杀,分崩瓦解。到那时,我拿下关中,就跟拾起一根稻草一样容易。”于是,赫连勃勃任命太子赫连璝为前锋都督,率军两万屯扎于长安近郊;任命第三子赫连昌为前将军,率军一万屯扎于潼关;任命参军王买德为抚军右长史,率军一万屯扎于青泥(古地名)。

镇守长安的几位晋国官员没想到刘裕前脚刚走,赫连勃勃这么快就兴师动众的兵犯境内,只得紧急商议对策。王镇恶道:“太尉将十多岁的儿子托付给我等,这是莫大的信任,为免惊动少主,可立即出兵迎战,御敌于国境之外。”沈田子对此却存有异议,他分析道:“不然,夏国国主赫连勃勃不久前才刚和太尉相约为兄弟,此次率军入境,尚不知其真实意图,我等不宜草率行事。”二人争执之时,帐外已有哨兵来报,说夏军先锋赫连璝的部队已渡过渭水,抵达渭阳(渭水南岸)了,周围百姓知道夏军残暴,因担心遭对方杀戮,主动投降者不计其数。沈田子理屈词穷,这才被迫同意王镇恶的主张,与之各率半数士兵,一道出战。晋、夏两军相遇后,王镇恶带着数千士兵,一马当先,直透重围,连斩夏军将校十余人,无奈夏军将士极多,从四面八方团团裹将而来,而另一位已同意出战的晋军将领沈田子带着数千军士,从始至终只在战场外围远远观望,不见其来助战,王镇恶寡不敌众,只得收兵回营。到营中后,王镇恶怒发冲冠,对王修道:“沈田子掌控着半数军队,却畏敌如鼠,不罢免此人,关中难守!”王修同样对沈田子的避战行为大感不满,只是他身为文臣,一向行事宽仁,又蒙刘裕临走前再三嘱托,要他好好调解几员将领之间的关系,因而只是再三劝慰王镇恶,要他以大局为重。

几日后,晋、夏两军再度发生交锋,王镇恶、沈田子二人又因该如何作战的问题发生了矛盾。这次,王镇恶的怒火再也遏制不住了,他当着前来调解的王修之面,放出话来:“我这就如实将战况禀报太尉,关中若是丢了,看沈田子如何向主上交代!”

沈田子大为惊恐—其实,他不是有意避战,也不是畏惧夏军。王镇恶不知道的是:在之前攻灭后秦的最后一役中,不止是王镇恶的一支军队从渭水进军,由北向南直逼城下;几乎在同一时间,沈田子的军队也途径武关,从南方赶到,与王镇恶的军队在长安城外实现了南北会师。所以,姚泓投降晋军的举动,功劳并非是王镇恶一人,沈田子也有一半的功劳。然而,相比立功心切的王镇恶,沈田子左右权衡,却在当日对他的部下们颁布了一道命令:“太尉不到,我军不得进城,灭秦的大功,是太尉的,长安城,也理当让太尉第一个进入!”

这一让,就把灭秦的首功让给了王镇恶,王镇恶可不像沈田子一样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既然对方都投降了,那不进城干嘛!于是之后,王镇恶就成了当仁不让的“灭秦第一功臣”,而功劳簿上,沈田子却被远远地晾在了一边,极少被人提及。

你说沈田子火大不火大?

嫉妒的种子深埋在沈田子心里,随着刘裕南下,夏军来犯等种种外因,终于开花结果。沈田子当然明白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嫉妒让他丧失了理智,以至于为了和王镇恶争功,不惜牺牲国家利益。在听说王镇恶要向刘裕检举他的消息之后,沈田子出于惶恐,作出了一个决定:干脆把王镇恶杀了,以除后患。

公元418年正月十五日,元宵佳节,趁着晋、夏两军因新年的到来暂时停战,沈田子以修复二人的关系为由,邀请王镇恶前往自己副将傅弘之的军帐中议事。王镇恶不疑有诈,只带随从数人轻身前往,结果被沈田子秘密设置在军帐中的伏兵斩杀。傅弘之没想到沈田子竟敢明目张胆地弑杀同僚,慌忙禀告王修,王修大怒,下令缉捕沈田子,沈田子被擒后,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王修遂将沈田子也斩了,并将此事拟成公文,向刘裕禀报。

