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笔者看来,王猛虽是智慧超群,并无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苻坚不听他的遗言,南征战败,实属咎由自取;但在允许慕容垂率族人返回关东一事上,苻坚的做法算不得大错(除非杀了慕容垂,不然他想强留也留不住)。慕容垂的能耐,连北府军都畏惧三分,苻坚也不可能不清楚,但直到此时,慕容垂虽有复国之心,但尚未作好另起炉灶的准备,苻坚也深信对方不会背叛自己,两位英雄的关系可谓是惺惺相惜,互相敬重。—慕容宝等人劝慕容垂杀苻坚自立,慕容垂不听;权翼劝苻坚不可放虎归山,苻坚也不听。君臣二人彼此信任到这等程度,本该是历史上的又一段佳话,只可惜,每每到了这时候,总会有变故发生。
第一个变故,就出在权翼身上,这位尚书左仆射,是王猛的坚定追随者。上次苻坚被慕容垂鼓动,武断地发动了淝水之战,已经让他憋了一肚子火;这次他见苻坚又武断行事,执意放虎归山,终于按捺不住了。于是权翼一不做,二不休,干脆瞒着苻坚,派出追兵刺杀慕容垂。不想慕容垂对此早有察觉,与部下程同交换了盔甲与战马,自己率族人绕道而行,用草绳结成筏子渡河东去。等到权翼的追兵赶上“慕容垂”时,才发现中了金蝉脱壳之计,真正的慕容垂其实已经抵达冀州。而程同也趁着追兵愣神的机会,骑着慕容垂的宝马逃脱了追杀,顺利与其他人在河北会合。
权翼的刺杀之计未能成功,反倒激化了秦国和鲜卑人之间的矛盾。慕容德等人知悉此事,皆愤慨地对慕容垂道:“兄长您看,当日我等劝你杀死苻坚,您不肯听。现在苻坚反过来派人追杀我们,真可谓恩将仇报。依小弟之见,等过几日到了邺城,邺城守将定会前来迎接,你我可趁其不备,设计将他擒杀,然后就势夺取邺城起兵…”
慕容垂连忙喝止他道:“慕容德不可造次,根据我对苻坚的了解,他的确是宅心仁厚,用人不疑,既然允准我等返回故国,岂会出尔反尔,再派人追杀我们,所以这次行动,定是其属下擅意为之…再说了,你知道邺城守将是何人吗?”
慕容德一愣,问道:“是何人?”
慕容垂手抚长须,意味深长地说道:“正是苻坚的长子—苻丕。”
前文说过,淝水之战爆发前夕,苻坚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力,曾下诏将氐人贵族迁出关外,镇守四方。出任冀州牧,都督关东诸军事的,正是他的爱子苻丕,此时距离其到邺城就任已有三年。慕容垂和苻丕的关系一向不错,而且还在攻打襄阳时做过战友,因此他到了冀州后,便派人送信给苻丕,说自己已禀过秦王,带着族人回邺城拜谒祖庙。苻丕阅过书信,一开始挺高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嘛!准备亲自前去迎接,这时有谋士劝说他道:“我军方在淝水遭遇大败,慕容垂却选择于此时离开关中,来到故国,只怕其心叵测。大人不如借此机会秘密调动兵马,将这些鲜卑贵族一举除掉!”
于是第二个变故又发生了。这苻丕的性格和袁绍一样,最是个没主见的人,一听这番劝说,他马上友情也不讲了,就私下与人谋划,准备派兵袭击慕容垂。结果其他谋士七嘴八舌地又说了:“慕容垂即使有反意,毕竟尚未表露。再者,他来拜祭祖庙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大人又岂能擅自杀之,不如先稳住他,总之不要让他进城就是了。在此期间,大人可另派人送表章至长安,如果陛下支持您将他杀害,那时再动手不迟。”
苻丕一听,心想,也有道理。于是他传令下去,在邺城之外设下宴席,隆重迎接慕容垂等人,表面上是为对方接风洗尘,再续老友情谊;实则暗地里,苻丕已令人持着他的亲笔手书快马加鞭前往长安,向苻坚请示诛杀慕容垂一事。
这可就真要命了,要知道,苻丕的对手绝非白痴,乃是智勇双全的慕容垂。其实这时候苻丕索性派兵攻击慕容垂,或者真诚对待慕容垂都可以,偏偏他两个方法都不用,竟对慕容垂耍起了阴谋,这可就是小狐狸遇上老狐狸了。而且慕容垂不但是个老狐狸,偏偏他的人缘也是极好的,于是很快就有邺城的官员向慕容垂通风报信,说苻丕对你好是假的,他已派人去禀告陛下,请旨要杀你!慕容德等人再次被激得火冒三丈,纷纷拔剑而起道:“兄长,咱们好歹也有数千兵马,跟他拼了!”
慕容垂再次止住他们,淡淡地说道:“别急,我已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