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样一来,随着前赵兵力的突然增加,危机又到了后赵这边。石虎不敢怠慢,他立即撤除对刘岳的包围,动用全部兵力去迎战刘曜。

参考前文,在魏晋时期,有一件事非常流行,那就是收养“义子”,远的有吕布、曹真,近的有前赵皇帝刘曜。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乱世之际,各国的君主都需要大量的杰出人才,可是如果这些人才不是那些君主的兄弟或儿子,就难以保证他们的忠诚,于是收养“义子”就成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石虎也有个义子,名叫石瞻,是汉族人,他的本名其实是冉瞻,被石虎收养后,才改姓为石。这石瞻可是一等一的猛将,比之石虎,有过之而无不及。当下,他对石虎献计道:“趁刘曜率军刚刚抵达,立营未稳,在下愿率五百人,于今夜前往劫营。若不然,等那刘曜布成了阵势,与刘岳合击将军,我军非败不可。”

石虎因敌众我寡,本就有夜袭刘曜之意,见石瞻主动请缨,当即授他精骑五百,允许他前去。当夜,石瞻一马当先,率五百骑直冲刘曜军营,因前赵援军刚到,立营未稳,竟被石瞻之兵轻易突入其营地垓心,连斩守军千人。前赵士兵因在夜间难以察觉敌军详情,只道是石虎率三万骑兵集体前来,于是纷纷溃逃,刘曜喝止不住,遂只得仓皇退往渑池驻扎。结果刚到渑池,石瞻勇而无惧,竟带着五百人一路追袭过来,再度发起冲击,刘曜之兵再次惊乱溃败,不得已只好又退往关中。

石瞻这次算是把个人英雄主义的威风耍到了极致,只凭他的五百人,就奇迹般地两胜刘曜的数万援军,并迫使其退出战局。刘曜走后,刘岳见固守待援无望,只得向石虎投降,石虎将刘岳等前赵将领,以及羌族、氐族的士兵三千余人押往襄国,交由石勒处置;其余匈奴士兵九千多人,则被石虎无情地下令,全部坑杀!

经此一役,前赵元气大伤,刘曜在回到长安后,听闻刘岳、呼延谟二部兵马全军覆没的消息,在郊外驻军,痛哭了七天七夜,之后数年间不敢再涉兵关外。石虎趁机挥师北上并州,将叛将王腾擒获,斩首示众。至此,后赵重新掌握了关东七州,且统治更为牢固。

经过数年的短暂休战,到公元328年,两赵之战战火重燃。这一次,石勒已在国力上占据压倒性优势,于是他决定不再和刘曜纠缠,直接派石虎率步骑四万进攻河东。

河东是前赵在关外仅存的领土,与关中仅有一河之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若是失去河东,后赵军队便可夺取进攻关中的重要隘口:蒲阪。细心的读者朋友应该还记得:当年赵国老将庞煖,首创从蒲阪进兵关中的战法,他率领赵、楚、韩等多国联军,凭此轻易绕开了函谷关,险些灭亡了由吕不韦主政的强大秦国。

面对石虎咄咄逼人的攻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刘曜却选择置之不理。这次战役打响后,他整日只顾坐守长安,饮酒取乐,任由关外败报频传,如雪花一般纷纷送至他的手中。也正是因为他的不增援,不作为,到公元328年七月,石虎已悉数征服了河东全境,共计五十余县。

消息传到襄国,石勒见前线战况喜人,忙下诏为石虎加官进爵,同时,他遣人告诫石虎道:“刘聪生前,称刘曜才智可与魏武帝媲美,可见此人并非泛泛之辈。他对河东的陷落毫不关心,或许另有缘故,爱卿之后的作战,须当倍加谨慎。”

石虎对这番劝告根本听不进去,他趁着连战连捷,又迫不及待地带着已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前往蒲阪,打算于该年年内,一举灭亡前赵。结果到蒲阪后,石虎立时就惊呆了——在他前方,刘曜已召集齐了前赵全部精锐,共计十万之众,在这里等候他多时了。

石虎这才明白,刘曜为什么坐看河东的五十余县一一被纳入后赵国土,始终不发兵增援。他等的就是这场决战,从而像三年前石虎所做的那样,一战摧毁后赵的半数主力,从而扭转乾坤。

刘曜空国而出的气魄大大震惊了石虎,向来是杀人如麻的他,终于也感到了畏惧。于是他蒲阪也不争了,慌忙下令全军撤退。刘曜为了这一刻已隐忍多年,哪肯轻易放过,也是带着军队一路追击,杀得后赵军队横尸二百里。关键时刻,又是石虎的义子石瞻挺身而出,他带着五百骑兵,奋不顾身的向刘曜主力发起多次冲锋,才让石虎侥幸逃得性命。

石虎逃到了襄国南边的朝歌(在今河南鹤壁),才算站住了阵脚。他派人去寻访石瞻的消息,得知这位义子为掩护他撤退,已死在了乱军之中,哀伤不已。于是石虎一面令人前往襄国告急,一面令人持金帛抚慰石瞻家小。石瞻生前育有一子,名叫石闵,尚未及戴冠之年。石虎因感念石瞻的战功,遂让石闵继承其父的爵位,对他视如己出,百般宠爱。

