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坚的如意算盘打得不错,看起来晋军就要大祸临头了,然而,很多事情想起来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此次秦军撤退行动才开始,苻坚就敏锐地发现,槽糕!他千算万算,还是少计算了一点,那就是:他的军事才能。
淝水之战,是一场参战人数众多,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不多见的超级大决战,即便不算上未投入战场的那八十万援军,秦、晋两国实际投入淝水战场的兵力已达到三十万人,其中秦军二十余万,晋军八万。二十余万人是什么概念?—参考现行军制,那就是二十多个师(一个标准师,军力大约一万);那一个师又是什么概念呢?—每次我们国家国庆大阅兵,受国家领导人检阅的军队总人数,差不多就是一个标准师,一万人多一些。
苻坚在淝水战场上的身份,其实就是秦国的领导人。而且这位秦国领导人要做的不仅仅是检阅部队,还必须保证这么多的军队就像两个人一样,一前一后,按照他的指令有条不紊的各自行动,这就太难了!所以当日韩信和汉高祖对答时骄傲地说过:以汉高祖的能力,最多只能统兵十万,超过十万,汉高祖就管不过来了;只有像他韩信这样的“兵仙神帅”,才能做到多多益善,即无论给他多少士兵他都能调度如一。
汉高祖一开始对这句话也曾不服气过,但经过彭城之战,他带着五六十万部队被项羽的三万人打得落花流水,这才算服气;因而到了垓下之战,他干脆什么都不管了,直接把全部部队交给韩信指挥,这才有了垓下之战,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大败项羽的结局。
那么问题出来了,以苻坚的军事才能,能媲美韩信吗?
当然不能了,不客气的说,苻坚的军事才能应该连汉高祖都远远比不上。
二十余万秦军,原本好好地镇守在淝水西岸,一心等着与大部队会合。这时突然接到撤退的命令,从上到下就全乱了—不知道苻坚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于是出现了以下情形,伍长满脸疑惑地问百夫长:“我等把守在淝水岸边,只等大部队一到,便可凭人数优势轻易取胜,这不是很好么,为何要撤退?”百夫长也不清楚,只得去问千夫长:“为什么撤退?”千夫长也不明白,只得去问更高级别的将领…最终,这个问题也没得到解答,因为苻坚、苻融为了保密,始终不肯泄露撤军的真实目的,只是让那些军官一层一层的再传话下去:“听从命令,向西撤退就是!违抗命令者,严惩!”
秦军士兵们只好一头雾水的撤退,结果这一撤,就停不下来了,又出现了以下情形,苻坚命令苻融:“我军已经撤退了十余里了,让士兵们停止撤退!”苻融又命令下属各级军官:“奉陛下口谕,可以停止撤退了!”下属各级军官再将该命令层层传达…本来这也没什么问题,因为晋军那边在下达渡河命令时,用的是同样的方式,先是谢石下令谢玄,谢玄再下令刘牢之,刘牢之再下令其下属…可是再仔细分析的话,秦军毕竟和晋军不同啊,晋军的八万人,全部是汉人,说的是一样的语言,且长期并肩作战,所以一道命令从上往下传达非常容易;而秦军的二十余万人,一来,是军队人数太多,人多口杂,二来,秦军是由多个民族的士兵组成的,许多士兵之间语言不通;三来,秦军多是临时召集,默契程度也比晋军差了许多。所以任凭苻坚、苻融再三严令:停止撤退!嗓子都喊破了,许多汉族、羌族、鲜卑族的士兵该撤的还是继续撤,因为匆忙之间他们根本听不懂这两人在说什么,而分管这些汉族、羌族、鲜卑族士兵的将领,即便他们通晓这些民族的语言,即便他们已领会清楚最高领导人的意思,但他们夹杂在一片混乱的行伍之中,也不可能跑到每一位士兵面前,拉住他,对他说:“别撤了,别撤了,诶,听见没有,你快给我回来!”
就这样,秦军尚未与晋军相遇,就以一种荒唐而可笑的方式,自乱了阵脚;反之,晋军方面,八万人却上下一心,号令明白,整齐地渡河来到淝水西岸。这个时候,秦军后队,那一万铁甲骑兵由于被独立编作一队,人数又少,还是可以调动的,苻融见前队已是乱作一团,管都管不住,只得赶紧亲临后队,下令那一万铁骑对立阵未稳的晋军发起冲击。命令方下,只听见前队二十万秦军之中,有一队士兵四处乱跑,大声嚷嚷道:“秦军败了,秦军败了!”
这一队士兵的长官不是旁人,正是昔日的晋国襄阳守将,今日的秦国降将朱序。
朱序足智多谋,战场经验丰富,早在苻坚下令,将秦军分作前后两队分别撤军时,他就已明白了苻坚的意图。趁着秦军前队大乱,身为晋军内应的他,趁机带着一帮曾经与他共守襄阳、肝胆相照的亲信部下,在秦军内部大肆散播谣言,就说秦军的后队已经溃败了。这一消息传开,原本正在缓缓撤退的秦军前队瞬间改走为跑,改跑为飞奔,二十万人一窝蜂地向北逃去,到了这一刻,才终于达成了行动一致。
有朋友对此可能不理解:作者不是刚说了么,秦军人多口杂,语言不通,每下一道命令都要大费周章;怎么一听说败了,就不约而同的集体飞奔,以上问题统统没有了?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因为在战场上,指令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好比发生火灾,如果有人大喊:“救火啊!”一百个人听见,可能只有十个人赶来救火;但如果有人大喊:“发生火灾啦,快逃啊!”一百个人听见,可能一百个人全都逃了,这些一边逃一边还会拨打救火电话。同理,在一支称不上训练有素的军队中,士兵们听见作战指令,不管是正确还是错误的,总归有人会产生疑惑,并因此不果断听从;但如果告诉他们,后军已经战败,敌军已经追来了,快逃命!相信在混乱的战场上,没有一个人会对此怀疑,肯定是果断、坚决地加入到逃亡的大军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