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首辅大臣时,不能重用慕容垂,临死之际,却把重用慕容垂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少年天子身上,这是慕容恪的悲哀,也是他以“和稀泥”方针管理国家引发的后果。慕容恪掌管前燕期间,一味采取仁政,疏于法制,并且从始至终未曾建立起一个合理的官员任用制度。因而在其麾下,像慕容垂这样的青年俊杰不能得到重用,像慕容评这样的昏庸老臣也无法给予抑制。随着他这么一死,前燕的国运也被敲响了丧钟。
太后可足浑氏,太傅慕容评顺利接掌了大权,而慕容恪念念不忘的五弟慕容垂,则从此退出政坛,成了前燕权力争斗的牺牲品。慕容评继承首辅之位后,随即将其贪婪的本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此稍举一例,当时的前燕国内,一直以来存在着一个大问题:那些地位崇高,拥有大片封地的贵族们,习惯将大量的百姓迁入自己的封地内,如此一来,这些百姓便无须向朝廷缴纳赋税,而只需向他们的“地主”—也就是那些前燕贵族们缴税。这个问题引发的后果是:随着被迁入贵族封地的百姓越来越多,国家的人口便越来越少,因此,那些贵族们一个个富得流油,而国家所得的赋税却在逐年递减。
对于这一现象,也有个名词可作解释:腐败。
慕容恪在世时,因其高风亮节,事事以国家为重,其他贵族们碍于有他在,在腐败这个问题上不敢太过放肆。等及慕容评掌权后,国中大量的人口宛如一夜间蒸发,赋税剧减,国库入不敷出。前燕大臣悦绾对此深感忧虑,遂上奏皇帝慕容暐,建议重新核查人口,而核查的对象,正是那些大贵族们的封地。
经慕容暐同意,悦绾所提议的重新核查人口工作很快就完成了,结果是在那些贵族的封地内找回了二十多万百姓。于是,这二十多万百姓从此不再隶属于贵族,重新成为国家的人口,并开始重新为国家缴纳赋税,前燕的国库又渐渐充盈起来。
事情如果发展到这里就结束,本该是君明臣贤的一段佳话,简单形容的话就是:官员整肃贪腐行为,国君给予大力支持,于是贪腐行为就被有效抑制住了。可是别忘了,谁是前燕最大的贵族?—慕容评!前燕的所有贵族中,就属此人性格最贪,封地也最大,那流失的二十多万国家人口,很大一部分都是在他封地内发现的。
于是人口核查才一结束,悦绾就死了,凶手正是恼羞成怒的慕容评。
打这之后,燕国再也无人敢染指反贪的事了。想想也是,燕国最大的官就是贪官,那谁还敢去反贪?于是,在慕容评的纵容下,燕国吏治败坏、群盗纷起,慕容恪才去世几个月,他生前苦心营造的大好局面被破坏殆尽。消息传了出去,可把一人给惹得高兴坏了。
—苻坚。
苻坚之所以重用王猛,为的是强大秦国,如今秦国已强大起来,而燕国却在走下坡路,这对苻坚而言,正可谓是进兵关东、统一北方的最佳时机。出于谨慎起见,在出兵之前,苻坚暗派细作潜入燕国,以打探燕国局势。细作去了之后,回来后告苻坚道:“燕国政事乱无纲纪,君臣之间貌合神离,这时出兵伐燕,定能取胜。”
苻坚大喜,遂嘱咐王猛,可作伐燕准备。不想这时秦国自己国内,倒先爆发了内乱。前秦的淮南公苻幼,乃是苻健之子,苻生之弟。此人一来是对苻坚发动政变,夺取了自己兄长的王位不满;二来是王猛当政期间,采取铁腕改革,极大的损害了他的利益,于是苻幼与他的兄弟苻柳(官拜并州牧)、苻双(官拜秦州刺史)等人暗中合谋,一道举兵反叛。
公元367年冬季,十月,苻幼率军进攻长安,与之同时,苻柳在蒲阪举兵,苻双在上邽举兵;另有两位宗室子弟,苻廋、苻武,亦在陕城和安定起兵。一时间,半个秦国都加入了这个叛乱行动。苻坚听闻这事,急得不得了,连夜召来王猛,商议平叛的举措。
王猛不愧是天下第一猛人,面对这等“举国皆叛”的局面,依然无丝毫忧虑之色,他轻描淡写地回答苻坚道:“臣所制定的律法,只对黎民百姓有利,而那些王公大臣们,在下得罪的人着实不少。因而,这次苻幼、苻柳等人的叛乱,早在微臣的预料之中。”
苻坚见王猛这般自信,方才忧心稍解,他再问王猛:“那依爱卿之见,这次叛乱,可轻易平定否?”
“苻幼、苻柳等人,一向是才干平平,况且其帐下之兵,又皆是乌合之众,所以要将他们平定,绝非难事。”说到这,王猛见苻坚已面露喜色,突然语气一变,又转过口来道:“但臣以为,这几人也定知他们的实力不是朝廷的对手,所以在起兵叛乱的同时,他们一定会遣使赶去燕国求助,许之事成之后,与燕国平分我大秦的国土。燕国近来虽然吏治败坏,但慕容氏毕竟是以武建国,其国中精兵百万,良将云集。万一燕国果真出兵响应那几镇的攻势,只怕要平定这次的叛乱,就绝非易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