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时年四月,桓温扫清长安外围,顺利进至霸上。昔年,汉高祖正是在该地受降秦王子婴,从而开创了享柞达四百年的大汉王朝;如今,桓温也来了,说来也巧,他的对手也是秦国(当然,此秦国非彼秦国)。和汉高祖抵达霸上时一样,有一群人已提前在这里迎接他。

迎接桓温的这些人,是关中地区的父老乡亲。掐指算来,西晋灭亡已近有四十年,这些父老乡亲之中,很多人是在壮年时期亲眼目睹国破家亡,如今垂垂老矣时,突然听说晋国军队成功打回来了,他们怎的不是个个欣喜若狂?所以,大量的老者拖家带口,拉着车,带着酒肉,前往围观桓温的军队,因人数实在太多,霸上一带几乎被百姓们挤得水泄不通。在见到桓温本人之后,老人们纷纷落泪,仰天长叹道:“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再次看到自家的官兵哪!”

于是,不劳桓温继续征战,除秦军所控制的长安城以及附近的少数几座城池之外,三辅地区各地军民自发撤下城头上的“秦”字旗号,重新插上“晋”字旗号,几乎一夜之间,三辅地区全部归降了桓温。桓温只道大局已定,遂在霸上定定心心地驻军下来,等待另一路晋军,梁州刺史司马勋的军队前来与他会合。

待司马勋到时,便是晋军全面向长安城发起总攻之日。

结果等了一个多月,司马勋还没到。桓温心中觉得奇怪,派人去一查,才知道司马勋已经败退回梁州了。原来,就和刘惔说的一样,桓温生平从来不做无把握的事。这次北伐之前,为了确保成功,他曾仔细研究过诸葛亮五次北伐的历程,从而寻找出“以诸葛亮的不世之才,仍然北伐失败”的根由。经过他的分析,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会失败,在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听从一次正确的谏言,换而言之,如果诸葛亮当时听了,或许他就成功了。

这句谏言,就是魏延所献的“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的内容,笔者曾专门讲述过,这里就不多说了。桓温受魏延的启发,他在从江陵出兵之时,特令司马勋按照魏延的设想去做,即带着梁州的晋军,穿越子午谷北上,从而在最短时间内和桓温所率的晋军主力会师。然而,事实证明,诸葛亮当时不用这一计确实有他的道理—子午谷栈道既狭窄又崎岖,没有人阻拦也就罢了,一旦有人率军前来阻拦,进入子午谷的军队必败无疑。司马勋刚进入子午谷,就被前秦丞相苻雄堵了个正着。

在这之前,前秦精锐齐出,结果还是连续败在桓温手下。军队士气低落不说,国君苻健为了留下一部分兵力镇守长安,交给苻雄让他前来拦截司马勋的部队仅仅只有几千人。然而,就是这几千人,在子午谷将司马勋的数万军队打得大败,并迫使这支晋军退回梁州,让桓温的“兵分两路,同时北伐”的计划破产。

司马勋这一败不打紧,很快引起了连锁反应。要知道,桓温的主力军队也只有四万人,他们之所以会在占据兵力、地利两大优势的前秦大军面前,一路连战连捷,攻无不克,在于桓温所率的这支军队清一色是骁勇善战之士,其中并没有专门用于押运粮草的后勤士兵—按桓温的设想,他不带充足的粮草也不打紧,只要司马勋那边的粮草充足,两军会师后,晋军的粮草问题就解决了。于是,随着司马勋的行军计划受挫,桓温的军队开始面临缺粮的窘境。

坏消息开始接二连三的传来,不久,攻打陈仓的前凉军队也战败,退回了凉州,至此,桓温的三路北伐大军只独独剩下了他这一路。对桓温而言,还算庆幸的是,他在得到那两路援军战败的消息时,已是夏末,关中一带的庄稼已逐渐开始发黄。所以桓温把这些庄稼当作了命根子,盼星星盼月亮,只盼它们早点成熟,这样士兵吃饱了饭才好继续打仗。

一日,正当桓温又派人去查看关中各地的庄稼生长情况时,霸上守军突然来报,说又有一位普通百姓,请求拜见大将军。桓温自从来到霸上后,这几个月来,少说也有几万名百姓慕名前来拜访过他,他正为军事不利而烦恼,遂摆摆手,说这次就不见了。那守卫听了这话,却不肯退下,解释道:“这人不同寻常,大将军还是见一见的好,他可是个奇人!”

“哦,有这么回事?”桓温听说是位“奇人”,这才来了兴趣。待他出了军帐以后,眼前的场景让他大吃一惊—那位前来拜访他的人,非但是位奇人,而且是相当之奇。只见那人蓬头垢面,看起来已有大半个月没洗过澡;这还不算,那人又身穿了一身粗旧布衣,衣服上的破洞至少数十个;这还不算,最奇的是,在那人头发上,竟然还有许多虱子在爬来爬去,桓温隔着老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你叫什么名字?”桓温皱了皱眉头,忍不住退后几步,问那人道。

“在下华阴隐士,王猛是也。”那人明知桓温在躲着自己,偏偏又向前走近几步,挨着桓温坐下,才不卑不亢地回道。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50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50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