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公元409年三月,刘裕上表晋安帝,请求率军十万北征南燕。参考刘裕当时在朝中的地位,这事其实也就是走个形式,莫说晋安帝口不能言是个傻子,就算是他是正常人也绝不敢加以阻拦。结果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皇帝倒是真的没反对,但很多大臣却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劝刘裕不要打。

刘裕心中冷笑,也不多费口舌,他问那些反对的大臣们:小小南燕,专横无道,竟敢派兵掠夺我大晋的子民,因而此战,我军毫无疑问是站在正义的一方。说说看吧,我为什么不能打?

反对者们显然是有备而来,他们经过一番总结,确实提出了几个不能打的理由,大致如下:

一,燕国地处北方,军队大多是由骑兵组成,而我晋国地处南方,军队大多是步兵组成,用步兵和骑兵交战,只怕是打不赢。

二,燕国虽小,但在之前的皇帝慕容德手中,一直国泰民安,无甚战事;我晋国虽大,但刚刚从无休止的内乱中摆脱出来,用疲惫之师攻打以逸待劳之师,只怕是打不赢。

三,此次商议攻打燕国,一旦真的成行,那么我军只有三条路线可走:第一条路线,沿着沂水北上,途径东莞(当时地处青州的一座小县,临近沂水,并非是今天广东省的东莞),然后翻越大岘山(在今山东沂水北),直捣临朐(在今山东临朐县)、广固;第二条路线,经东北迂回,先后占领莒城、东武,然后渡过潍水北进,再折向西走,进击广固;第三条路线,由西北绕道,渡过泗水,然后途经梁父,再转向东北,攻打广固。—以上三条路线,无论走那一路,行军都十分艰难,而且按照惯例,但凡规模达到十万人级别的大型军队出国远征,军队身后还必须有数十万人专门负责押运辎重、钱粮…这些我们晋国具备吗,不具备,所以只怕还是打不赢。

千言万语,凝练成一句话:此战难度太大了,刘裕你真的作好准备了吗?

刘裕耐心地待他们把话说完,大手一挥,淡淡地表示:以上这些,在你们眼中或许是难题,但在我眼中,根本不值一提,别忘了,我是刘裕,百战百胜的名将刘裕!我已经作好全部准备了!出发!

一个月后,固持己见的刘裕在建康城头大点兵,然后他亲率十万晋军,乘坐战船进入淮水,东晋北伐南燕之战,从此正式打响。

听闻刘裕亲自挂帅,率军前来攻打,南燕朝野这下慌了。大臣们虽然表面上还对慕容超俯首帖耳,实则在内心底已把他祖上三代统统骂了个遍。和刘裕为敌是什么下场?孙恩、卢循、桓玄便是前车之鉴!面对着亡国之险,此前一直贪图享乐,碌碌无为的慕容超倒是显露出了慕容氏子孙的不凡气度,他抚慰住群臣,告诉大伙:都别慌,一人做事一人当,有朕这个皇帝撑着,你等怕什么!说说看,有什么计策,可以助朕打败刘裕?

南燕国中还是有人明事理的,慕容超十分信任的大臣公孙五楼就是其中一个。公孙五楼分析过形势,向慕容超献上三策:“据臣调查所知,晋军此战是轻装而来,并未提前置备好足够的辎重、钱粮,因此,刘裕最希望的是速战速决,最害怕的是打持久战,陛下如果能够立即派出军队据守大岘山,封锁山上的必经之路穆陵关,晋军便只能困守山下,届时,陛下再出一支奇兵,绕过大岘山,攻击晋军身后,并焚毁他们的战船,断绝他们的粮道,我军就必胜无疑了,这是上策;若是该计策不能成功,让晋军侥幸通过了大岘山、穆陵关,那也无妨,陛下可下令国中百姓提前收割各地的庄稼,全部焚毁,执行坚壁清野战术,来犯的晋军求战而不能,他们一旦失去了给养,想再从南方运粮前来又十分艰难,我军仍可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中策;如果这一计策还不能成功,让晋军非但顺利通过大岘山,兵临城下,城外的庄稼又未能及时收割,被晋军夺取,那时我军虽然还能背城一战,但取胜的希望便十分渺茫了,所以这是下策。”

慕容超听后,沉吟不语,之后一连几日上朝,即便公孙五楼等人催促他速作决断,他都不予表态,显然他对采用上、中、下三策中的哪一策还十分犹豫。与之同时,刘裕却按照预定作战计划,先经淮水,后经泗水,带着船队向北方快速推进。该年五月,刘裕的十万大军抵达下邳,从此弃船登岸,改为走陆路行军。此次上岸,未费几日工夫,晋军的旗号便进入了燕国境内。

南燕是个小国,其所拥有的全部城池也就那么几十座,而晋、燕两国大臣多处提到的“大岘山”,便是几十座城池的南部屏障,故享有“齐南天险”的美誉(山东半岛古称齐鲁之地,这个不必再多作解释了)。其实结合大岘山的形貌来看,这座山其实并不算高,也就七八十丈,两三百米吧;并且也不算宽,方圆二十里左右,与山东境内的其他名山大川相比,不值一提。但它妙就妙在,此山怪石嶙峋,难以攀登,因而要想通过它,抵达位于大岘山北部的临朐、广固两城,晋军就必须途经山上的唯一一条险道。这条险道是真的险—车不能并行通过,人至多只能两人并行,跟条“胡同”差不多。在“胡同”的中央部位,还有座事先修建的关卡,形似堡垒,叫作:穆陵关。所以,燕军只要能够按照公孙五楼提出的上策,提前占领这座关卡,便足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裕部下仰观过大岘山的形貌,稍微懂点军事常识的,不约而同地集体长叹:“燕军拥有此等地利,看来我军只得绕路而行,从东北的莒城,或者西北的梁父迂回前进了。唉,可是如此一来,只怕我军轻装而来,所带的粮草难堪支用哪…”

众将士叹息过后,再看主帅刘裕时,刘裕已手牵战马,当先走进了那条“胡同”。将士们吓坏了,连忙上前劝住刘裕道:“大将军请停步,待会山上的滚木、擂石砸将下来,将军虽是千金之躯,只怕也会成为齑粉。”

刘裕大笑一声,说道:“你等大可放心,此事绝不会发生。”

“为何?”

“很简单,山上没燕军驻守!”

晋军将士面面相觑过后,再重新抬头仔细打量山上,果然一无旗号,二无烟尘,的确不像是有人驻守的样子…不过这事儿也难说,万一对方是伏兵,就是盼着晋军大意,主动上钩呢?鉴于刘裕的地位实在太过于重要,最终,几名胆大的士兵主动请求代替他先行上山勘察,刘裕准了。那几人到了山上之后,猛力摇动手中旗号,扯开嗓子对着山下喊道:“都上来吧,果然没人!”

这实在太出乎所有人意料了,如此兵家必争之地,且有公孙五楼提前指出其重要性,慕容超竟然没有派出一人一骑前往驻守,让晋军得以毫发无损地通过。然而,接下来的事儿,才更加让人跌破眼镜—当晋军排着长长的一字队形,终于通过大岘山之后,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片金色的“汪洋大海”。

这里要解释一下:时值农历五月,正是麦子即将成熟的季节。这片一望无际的金色大海,全是快要成熟,等待收割的庄稼。很显然,慕容超非但没有听从公孙五楼提出的上策,就连中策,他也没有听进去。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6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6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