刘裕已返回彭城,听说王镇恶死讯,仰天长叹道:“此事是沈田子一人之过,我身为太尉,却无识人之明,让王镇恶无辜被杀,国家少一栋梁。”遂上书朝廷,追赠王镇恶为左将军,青州刺史,派人前往其江南故居吊丧,抚恤王镇恶的家人。又令王修和傅弘之等人,暂时接管关中军务。在王修和傅弘之的通力配合下,该年春季,晋军在长安郊外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重创赫连璝所部,杀死夏军许多,迫使夏军主力暂时撤退。关中的形势至此本该转危为安,不想那位名誉统帅刘义真却又不乐意了,原来,王修考虑到关中地区的战争形势极度险峻,夏军虽然暂时撤走,仍会再度来犯,于是下令三军节俭,封存府库,以期积蓄足够的钱财用作招募新军。刘义真过了年才十三岁,哪懂得其中道理,他想外出游玩,王修不准;他想从府库中拿些金银打赏随从,王修不准;甚至他看中了一匹好马,想据为己有,王修也以军中缺乏战马为由,仍是不准。刘义真怒了:到底我是都督,还是你是都督?他那些少不更事的随从、玩伴也同样对王修的铁面无私深恶痛绝,趁机煽风点火,说王修目无主上,根本没将刘义真这个大都督看在眼里。刘义真一时昏了头脑,竟然下令将王修缉捕,把他也杀了。

随着王镇恶、沈田子、王修先后被杀,刘裕留下的三员大臣集体去世,关中彻底陷入混乱。赫连勃勃再是老奸巨猾,也没想到竟会出现这样戏剧性的局面,忍不住仰天长笑:“真是天助我也!”他随后再度发兵攻打关中,各地晋军因无人指挥作战,死的死,降得降,哀嚎遍野,到该年十月,除了长安一座孤城还在晋军的控制之下,其他所有城邑全部沦陷。刘义真怕了,赶紧派人向他的父亲求援,刘裕身在东南,没想到他的爱子竟是如此的外强中干,听得败报,悔得肠子都青了,恨不能执鞭狠狠地抽打刘义真一顿。最终,他出于爱子之心,还是派遣大将朱龄石率军一支前往关中增援,朱龄石临行之前,刘裕嘱咐他道:“你到了关中,根据形势,决定是守是撤。如果关中确实无法守住了,你就带着刘义真轻装疾速南下,以保全我军的实力作为第一要务。”

一个月后,朱龄石抵达长安,根据刘裕指示,他让刘义真带着深陷重围多月,已是矢尽粮绝的数千晋军士兵,经潼关向东南方向先行撤退;自己与弟弟朱超石另率一军仍坚持在长安附近奋战,以替刘义真抵挡夏国的追兵。刘义真离开长安后,因他此前被围困的久了,正如脱离牢笼,重获新生,忍不住又犯起了公子哥的脾气,他纵容麾下士兵四处抢掠民财,缴获之物极多,每辆马车之上都塞满了钱财、金银,因此行军速度极其缓慢,一日行不过十里路程。朱龄石兄弟对此极为担忧,多次派人催促刘义真丢弃财物,加速行军;跟随刘义真先行撤离长安,在他身边护驾的傅弘之也苦劝少主,应当及早听从朱龄石兄弟的谏言;但刘义真贪婪财物,不为所动。不久,夏国近十万大军在长安完成集结,向晋军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朱龄石、朱超石兄弟、傅弘之等人寡不敌众,悉数被夏军俘虏,唯有刘义真因胆小怕事,在两军交战时躲藏在草丛之中,方才逃得性命。事后,赫连勃勃驾临长安,正式宣布即皇帝位,他仰慕这些晋国的忠烈之士,欲劝降朱龄石兄弟、傅弘之等人为他效力,朱龄石兄弟、傅弘之等人宁死不降,皆被赫连勃勃下令斩首。赫连勃勃又尽数坑杀此役俘虏的上万名晋国士兵,将尸首堆积于长安城外,号曰:骷髅台。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