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可惜啊,从不犯错的刘裕,终于还是犯错了,从他送出这封回信开始,他实际已落入了刘勃勃精心设计的圈套。刘勃勃这人,不夸张的说,简直是人渣中的人渣,败类中的败类,他最大的本事,还不仅仅是忘恩负义,残忍嗜血,而是虚伪,通俗的说,就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把你卖了还得帮他数钱。就拿他写给刘裕的这封信来说吧,通篇上下就没一句真话—刘裕算得上是英雄,他算哪门子英雄;秦国是刘裕的对手没错,但秦国可从来没招惹过他,相反是他一直在侵犯对自己有大恩的秦国;而且这还不算,就连书信最后的署名都是假的,人家勃勃大王之前是叫刘勃勃没错,但现在人家已经不姓刘了,他的全名是:赫连勃勃。

三年前,也就是东晋收复蜀地的那年,大夏天王刘勃勃通过之前连续发动的袭扰战术,不断将关中地区大量的钱财和人口掳至河套。随着秦、夏两国实力此消彼长,这时的夏国已基本具备和秦国正面较量的资本,刘勃勃根据形势,终于决定选一地建都。他遂征调强掳回来的百姓十余万人,在朔方一带大兴土木,建造城池。

建造城池的过程中,刘勃勃询问监工,时任将作大匠的叱干阿利:“朕已决定将此城命名为:统万城,是为兼并四海,统一万邦之意。因此,此城不仅要做到坚固程度天下第一,爱卿同时还必须另行监造一批削铁如泥、射甲而透之的神兵利器,不知爱卿对此有什么好的提议?”

有什么样的国君,就会有什么样的大臣。那位将作大匠叱干阿利为了取悦大王,不假思索地道:“那还简单,如此如此…即可。只是…”

刘勃勃见对方话中有话,问道:“只是什么?”

“依照该方法建造城池,自是铜墙铁壁,依照该方法铸造兵器,自是削铁如泥。可是,该方法毕竟太过于血腥残忍,只怕等不及都城造好,那十万百姓也剩不下几个了。”

刘勃勃听了这话,全无半点惋惜之意,竟然哈哈一笑,说道:“反正这些民力都是本王抢来的,不是匈奴人,即便全部死光又如何!若十万民力还不够用,本王再去秦国抢一批民力回来就是了!”

由是,中国历史上最悲惨的一幕发生了。你道那位叱干阿利所设计的建造都城、铸造兵器之法,是什么好方法?—在他的监督下,每当砌好一小面墙,铸造好一小批兵器,负责砌墙和造兵器的那些百姓就会被全副武装的军队押解至城墙脚下,然后叱干阿利命令造兵器的那些人:手持你们所造的兵器,刺向这面城墙!

兵器刺出之后,与城墙相撞,只要能够穿透城墙超过一寸,一旁的叱干阿利手一挥:“这块城墙不坚固,必须推倒重造,砌墙者可杀!”官兵手起刀落,将砌墙的那批人全杀了,一个不留;如果兵器刚撞上城墙就弹回来,没能够形成穿透,叱干阿利又会手一挥:“这批兵器不锋利,必须销毁重造,造兵器者可杀!”官兵手起刀落,又把铸造兵器的那批人全杀了,仍是一个不留。按照这种砌墙、造兵器的标准,叱干阿利所监造的城墙当然是坚如铁石,兵器当然是削铁如泥,但同时,由于砌墙、造兵器的两批人无论再如何努力,必有一批在被杀之列,命丧城下的无辜百姓数不胜数,何止成千上万!由于尸首太多,以至于多到无处掩埋,叱干阿利之后又下令,将那些被杀的百姓尸首一并筑入城墙,以儆效尤!期间,刘勃勃多次前来视察,对叱干阿利的工作方式非常满意,并且示意:我大夏今后所用的武器、盔甲,也都按照这个标准制作,但凡武器可刺穿盔甲,杀铸造盔甲者,但凡武器无法刺穿盔甲,杀铸造武器者!爱卿可千万不能心慈手软,替本王节约民力哦。

在建造统万城的同年,刘勃勃又昭告全国,下书道:“我大匈奴的贵族,昔日为了便于进兵中原,已追随母氏改作刘姓达两百年了。在本王看来,我等是天之骄子,将来是要统一万邦之人,再以刘氏为姓,不但不合理制,也无法显示我们匈奴人的强大!所以从今往后,刘姓贵族一律改姓赫连,以示我等命运与上天相连,将永远强盛不衰;不是刘姓贵族的,则一律改姓铁伐,以示你们像铁一样刚强尖锐,攻伐之时可战无不胜!”诏书颁下去后,刘勃勃从此更名为赫连勃勃,而其匈奴子民则分别以赫连、铁伐为姓。

再说赫连勃勃收到刘裕回信,示于一众属官过目,吩咐道:“刘裕不日必出师伐秦,我夏国上下也当及早备战—待晋军螳螂捕蝉过了,我大夏正好做那只黄雀。”属官不解,问赫连勃勃道:“刘裕此信,并未表露其有北伐之心,大王何以如此肯定?”赫连勃勃笑而不答,只是另派使者一人南下,再次拜见刘裕,说道:“正月,秦国皇帝姚兴已驾崩,其子姚泓继位。现今,三辅、凉州各地大乱,陇西鲜卑、仇池杨氏、以及各部羌人都欲抢先进入长安,我家大王顾念关中千里沃土是晋朝故地,故才按兵不动,专候刘将军取之;刘将军不取,则我大夏必取之矣。”

