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谢安的坚持下,谢玄不仅顺利上任,还接收了晋国的两大王牌战力之一:北府兵。在此笔者要注明一点的是,北府兵的开创者虽是郗鉴,但这支军队交到谢玄手中时,因士兵老龄化,以及枋头之战惨败等一些缘故,已逐渐威名不在。谢玄是个年轻人,他接过该军的兵权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提拔年轻将领,很快,以刘牢之为首的一批年轻小将脱颖而出;接着,谢玄又下令组建新军,其方式为淘汰军中老弱,以驻地广陵(在今江苏扬州市)为基础,大量吸收附近的百姓、流民前来从军,并教授他们武艺,发放他们兵器、盔甲,进行严格操练。事实证明,谢安这人虽然有很多缺点,而且这次属于独断专行,没少挨骂,但在启用谢玄一事上,他老人家确实没有看走眼。仅过数年,由于东晋内部的军事调动,谢玄率领他已操练成型的新军离开广陵,转驻京口时,其麾下的军队总人数已扩充至十万人左右,而且个个年富力壮,弓马娴熟。谢玄请示他的叔父,让谢安为这支新军赐名,谢安大笔一挥,郑重批示道:就叫“北府兵”吧!

(细心的朋友应该发现,经过谢玄的改编,这支北府兵相比之前的北府兵,无论是军队人数还是军队素质都已得到大幅度提升,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支部队。所以许多史料提到北府兵时,一般特制谢玄改编、谢安赐名的这支军队。)

北府兵改编完成后,一开始几乎成为了谢氏家族的专属卫队,这也是符合当时东晋国情的。因为谢安作为继四大家族之后,又一位代替国君治国的实权人物,必须要拥有一支这样的军队,来维护其中央集权。加上谢安这人又与世无争,被人骂了都不生气,更不会做出威胁天子等犯上行为,总体上名声还是非常好的。谢玄的杰出表现,使得东晋臣民重新审视谢安,并开始心悦诚服地接受他那一套看起来循规蹈矩、效率低下,但实际效果又偏偏不错,类似于道家的治国方针,谢安也由此被看作可以与王猛齐名的人物,享有“北王猛,南谢安”的美誉。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比如大秦天王苻坚。苻坚自打把国家交给王猛全权管理之后,前秦的扩张速度便如开启了马达,比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势,有过之而无不及,下面我们简单看下前秦的扩张之路。

公元370年,前秦攻灭了前燕,据有关东,这事前文已详述过。

公元371,秦军攻灭仇池氐人杨氏(建立在汉中境内的氐人小国),得到武都、阴平二郡。

公元373年,前秦出兵攻打汉中、益州,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拉锯战,汉中、益州落入前秦之手(在这期间,正逢桓温去世,所以东晋对长江上游的控制力极度减弱)。

公元376年,前秦攻灭前凉张氏,享柞达半个多世纪的前凉灭亡,前秦据有凉州地区。

公元376年,也就是攻灭前凉的同年,前秦出兵塞外,攻打代国(这个代国,是鲜卑拓跋氏所建立的,其主要疆域在今内蒙古地区。在此注明一句,拓跋氏与慕容氏早期虽然同属鲜卑族,但经过多个世纪的演变,他们的文化、风俗已产生了巨大差异),代国灭亡,前秦据有漠南地区。

以上这些,就是王猛治国的成绩,只用了短短数年,他领导下的秦军便席卷整个北方以及西南,建立起一个疆域甚至可与西、东两汉媲美的超级大帝国(对比两汉、前秦,两个大汉帝国多了长江中下游的领土,而前秦帝国则多了漠南的领土),国力达到极盛。当然了,其中一些战役并非由王猛亲自指挥,但他在国中负责制定战略、负责操练军队、负责调拨钱粮,这些可全是他的事儿—谁让苻坚不愿管事,主动让出大权呢。相比之下,谢安就逊色的多了,他当了宰相之后,东晋至今寸土未得,仍蜷缩在东南的一隅之地。因而,当诸如“北王猛,南谢安”之类的评价传到苻坚耳中时,苻坚都会忍不住轻蔑地冷笑一声。

“就凭他谢安,也能和我大秦丞相王猛相提并论么?”

从网上找了两张图,图1为公元354年,也就是桓温首次北伐,王猛还没入仕于前秦时期的天下形势图。

图2为公元382年,也就是桓温已死,谢安就任东晋宰相时期的天下形势图(前秦占领西域在公元382年,这时王猛也已病逝)。

对比两张地图,几乎可以说,王猛就任前秦宰相期间,就是前秦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国扩张为天下第一强国的时期。

苻坚的骄傲,有他的资本。遥想当年,王猛初入前秦之时,前秦国力衰微,地狭兵少,几乎被桓温所灭;这才二十年过去,前秦已尽数剪除四周强邻,统一了整个北方和长江上游。这等上马治军,下马治国的本事,放眼整个华夏历史也是罕逢敌手,更关键的是王猛还非常的忠心,几乎相当于一个“加强版”的诸葛亮,谢安拿什么和他比?

