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刘裕秣马厉兵,寻求外战的契机时,一起意外事件的发生,成了一场战争的导火索。前文在讲述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发迹史时,笔者说到过,后燕因为慕容宝、慕容麟两个不肖子弟,在北魏的连番打击下惨遭灭顶之灾,整个国家几乎全部沦陷—唯有老国主慕容垂最小的弟弟慕容德,及时收拾部众渡过黄河,迁往地处河南的滑台,建立起南燕。之后仅过了一年多,滑台也被北魏攻占,慕容德又率领部下继续向东迁徙,攻克青、兖二州,入据广固城(在今山东青州市)。公元400年,慕容德自称皇帝,以广固作为南燕的都城。
生在乱世,贵在有自知之明。慕容德自从南渡以来,一直被人撵着跑,他所建立的南燕别说和北魏、后秦、东晋三大强国较量了,连生存下去都是个问题。幸好,慕容德就是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明白,以他的实力想把慕容氏的社稷传承下去,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低调。所以在他统治南燕的期间,宫廷上下崇尚节俭,南燕的军队也恪守国界,即使与邻国发生纠纷,也尽量忍让,从而息事宁人。事实证明,他的这一策略是正确的,慕容德来到广固之后,虽被列强包围,但建国数年,一向太平无事,这一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405年,慕容德病逝。
慕容德生前无子嗣,他去世之后,南燕皇帝之位由他的侄子慕容超继承。说起这慕容超,历史上关于他还有一段真实的传奇故事:慕容超的父亲名叫慕容纳,和慕容垂、慕容德一样,是老燕王慕容皝诸多子嗣中的一个。公元383年,淝水之战结束,前秦帝国从此陷入风雨飘摇的局面,慕容垂、慕容德两兄弟趁机带着一批族人东归,展开复国行动。临走之前,为了隐瞒他们的真实计划,慕容垂、慕容德并没将他们的母亲公孙氏带走,慕容纳当时因不在长安,也未随同慕容垂、慕容德一道东归。慕容垂、慕容德等人当然知道,此行如果复国成功,那么就意味着背叛了前秦,因此,他们没有带走的母亲、兄弟、以及其他慕容氏的族人,很可能被苻坚下令集体斩首,于是他们交给母亲公孙氏一把金刀,嘱咐道:“如果有慕容氏的传人侥幸存活下来,请把这把金刀传给他,让他带着金刀来见我们。”之后,随着慕容垂、慕容德复国成功,留在关中的慕容氏族人含慕容纳在内,果然大多被苻坚斩首,唯有公孙氏因为年老,还有慕容纳的妻子因为怀有身孕,未在被杀之列。慕容纳的妻子生下慕容超后,其祖母公孙氏按照约定,便把金刀传给了孙儿慕容超,并对他道:“如果天下太平,你能够回到关东,就带着这把金刀去见你的叔叔慕容德。”
慕容超长大后,一直保存着这件珍贵的信物。他和母亲在关中一带又艰难的生活了很多年,直到慕容德在广固称帝,派密使前往关中寻访慕容氏后人的下落,慕容超才得以回到南燕与叔父慕容德相见。慕容德见慕容超已是长得身高八尺,一表人才,加上其又怀揣金刀归来,非常兴奋,认为这个侄子有上天护佑,堪作慕容氏家族的继承者—加上他又没有子嗣,遂在不久之后正式册立慕容超为太子。
这个真实的传奇故事如果到此结束,也算得上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吧。可惜,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步,慕容德终究会老去,慕容超终究要当上南燕的皇帝。而慕容超一旦当上皇帝,那就剧情瞬间反转了。我们知道,慕容超的前半辈子是在穷困潦倒中度过的(为了防止姚兴知道他是南燕皇帝慕容德的侄子,或会加害于他,慕容超甚至还装疯卖傻,在长安街头当过乞丐),一个吃尽了苦头的人,一旦时来运转,突然拥有了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他在很大几率上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心理:我要好好享受眼下的幸福生活,把之前错过的全部补回来!
出于这种心理,他当上皇帝之后,随即摒弃了慕容德“低调治国”的那一套做法。每日不是打猎游玩,就是大宴群臣,这种醉生梦死的逍遥日子持续了几年之后,慕容超又不满意了:唉,朕已尝遍珍馐美味,但还不知道什么是人间仙乐哪!唉,扫兴,真是扫兴。
正直的大臣听了此话,进谏他道:“陛下已享乐过度了,为何仍贪心不足。自古打江山易,守江山难,请勿忘了先帝的重托。”结果这些大臣统统被慕容超囚禁,施以重刑;奸邪的大臣见风使舵,顺着慕容超的心思,忙提议道:“自古南方多佳丽,陛下要一睹人间仙乐,那有何难,只需派人去南方找些美女回来,用乐师调教一番,便能得偿所愿了。”
慕容超听后,连声叫好,他说干就干,随即动用军队南下,四处强征民女,不久便强征得美女达二千五百人,皆容貌出众。这些美女到了南燕之后,慕容超把她们交给了南燕的太乐令,让他负责对这些佳丽进行专业的歌舞训练。
这事传到刘裕耳中,刘裕先是勃然大怒,怒过之后,却又忍不住笑出声来。为何生怒?—南燕这个国家虽然含了一个“南”字,但其主要疆域却是位于青州(也就是山东半岛),是地地道道的北方国家,所以他们强征的南方佳丽,无一例外,皆是从地处南方的东晋国中抢来的;那又为何大喜?—原因无他,刘裕的北伐计划已构思了许久,但一直缺少一个向其他国家主动宣战由头,那慕容超这时不知天高地厚的主动送上门来,刘裕又岂能不大笑出声呢!
好罢,就让南燕这个小国,作我北伐大计的第一块试刀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