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石闵的杀胡政策,严重损害了他的政治威望和自身实力,从这一点上看,石勒比他要强。石勒明白要想维持一个强盛的国家,可以让各民族之间存在一些不平等,但绝不能严重激化各民族之间的矛盾,不管是羯人,汉人,还是匈奴人,只要臣服于他的,便是他的臣民;只有向刘曜一样宁死不降的,才是他的敌人。所以石勒会为张宾之死而哭,会为得到了裴宪、荀绰而欣喜,并由此得以建立了一个鼎盛时期拥兵达数十万之多的强大赵国;相比之下,把所有胡人都得罪光了的石闵,在拭干了双手的血迹之后,才猛然发觉,他的国家已快没人了。

公元350年,石闵在屠杀完邺城一带的胡人之后,终于将石鉴杀害,并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其宗室三十八人一律处死,随后,石闵在邺城称帝,改国号为“魏”——史称冉魏政权。其中这个“冉”字,是石闵先祖的姓氏。石闵称帝之后,宣布不再以石为姓,改名为冉闵。冉闵称帝的同年,李农因为和他的政见屡屡不合,也被冉闵所杀,至此,冉闵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同一时间,身在襄国的石祗,在确认了石鉴的死讯后,也宣布称帝,并向冉闵的魏国宣战。由于《杀胡令》的缘故,石祗统治下的以羯人为主的军队对冉闵的仇恨之大,可说是恨不能食其肉、饮其血。故石祗才一宣战,襄国军民群情踊跃,皆愿为其效死命。

石祗遂任命相国石琨为主将,率大军七万伐魏,当该部兵马抵达邺城北郊时,冉闵的魏政权才刚刚从自相残杀的混乱中解脱出来。冉闵欲亲自出城迎战,结果仓促间只集合得骑兵一千余人。属下见状,皆劝冉闵道:“石祗此次派兵前来,为的是替其宗室报仇,故军士上下同心,士气高涨,陛下若率军出城,正可谓中了石祗下怀——不如依托邺城之险固,坚守不出,暂避其锋芒。”冉闵听后,双目圆瞪,大怒道:“魏国刚刚建立,朕若就此向胡人示弱,今后如何在北方立足?”于是他不顾属下劝解,令人取了朱龙马、双刃矛、连钩戟过来,下令守卫将邺城北门打开。

在城外,石琨仗着兵多将广,正要下令赵军士兵攻城,忽见城门自动打开,心中不禁一喜,忙指挥士兵们一举杀入。赵兵发一声喊,刚纷纷冲至北门吊桥,远远只见有一道红光闪过,却是冉闵骑着朱龙马,左手持矛,右手持戟,带着千余骑兵,身先士卒杀到。两军相遇后,冉闵仗着战马优良,在吊桥附近左冲右突,战马所过之地,如入无人之境;因其手中的武器锋锐,又都是是长柄武器,矛戟所指之处,赵军无不迎刃而倒。片刻之间,被冉闵亲手杀死的赵军,又不下百人。七万赵军见他策马来回飞驰,一矛一戟又使得出神入化,因此心生畏惧,早把来时的壮烈誓言忘得一干二净,大部分士兵不顾石祗将令,开始转身溃逃。冉闵趁势麾军从后追击,轻易斩得三千级而回。

冉闵旗开得胜,但心中并无欣喜,他深知这一战赵军元气未伤,石祗几个月后一定还会再发兵前来复仇,而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壮大魏国的军力,若不然就凭他这区区一千多士兵,再是能征惯战,也不可能有大的作为。而在短期内扩大军力的最佳办法,莫过于得到东晋的援助。于是冉闵派使者前往江东,致信于东晋皇帝司马聃(东晋的第五任皇帝,史称晋穆帝):“胡人为祸中原,如今已被消灭殆尽,如果贵国还有心收复失地,可尽早派遣军队北上。”

