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算是结结实实的当了一回关羽,单刀匹马,直透万人重围。然而,对面的皇甫敷却不是颜良,他没有伸着脑袋等着刘裕来砍,而是迅速反应过来,指挥士兵们一拥而上,成功将刘裕包围在一颗大树底下,里里外外围困达十数重。刘裕倚靠着大树而战,刀都砍卷刃了,依然不见救兵来到,忍不住发出一声悲鸣:“是我轻敌,今日死于此地矣。”这话教皇甫敷听见了,他忙喝令已是刀枪齐举,正准备刺向刘裕的士兵们住手,然后狞笑数声,上前问刘裕道:“说吧,你想怎么个死法?”
看来皇甫敷是个很有幽默细胞的人,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竟然还有兴致和敌人聊天。只可惜他没意识到,刘裕是个带“主角光环”的人,老天爷不想他死,他就死不了。—刘裕的部下反应再是迟钝,见主帅危在旦夕,已从外围奋力向内拼杀,因此皇甫敷话音刚落,远方突然飞来一支冷箭,不偏不倚,恰好命中皇甫敷!
这事太出人意料了,要知道,当时包围刘裕的士兵多达数千人,但这支不知道是由谁射出的箭矢偏偏谁都没命中,就单单命中了主将皇甫敷!这一结果大大的震惊了包围刘裕的士兵,他们情不自禁地向后撤退,刘裕趁势挺刀直进,一刀戳进了皇甫敷的心窝!
皇甫敷的笑容凝固了,临死之前,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尊驾有天命护身,我死后,有劳您照看我的子孙。”
以上这些事,绝非笔者杜撰,史料如是记载。就一眨眼工夫,之前还气势汹汹问对方想怎么死的皇甫敷,竟手抚伤口,低声下气的哀求刘裕照看他的子孙,这也算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一幕了。
“我答应你!”刘裕话说完,再补一刀,斩下了皇甫敷的首级。
这一战,刘裕的胜利只能归功于运气,但没法子,谁让运气也是战争的一部分呢。事实上,有很多军事才能杰出的人,他们什么都不缺,正唯独缺少了些许运气,比如孙策,比如庞统,如果他们的运气再好一点,建立更大的功勋,甚至改写历史也是有可能的。对于刘裕而言,这一战也给他提了个醒:以后在战场上,千万不要和敌人聊天。
先后打败吴甫之、皇甫敷两支军队后,刘裕通往建康的路上再无人可以阻拦。仅过去一日,刘裕便率军进抵建康城外的覆舟山下(今南京九华山,属紫金山山脉)。
桓玄被逼无奈,竟令人找来一批道士,让他们算卦,如果自己与刘裕在覆舟山展开决战,谁胜谁负。道士们也挺实在,算卦之后,告知桓玄道:“陛下你输定了。”桓玄又召集百官,询问他们的看法,并且强调,这次不想听人歌功颂德,只想听实话。有胆大的官员答道:“陛下继位以来,只知自己享乐,不知体恤百姓,又强行废黜晋朝社稷,使之漂泊江滨之上,为此,不止百姓埋怨,神灵亦感愤慨,陛下若要出战,臣等实为陛下感到担忧。”桓玄仍不死心,又问:“这些话,你之前为何不说?”那大臣回道:“您称帝的时候,左右都说您是尧舜转世,在下区区一介小吏,又岂敢胡言乱语,弗您的雅兴?只是今日您教微臣说实话,微臣唯有实话相告了。”桓玄默然无语。
到得第二日,苦思战策,一夜未眠的桓玄终于还是不甘心就此放弃富庶的京城,他调来了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心腹爱将卞范之,下令他随同自己的堂弟桓谦,集合全城精锐,前往覆舟山与刘裕决战。一时之间,建康城内城外铠甲遍野,战马嘶鸣,荆州军也好,北府军也罢,统统被桓玄派上了战场。目送着大军走后,桓玄迅速回宫,做了以下几件事,从事后来看,正是这几件事,决定了此战的成败。
一,桓玄下令领军将军殷仲文,提前准备船只于江上。
二,桓玄下令儿子桓昇,查点府库中的名贵字画,奇珍异宝,打包装船。
三,桓玄下令城中仅剩的数千禁军,寸步不离的保护他,不管覆舟山之战结局如何,不得前往增援。
把以上三件事综合起来看,其实就一个意思,桓玄没把握打败刘裕,他已做好了随时逃回荆州的准备。
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在战况未明的情况下,就做出这么窝囊的选择,你说那些身在前线的将士们听后,哪里还有心思打仗。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桓玄这边刚准备跑路,消息就传到了覆舟山,出战的士兵之中,北府军本来就对桓玄没有什么好感,加上对面的统帅又是他们的老战友,“北府军战神”刘裕,于是决战刚一打响,北府军就集体倒戈,向刘裕投降者不计其数。刘裕趁势下令发起总攻,桓谦、卞范之溃败。
三月三日,于覆舟山之战中大获全胜的刘裕来到了建康城外,在三军将士的注视下,他郑重的宣布:此次起义已经胜利,逆贼桓玄已经失败。尔后,他策马率先入城。此时距离他正式起兵,在京口被公推为讨伐桓玄盟主,才过去了不到一周的时间。而他所凭借的,仅仅是“空手套白狼”得来的一千七百士兵。后世再苛刻的军事家对此也不得不承认,刘裕的确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