可是,正如司马懿自觉能力不及诸葛亮,却最终赢了诸葛亮一样,有一件事,即使是再才能的人也无法战胜的,那就是:死亡。

或许是苻坚这些年只顾着当甩手掌柜,什么事都委任给王猛处理,把王猛累得够呛,公元375年,也就是前秦策划灭凉、灭代的前夕,一直精力充沛的王猛突然一病不起。苻坚闻讯,大感震惊—丞相啊,天下统一只在弹指之间,你可不能和朕开这种玩笑啊!

打这一日开始,苻坚几乎是日日夜夜地跪在佛像前(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至两晋时期,已超越道教成为第一宗教),随同一众僧人为王猛祈福;又派出大量的侍从,访遍天下名山大川,寻求延年益寿之法。恰值王猛病情稍有好转,苻坚欢喜得说不出话来,特下诏赦免全国除死罪以外的全部囚犯,想以此感动上苍。王猛听说这一切后,当然也是非常感动,他托人上书苻坚道:“自开天辟地以来,从无国君会为一个普通大臣的性命如此大动干戈,陛下这么做,臣在感激之余,心中也十分不安。微臣认为,一个大臣报答国君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敢谏直言,那么请让臣在临终之前,再劝您几句话—今四海之地,我大秦已十有其七,表面上看,我大秦统一天下已是必然。然而,古代先贤也说过,‘善作者未必善成,善始者未必善终’,因此能够统一天下的明君,面对此等局面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陛下您当然也是明君,可是之前有微臣辅佐您,一切都进行的太顺利了,我实在害怕您有朝一日会变得骄傲自满,目中无人。为此,臣特在临终之前,恳求您以历史上的那些伟大帝王为榜样,如果陛下能够保证做到,则大秦幸甚!天下幸甚!”

苻坚阅过王猛的书信,一边流泪,一边回书道:“丞相只管好好养病,等你病好之后,朕还得随你一道畅游江东呢,今后不必托人再带信前来了。”于是重赏该下属,让他好好料理王猛的起居,切忌不可让王猛再做这种费力费神的事了。

于是此后,王猛再托人带信入宫,苻坚看也不看,只教那带信的人回去劝丞相专心养病。如此又过了一个多月,王猛下属突然来报苻坚,说丞相已性命垂危。苻坚急得一跃三丈,哪还管什么仪仗不仪仗,骑着马便冲入了丞相府。到王猛榻前时,王猛双目紧闭,苻坚叫唤了许多声,王猛才艰难地睁开眼,说道:“陛下,您若不来,臣死不瞑目。我这还有两句话,您一定听清楚了。”

苻坚早已泣不成声,忙道:“一定!”

“第一,臣死之后,您千万不能带兵南征晋国。因为晋国虽然偏处东南,但其是华夏正统,又有德高望重的谢安辅政,国中上下一心,绝不可图。”

“朕记下了,那第二句话呢?”

“臣多次劝陛下杀害慕容垂,但因陛下心胸广阔,慈悲为怀,非但未杀之,反而一并重用其他鲜卑贵族如慕容暐、慕容德等人。之后,我大秦每灭一国,陛下都善待亡国君臣,以至于我秦国境内,现在有许多鲜卑、匈奴、羌族的异族人身居要位。这些人野心勃勃,实为我大秦的祸害啊,臣在位时,他们畏惧我,尚不敢发作;等我一死,他们早晚会反叛,请您尽早铲除他们,以利于国家…”

说到这,王猛突然停止了呼吸,去世了,年仅五十一岁。留下苻坚在一旁捶胸痛哭,对太子苻宏道:“老天是不想看见朕统一天下吗,为什么这么快就夺走了朕的景略!”(王猛字景略)他随即下诏:按照汉朝安葬大司马大将军霍光的最高规格,隆重厚葬王猛,并追谥王猛的尊号为“武侯”—如同蜀汉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一样。下葬之日,苻坚临棺祭奠,三次恸哭;前秦上下感念于王猛的功绩和忠诚,亦是哭声响彻天际,连续三日不绝。

安葬完王猛,前秦将士休战数月,到了第二年便按照王猛之前的部署,不费吹灰之力地灭掉凉、代二国;然后,苻坚又任命吕婆楼之子吕光为主将,率军远征西域,不久,西域也被前秦平定。至此,华夏大地仅存下北边的秦国,和南边的晋国两个国家。对比双方国力,前秦不仅拥有整个长江以北的广袤领土(即三国时期魏国的领土),还拥有长江以南的巴蜀地区(即三国时期蜀国的领土),以及关外的西域、漠南等地,在疆土面积、人口总数、战马产量等方面都占据了压倒性优势;反观东晋方面,自谢安辅政以来,虽然他为人随和,受人敬佩,并通过改编北府兵,优待桓冲等手段缓和了国内几大家族之间的矛盾,加强了国防力量,晋国所拥有的全部领土也不过是区区扬、荆、交三个州,实力甚至不比三国后期的吴国要强多少。

一个艰难的选择题摆到了苻坚的面前。

王猛的临终遗言,他是听从,抑或不听呢?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