朝歌是位于黄河以北,另在黄河以南,各地守将为刘曜的十万大军震慑,纷纷叛变后赵,投降前赵,从河内到荥阳,改旗易帜者不计其数;只有洛阳一地,因是由后赵将领石生镇守,尚能听命于石勒。八月,刘曜大军抵达洛阳,派人分别前往接收那些已投降的城邑,石生见其势大,忙和上一战时一样,又退守金墉城内,以示自己绝不投降的决心。刘曜得讯后大怒,遂动用军队,掘开附近河道以大水灌之,要替刘岳报仇。

金墉城被大水一冲,顿时成了“金水城”。幸得该城的占地面积很小,前赵军士虽多,不能一拥而上,只能分批展开进攻,加上其城墙又十分的坚固,一时不至于塌陷,后赵军队尚能凭此继续抵抗。而河北襄国,此时早已乱作一团,要知道,后赵不比前赵,该国虽在国力、人力、国土面积上都占有优势,足足拥有七州,但也正是因为拥有七个州,所以石勒不能像刘曜一样空国而出,他必须保证每个州都必须留有一定的军队镇守,以防东晋、鲜卑等其他势力趁虚而入。在阅过石虎的求援信后,石勒了解了此次前赵的出兵规模,这才下令进行全国总动员,准备也组建一支十万人规模的强大军队。

到了十一月,后赵兵力集结完毕,合算上之前石虎带回的败兵,石勒终于集结得步兵六万,骑兵二万七千,共计近有九万人。石勒手握着这支军队,心中已然有底,他下令:召集所有将领、谋士,召开军事会议。

在军事会议上,所有将领、谋士异口同声,对石勒有意亲自南下增援的计划集体表示反对。其中,一位名叫程遐的幕僚力劝石勒道:“刘曜空国而出,锋芒不可阻挡,石虎将军往来以悍勇著称,尚且一触即溃,陛下若是用初步集结的军队前往迎战,只怕会有不测之祸。”

石勒听后大怒,手按腰间佩剑,又问其他人:“可有哪位爱卿有异议的?”

其他将领、谋士见石勒发怒,那些想劝他继续观望的人,哪还敢再轻易开口,只有中书令徐光道:“程遐之言差矣,他说刘曜锋芒毕露,不可阻挡,那为何一座小小的金墉城,他花费三个月都攻取不下?——由此可知,刘曜外强中干,其能力也不过如此,大王若有平定天下之志,此次正是大好时机,千万不可错过。”

石勒这才怒气少息,分析道:“徐光爱卿之言,和寡人所见相同。三个月前,石虎兵败之际,我襄国几乎空虚,治下七州虽有强军数十万,一时召集不齐。那时刘曜若是趁机发兵河北,寡人绝不是他的对手;如今三个月过去了,我赵国已重新集合了近九万大军,他却不知好歹,仍在一味地攻打金墉城,可知此人无甚战略眼光,可一战而擒。再说了,我若不出兵南下救援,等到刘曜控制了河南各地险要,早晚也会发兵来攻打冀州,与其届时再战,不如趁他眼下将士疲惫,腹背受敌之际,由寡人率先动手。”

群臣听了石勒之言,这才打心底悦服,齐声歌颂道:“大王高见!”石勒见状,再下令道:“今后敢有劝谏寡人不得出战者,一律斩首示众。”颁令过后,石勒令宗室子弟石虎、石堪、石聪等人率半数军队先行南下,分头查看荥阳、洛阳等地前赵军队守备状况,自己则率步、骑四万人,尾随征进。

出兵之际,石勒对徐光道:“汉人兵法之中,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一说。寡人此次出征,已提前为刘曜定下了上、中、下三策——刘曜若屯兵于荥阳、成皋,效仿汉高祖对抗项羽之计,是上策;他若驻军洛阳,利用城池之利对抗我军,是中策;他若是弃以上两策都不用,而是选择在洛阳以西列阵迎战我军,那就是其自取灭亡,是下策。”

不日,负责侦查荥阳、成皋一带状况的石堪、石聪等人送来消息,告知石勒道:“荥阳虽已降了刘曜,但刘曜并未派出大军驻守该地。”未有几日,石虎那边也送来消息:“刘曜仍在动用全部兵力围攻金墉,洛阳城中并无敌军一人。”

石勒再无疑虑,立即下令全部军队,向洛阳方向快速集结,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石勒甚至下令,让重骑兵把所穿的重甲全部抛弃,因而从出兵之日算起,不到半个月时间,近九万后赵大军便在洛阳城中集结完毕。到了这时,刘曜才如梦初醒,明白石勒也已亲自加入战局,来与他决战。他忙撤下攻打金墉的士兵,下令向西稍稍后撤,又派人外出,抓获了几位前来侦查的后赵士兵,问他们道:“石勒真的来了吗,他带了多少人前来?”那些后赵士兵道:“我家大王已身在洛阳,其麾下军队甚众,与您不相上下。”

刘曜听后色变,下令十万军队在洛阳城西布阵,南北蔓延达十余里。这一消息传到石勒耳中,石勒登高远眺,见前赵军队确实已全部列阵于洛阳城西,不禁仰天大笑,兴奋之情再也按捺不住。他对部下们道:“诸位可以提前向寡人祝贺了!”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