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姚兴登基之时,年仅二十四岁,他谨记父皇的叮嘱,将国家大事交给那些贤明的人处理,同时大力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启用四方有识之士。在他的辛勤治理下,后秦于数年之内,先是击败苻登(苻坚族孙,苻坚死后,他自称前秦皇帝)领导的前秦残余势力,之后他又兵发凉州,陆续征服了盘踞在此的西秦(乞伏鲜卑人建立的国家,国号也称秦国)、后凉等势力,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关内地区。这样,在姚兴手中,后秦在一段时期内国力达到鼎盛,其疆域“南至汉川,东逾汝颍,西控西河,北守上郡”,成为了威震西方的强大霸主。

不过好景不长,后秦的快速崛起,很快引起了拓跋珪的警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占领了河北之后,北魏与后秦两个北方大国因互相接壤,都有吞并对方的志向。公元402年,北魏、后秦两国皆起倾国之兵,在并州地区展开大战,史称“柴壁之战”,结果姚兴领导的秦军不敌拓跋珪领导的魏军,惨遭溃败不说,仅战死和被俘虏的士兵就达四万人。这一战结束后,后秦再也无力东进与北魏抗争,实际上已失去了进兵中原的希望。

柴壁之战,对姚兴而言,造成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尤其是心理上的打击。在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之后,那位奋发图强的年轻君王,开始安于现状,并沉迷于佛教。在他的提倡和鼓励下,一时间后秦国内寺庙、佛塔林立,仅长安一地的僧人就达五千余人。这对佛教的传播当然是件好事,但对后秦这个国家而言,却有极大的负面作用。试想,一个读书人经过十年寒窗,从治国之术学到兵法韬略,最终却发现其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还不如那些念经诵佛的僧人,他该有多么失望。而且,修建寺庙、佛塔耗费了许多国家资源,后秦富裕的国库因此枯竭,肥沃的耕地因此荒芜,精锐的军队因此解散…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姚兴沉迷于佛教之后,逐渐对一切事情都看得淡了,正如佛家有云:一切皆为虚幻,人生如梦随风散!那么好了,人生既然如梦,那还去奋斗什么,拼搏什么—刘裕要的淮北十二郡土地,本来就是后秦从东晋那儿抢来的,既然刘裕想要回去,那就还给他吧…

姚兴割让十二郡土地一事,曾遭到满朝官员反对,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一样,脑子进了水。姚兴却以旨意已下为由,执意割让土地,并振振有辞道:“刘裕诛杀奸臣桓玄,匡扶晋朝社稷,使得万民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替天行道的好事啊。他一个出身卑微的贫民尚且知道行善,朕饱受佛法熏陶,岂能甘居人下,区区几个郡,就还了他吧,毕竟大家都是做善事,本质上是一样的。”这时的姚兴自然不会想到,他的这一决定,是其一生中犯下的两个最大错误(另一个大错误下文还会讲到)之一。十二年后,正是他口中的“大善人”刘裕,率领晋军浩浩荡荡地杀向长安,一举将后秦灭亡。

闲话几句,再回说正题。讨灭桓玄,整顿朝政,又成功收复了淮北十二郡之后,刘裕在东晋已不止权倾朝野,更成为了新一代的“民族偶像”。东晋之前的民族偶像有两个:桓温、谢安,其中桓温晚节不保,唯有谢安高风亮节,一直被晋人所敬重。公元306年,刘裕因其功绩和声望,在之前的官位基础上,又被册封为豫章郡公,食邑万户,获赏绢三万匹。他的僚佐只比原太傅谢安府的僚佐低一等。之后仅过了一年多,公元308年正月,晋安帝又加拜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让他全面主掌朝政大权。

一个人当官能当到这个份上,和皇帝其实也没什么差别了—形同摄政王,只差一个皇帝的名分。对比到了这个位置,就急不可耐称帝的失败者桓玄,成功者刘裕心中,却是忐忑大于喜悦。他忐忑什么呢?—忐忑自己的政绩,不足以享有这么高的地位啊。

所以随后不久,他就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兴兵北伐!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北伐一词,几乎成为了东晋历任宰相共同的口号。庾亮、殷浩、桓温、谢安,都主持过北伐,出现频率之高,北伐效果之差,已让人听后觉得厌烦。但是没办法,谁让晋朝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汉人不敌胡人,痛失半壁江山”的耻辱时代,所以在五胡乱华时期,晋国虽然大多数时间都处于弱势地位,但这个国家,只有主战派,没有主和派,打不过也要打!(对比之后在主张、主和之间举棋不定的南宋,东晋的这一特点,必须要给予肯定)刘裕也是一样,他当上了晋国的宰相之后,一旦稳定住国内政局,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北方,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仅仅从神志不清的姚兴手中要回来十二郡,那对自尊心强烈的晋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北伐成功,才能确保他不会步桓玄的后尘。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6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6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