书信发出去后,如石沉大海,东晋方面毫无反应。其实细究起来,出现这一局面一点都不奇怪。因为首先,冉闵虽然是汉人,但他毕竟担任石虎的部将几十年,死在他手下的胡人很多,死在他手下的汉人同样不少,而且这时候他已经自起炉灶称帝了,东晋方面也弄不清楚他到底是敌是友;其次,这一年晋穆帝司马聃才八岁,想指望这位小皇帝与三十多岁的冉闵大帝并肩征进一起打江山,想想也不太现实;最后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当时东晋朝廷中最有能力,也是最强烈主张北伐的大权臣桓温(他的事迹后文还会细说)正忙着和另一位权臣司马昱斗法,故他即便相信冉闵的诚意,有援助冉闵之心,一时也是爱莫能助。

得不到东晋的支持,冉闵的小小魏国(冉魏政权建立之初,领地仅包括邺城和辖下的几座小县)之于广袤的北方,便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被羯、鲜卑、羌、氐等胡人政权从四面包围。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冉闵此后经过反思,终于下令中止一切屠杀胡人、仇视胡人的相关政令,并且声明,之后再有交战,凡是俘虏的胡人士兵只要愿意投降他绝不杀害;除此之外,冉闵还下令将石虎父子积蓄在邺城的大量粮食施舍给附近的汉、胡灾民,以重塑自己的仁德之名。结果证明,这两招确实有效——当时的北方,由于连年大战,粮草消耗极大,像石祗这样的统治者为了保证自己军粮充足,无不在境内横征暴敛,只有冉闵独树一帜,他非但不横征暴敛,反而还主动开仓济民,消息传开后,邺城人口很快又稠密起来。到了该年四月,经冉闵亲自检阅,魏国的军队经过重新组编,已达到了二十万人的规模。

石赵、冉魏,这两大政权在不知不觉间已强弱易势,但信息闭塞的石祗仍蒙在鼓里,为了报上一战战败之仇,此后不久,石祗又令石琨率军十万再战邺城,结果赵军刚走到邯郸,就遭到二十万魏军的迎面痛击,降者不计其数。冉闵下令:厚待投降的胡人军士,将他们收编入自己的军队。如此一来,冉闵的军队逐渐发展到三十万人的规模,几乎与赵国最强盛时期所拥有的军队人数相差无几。

十一月,冉闵留下太子和半数士兵镇守邺城,亲率十余万步骑,反将襄国围困了起来,采取挖地道、垒土山、撞城墙等多种战法,昼夜猛攻。经过三个月的交战,到公元351年二月,襄国城内,已是城墙多处塌陷,军民死伤过半。石祗对此非常惊恐,与部下们商议,是否还有保住赵国社稷的良策。之前连续两次败在冉闵手下的赵相国石琨痛定思痛,献计道:“冉闵之勇武,堪称举世无双,若我军继续单独与之作战,绝无可能取胜。为今之计,陛下要想保住赵社稷,唯有向东北的燕国求助——鲜卑慕容一族向来是人杰辈出,尤其是慕容恪,此人的勇猛或许不及冉闵,但其人智谋绝不在冉闵之下。若能将他请动,亲率燕军赶来襄国救援,那我军打败冉闵一事便有希望了。”

石琨这一计,叫做“驱虎吞狼”之计,即借助东北猛虎慕容氏的力量,来击败冉闵这位中原孤狼。当然,这一计本身也有弱点,那就是:如果驱虎的人实力不及那头猛虎,在驱走狼以后,他又将落入虎口。这事可参考东汉末年,何进借董卓的兵力入京诛杀宦官,最终宦官虽然被除掉了,却随即又引发了董卓之乱一事。

石祗显然已顾不了那么多了——老虎不来,他都快被狼吃了,至于接下来是不是会被老虎吃掉,那也是将来的事。所以他不假思索地接受了石琨的提议,让这位相国带上几名使者,在深夜缒城而出。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9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9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