不出赫连勃勃所料,刘裕得此情报,即在江南着手调兵遣将,八月,晋军兵分六路,正式打响伐秦之役的第一阶段。

第一路,主将为王镇恶、檀道济,沿着淮水、淝水向西北推进,攻往许昌、洛阳方向。

第二路,主将为朱超石(朱龄石之弟)、胡藩,自襄阳出兵,攻往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东南)。

第三路,主将为沈田子(沈林子之兄)、傅弘之,自襄阳出兵,攻打武关。

第四路,主将为沈林子、刘遵考(刘裕族弟),出石门,自汴水入黄河,然后驻军洛阳以北。

第五路,主将为王仲德,从齐地出发,经巨野泽进入黄河,封锁兖州以北。

第六路,主帅刘裕,与儿子刘义隆等人暂驻彭城,总揽全局。

晋伐秦之役打响之后,第一阶段战况毫无悬念。且不说自从大夏崛起以来,后秦为了抵挡赫连勃勃的侵略,常年在关中地区疲于奔命,因此,后秦位于关东地区的那些领土,早已成了事实上的飞地;单说面对这样一套不折不扣的全明星阵容,后秦即便没有赫连勃勃牵制,那又能怎样?

战事进展与刘裕的预计如出一辙,“晋军八月出兵,十月,已连克阳城、荥阳、成皋、许昌、洛阳,尽得关东秦国之地。”期间,滑台也被王仲德攻克。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之所以把滑台单独列出来,是因为滑台不属于后秦的国土,而是北魏的国土(北魏的主要疆域在河北,滑台是该国唯一位于河南的领土)。我们知道,北魏当年和后秦的实力并驾齐驱,曾是仇敌,还打过一场柴壁之战,不过后来秦国国力急速衰落,甚至连大夏都不如了,所以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也不再把后秦视作对手,相反还与之结盟,并迎娶了姚兴的女儿。拓跋嗣这么做的原因也很简单:远交近攻嘛,何况后秦这么弱,已没资格作他的对手,拓跋嗣因此联合姚兴父子,以对抗刘裕、赫连勃勃。

于是,第一个转折点出现了,北魏明元帝经不住夫人姚氏整日哭哭啼啼,说那“该死的刘裕”要砍他哥哥,本就一肚子火;再一听说,那“该死的刘裕”不但攻打后秦,连自家的滑台都给抢去了,顿时勃然大怒。遂派遣大将叔孙建、公孙表等人带着数万精骑直奔滑台城下,向晋军兴师问罪。对此,王仲德的做法值得称赞—他深知魏国是北方强国,如果该国一旦参战,那么非但刘裕攻打关中的计划将化为泡影,就连晋国刚刚收复的河南之地,都有可能得而复失。念及于此,王仲德老老实实地挨了魏军一顿训斥,然后才不慌不忙地解释说:“我家太尉大人一直无意冒犯贵国,之所以占领此地,只是为了借道。等我军拿下了关中,在下会立即将滑台归还,并向魏帝进献礼物用作赔罪。”

这番说辞,本不能让魏军就此罢休,幸好在不久之前,北魏国内的上党地区有一些匈奴人发生了叛乱,魏明元帝担心国内会再次生变,也不敢和晋国彻底撕破脸。加上刘裕听说这事,之后又专门修书致歉,说自己非常看重魏、晋两国的友谊,此次攻打目标只是秦国,绝不会,也不敢对魏国有任何企图。魏明元帝怒气稍息,才把叔孙建、公孙表等人召了回去。

拿下关东,又劝退了魏军之后,刘裕渡过了一场危机,他鉴于晋军大战多月,虽然战绩喜人,但各军的粮草也已消耗过半,而如果就地募粮,又怕惊动中原百姓,这与“晋军是王者之师,为收复故土,拯救苍生而来”的正义形象不符。刘裕遂下令各路军队主将,让他们暂停攻势,等待南方将粮草运至,再发动第二阶段攻势。不想,这一命令方下,第二个转折点又出现了—晋国伐秦的六路大军之中,第一路军队的指挥官,乃是王镇恶、檀道济二人,其中王镇恶是主将,檀道济是副将。这一路军队是先锋部队,从将领素质到士兵的战斗力,都是无可挑剔。刘裕之所以委任王镇恶担任这路军队的主将,用意也很明确:王将军,你祖父王猛苦心经营了一世的前秦,正是被姚氏建立的后秦所灭,这一血海深仇,相信已如烙印一般深深刻在你心中,现在,我赐予你亲手报仇的机会!

蒙刘裕如此安排,王镇恶感激涕零,之后每次与秦军交战,他都事先士卒,一往无前。在所有参加第一阶段战役的晋军将领中,属他出力最多,功劳最大。有个成语叫做:物极必反,打仗积极性高本是好事,但积极性太高了,就容易犯错误。比如说刘裕节制三军,让他们暂停进攻的命令下达后,其他几路军队的主将都顺从地听从指令,留在原地休整;唯独王镇恶所率的这一军,竟然违抗刘裕指令,犹在奋力向西进攻,一路推进至潼关。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