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据常理而论,苻坚的这番举措可谓古怪—降者杀,宁死不降者却反而加官进爵,自古两国交战,这种事儿极其罕有,因为苻坚这种做法,岂非等于告诉敌人:千万别向我方投降,因为那样只会逼朕杀了你们!

细细想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与当时的天下大势息息相关。我们都知道,苻坚是五胡之一的氐人,氐人汉化程度较低,又天性喜欢饮酒,不喜欢读书,相比之前曾一时强盛的匈奴、羯、鲜卑等胡族,在人口数量,文化素养等方面并无优势,可是,从刘渊称帝开始,转眼间七十年过去了,你方唱罢我登场,唯有氐人皇帝苻坚一人,真正做到了将北方彻底统一,那么,为什么只有他能够做到?

王猛当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要理清其中的关键,我们必须先对比一下其他各部胡人是怎么管理国家的。综合上文,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不管是匈奴、羯族,还是鲜卑的杰出君王,他们在管理国家时,统一遵循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刘渊、石勒、慕容俊在位时,他们至多只会重用非常少数的异族人,同时让大量的本族人占据国家各大机要,这样一来,他们身为少数民族,本族人口少,文化单一的局限性便会慢慢被放大,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国家无法壮大到成为“帝国”的程度。而苻坚却与之相反,这位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仁义之君,帐下汇集了各个民族的大量人才,汉族以王猛为代表,鲜卑族以慕容垂为代表,羌族以姚苌为代表,都深得苻坚信任,一个个身居高位,而且,各民族的普通百姓之间,也首次做到了没有尊卑之分。所以,各个民族的子民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前秦帝国的统治,因为他们由此得知:苻坚已将他们视作前秦帝国整个国家的一部分,而不是和之前的那些胡人君主一样,粗暴的将他们当做异族人看待。

在笔者看来,这就是苻坚前半生能够取得辉煌成绩的最主要原因—在苻坚的脑海里,已经有了“华夏民族大融合”这个非常前卫的概念,他如果真的能够统一天下,假以时日,或许那些文化差异十分巨大的汉、胡民族在公元4世纪末就能实现初步的融合,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雏形。

所以有史学家评论,说仅凭苻坚的这一眼光,他就足以和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康熙一字平肩,位列“中国最杰出五大帝王”之位。

当然了,对苻坚这种“天下豪杰,不论民族,尽为我所用”的宏伟设想,从一开始实施,就不缺乏反对者。其中反对得最激烈的,就是名相王猛。王猛在临终前的第二句谏言,等于是提醒苻坚:你的设想根本就是荒谬,赶紧适可而止,听我的,把那些异族的贵族全部杀光!如此一来,前秦管理国家的方式,就变得和之前匈奴、羯族、鲜卑等胡族管理国家的方式大同小异—苻坚自认为自己管理国家的方式更高明,对此当然不会听从。不过,苻坚从此也多了一个心眼,开始防备那些看起来非常恭顺的异族官员会突然背叛自己,于是,他采用了两个当时看起来非常完美的解决办法。

第一,将世代居住在关中的氐人大量迁往关外,担任各地守将,以加强其对整个秦国的控制力。

第二,崇尚古风,和汉朝一样,表彰“忠”“孝”的贤人。说到汉朝的忠臣,那就太多了,即便苏武、耿恭等人不算,就拿东汉末年来说,在君权已无法对抗地方军阀的情况下,前有降汉不降曹的关羽,后有反对曹操称公,结果被曹操赐死的荀彧。所以苻坚要大力表彰忠臣,因为只要各个胡族子民都将“对国君忠诚”视为崇高的美德,那么即使有少数异族人打出复国的旗号反对他,也不会得到大规模的响应。以此观之,朱序奋力抵抗秦军而得晋升,李伯护主动投降秦军却惨遭身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闲话几句,再回到秦、晋两国的战场上。在攻取襄阳的同年,苻坚仗着前秦兵多将广,又另遣军队数支,兵力约十万人,由俱难、彭超、毛当、王显等将领分别统帅,向晋国的东北重镇彭城发起了进攻—“淝水之战”的第二场前哨战,淮南之战打响。

如果秦军能够凭借此战,一举控制淮南,那么联合之前已拿下的成都、襄阳二城,前秦将在东、中、西三大战场,对东晋造成泰山压顶之势。故而,东晋方面也知此战意义重大,淮南各地军民,无不奋勇抵抗—虽然如此,经过数月的交战,前秦大军节节获胜,先后拿下彭城、淮阴、盱眙等地,顺利推进至广陵北郊。

战报被送至长安,苻坚的喜悦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他仰天长叹道:“幸好朕没有听从丞相的遗言,不然统一天下的丰功伟绩就这么白白失去了。”随后他效仿司马炎,开始提前派人在长安为司马曜、谢安、桓冲等晋国君臣修建府邸,准备迎接他们的到来。

同一时间,东晋国内,朝廷上下早已乱成了一锅粥。在接连失去襄阳和淮南的不利局势下,晋国能够成功保住社稷的概率,说有一成只怕都没人信。然而,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谢安这时不慌不忙地站出来了,他上安抚天子,下安抚百官,镇定自若地告诉大家:别怕,我们的杀手锏还没使出来呢!

都什么时候了,谢安竟然还有闲情逸致卖关子!晋国君臣看着这位自打出生以来,似乎从不知着急为何物的宰相大人,欲哭无泪地问他道:“还有什么杀手锏,快说呀?”

“老夫亲自赐名的—北府军!”

东晋的北府军这时就驻扎在广陵,主将是谢安之侄谢玄。谢玄此前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并非是因为他畏惧俱难、彭超等人,只是因为前秦军队攻打淮南时,采用的是“分兵多支、同时出击”的战术,所以谢玄担心:万一他轻率外出交战,让秦军绕过其驻地,南下直捣建康城,那么一切全都完了!怀着这一担忧,谢玄等啊等啊,一直等到前秦军队逐步征服了广陵以北的其他晋国城邑,然后合兵一处,驻扎在了他眼皮子底下。这时,谢安的书信送过来了,责问他道:“贤侄,你手握晋国半数精锐,却长期避而不战,难道是畏惧敌人么?”

谢玄心中正是有苦没处倾述,见叔父来信,赶紧回复道:“侄儿一心保护家国,怎会畏惧敌人?—我只是担心建康城的安危罢了。”

“有老夫坐镇京师,长江以南的事儿哪轮得着你操心!—难道你还没发现吗,近日,晋国水师集体出动,已在江面上布防了。”

在谢安的督促下,谢玄这头神秘的猛虎终于出笼了。他率军五万离开广陵之后,一个月内与秦军四度交手,四战四捷,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将晋国的淮南领土全部收复。消息再传至长安,苻坚这下可就尴尬了:什么情况,一个月之前,淮南前线还是捷报频传,怎么一个月之后,就成了四战四败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3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3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