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这时距离襄国城之围被解除才过去一年多时间,期间,石勒在王浚退兵后,已用义子石虎攻占了邺城,基本控制了冀州全境。他在听闻王浚不自量力,欲自立为帝的消息后,打算借此良机把幽州也一并拿下。他问张宾:“经过之前几次遭遇,我已知王浚此人虚有其表,要战胜他绝非难事。不过并州的刘琨还算是个英雄,万一我率军去了幽州,刘琨却趁机袭我身后怎么办?”

张宾道:“此事主公大可放心,据属下看来,王浚、刘琨虽然名义上都是晋国的大臣,但这二人一向不和,主公若是讨伐王浚,刘琨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会与你为难呢。何况您若是进攻幽州,前后二十日就可以得胜归来,即便刘琨有袭取襄国之心,等他准备妥当,您已在返回襄国的途中了。”

“哦,在右侯看来,要擒杀王浚,只需二十日就可做到么?”

“只要计策得当,或者连二十日都不用。”

石勒早已对张宾的智慧深信不疑,于是向他请教计策。在张宾的指点下,很快,石勒派出一名使者携带大量礼物前往幽州,祝贺王浚即将称帝之事。王浚一年多前刚和石勒交战过,对石勒还是怀有戒心的,但自从他宣布自己是“涂高之子”以来,不管是驻军在幽州境内的各部胡人,还是王浚自己的下属,无一人不表示反对,从始至终主动向他祝贺的,只有石勒一人。王浚因而同意接见那位石勒的使者,并问他道:“你家石将军当世英才,与朕一向是夙敌,为何这次却派你前来向朕示好?”

那位使者名叫王子春,在他来之前,张宾已对他面授机宜,告知他此行的关键。这时他一听王浚都自称“朕”了,恰好接着话头,恭维王浚道:“我家将军虽有些才干,但他毕竟是位出身卑贱的胡人,相较而言,陛下您的声名,却早已传遍中原各地,又岂是区区一位羯人石勒能相比的。石将军对陛下的仰慕,有如月亮之于太阳,江河之于沧海,他自知若是与您对抗,那便如项羽和汉高祖作对,公孙述和汉世祖作对,即便能一时占取上风,最终必将身败名裂——这些都是他的前车之鉴啊。再说了,自古以来胡人至多只能做名臣,哪有做皇帝的,石将军深知此理,故而他愿顺应天意,尊奉陛下早登大位!”

王浚被王子春的一番恭维说得喜笑颜开,当即把一丝戒心抛到了九霄云外。他下令:赏赐王子春,并派出使者随他去襄国,去抚慰那位“顺应天意”的石勒。

石勒听说王浚使者将到,忙令部下把精兵强将都藏匿起来,只带着一批老弱病残的士兵前往城外迎接。王浚使者到后,石勒面北朝拜,不敢仰视,一口一个“大人是上国使者”“在下是小胡石勒”。那使者奉王浚之命,赏赐石勒拂尘一把,石勒竟喜悦地双手打颤,不敢接受;接受之后,他立即派人把这把拂尘封存起来,挂在自己寝宫的墙上。使者很好奇,问石勒道:“一把拂尘而已,将军为何如此郑重其事?”

石勒再三跪拜,然而方才答道:“下官在襄国,见不到陛下,但能见到他的赏赐之物,便如见到他本人一样。从今日起,小胡石勒当早晚各拜拂尘一次!”

王浚使者大喜而归,禀报王浚道:“石勒的精锐士兵,已在上一战中损失殆尽。加上他对陛下十分的虔诚,值得信任。”

与之同时,石勒也问出使归来的王子春道:“在你看来,王浚辖下的幽州,现今形势如何?”

王子春道:“自从王浚宣布要称帝以来,幽州人心惶惶,内忧外患。加上不久前幽州刚爆发过水灾,百姓穷困潦倒,无以为食,在这等形势下,王浚却毫无忧惧,妄自尊大。他已效仿历代天子,在境内大置百官,甚至以为汉高祖、魏武帝的才能都不及他。”

石勒拍案而起,手抚几案道:“幸得右侯之计,二十日之内,我必能擒杀王浚归来!”

一个月后,石勒以朝拜王浚为名,率骑兵数千人前往幽州,一路顺风顺水,轻易抵达了蓟县附近的易水。王浚的部下之中,有人察觉出事情不妙,劝王浚道:“应当及时发兵阻挡石勒,防止其渡过易水,兵临蓟县城下。”王浚听后大怒道:“石勒此来,是来拥护朕登上帝位的,谁敢派兵前去阻拦,朕誓杀之!”王浚部下听了这话,一齐噤若寒蝉,再也无人敢出言进谏了。又过几日,石勒已兵临城下,大声叱喝守卫道:“石勒到了,还不开门!”守卫打开城门后,石勒一马当先,麾军直奔王浚而去;而王浚那边,正在刚营建好的行宫内忙着布置宴会,打算给石勒接风洗尘。才一会儿,宫外的侍卫有人急告王浚道:“石勒入城后,既不下马步行来见,也不解除随身武器,有人上前盘问,全部被他杀了,只怕他不单单是为了拥护陛下而来哪!”王浚听说这事,内心才有点着慌,但他还是强自镇定地命令左右道:“不许胡说,更不许抵挡,待我和石将军相见之后,就真相大白了。”

王浚、石勒相见之后,真相果然大白了,因为石勒第一时间令人将王浚捆了。王浚这才如梦初醒,大骂石勒诡计多端,是叛逆。石勒不慌不忙地笑着说:“哦,我石勒是叛逆是吗;那阁下作为晋国大臣却擅自称帝的行为,算不算是叛逆呢?”说完,石勒取出事先备好的檄文,当着幽州官员之面,痛斥王浚的多条罪行。檄文读完后,石勒下令将王浚押回襄国,斩首示众。

王浚死后,石勒占领了幽州,因担心有人叛变,他下令:将王浚的亲兵万余人全部杀死。幽州境内的其他将领、官员见了这血腥的一幕,纷纷主动求见石勒,向他请罪。唯有两位官员,一位名叫裴宪、一位名叫荀绰,他俩闭门不出,拒绝向石勒臣服。石勒大怒,派人将那二位官员请来,斥责他们道:“我杀了晋国叛臣王浚,众人都向我祝贺,唯有你二人不来,难道你俩真的不怕死?”那两位官员傲然回应道:“王浚纵然无道,但他毕竟是晋国官员,我二人效忠他是理所应当。将军您用诡计兼并了幽州,却不注重施行仁义,而是想用杀戮、刑法来威胁当地臣民,这和王浚的所作所为有何区别。我二人只求一死,请将军立即下令行刑!”

石勒听后大感惭愧,忙亲自上前,向二人赔罪。事后,石勒部下在幽州境内查抄各位官员的府邸,发现许多官员家中都藏有巨额财产,但裴宪、荀绰二人家中,仅有藏书百余套,盐、米各十几斛而已。石勒确认这事后,又惊又喜道:“我得到幽州,并不喜悦;真正让我喜悦的,是得了裴宪、荀绰二人啊。”

石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汉族士人的重视。公元316年,在取得了幽州二年之后,石勒又向并州方向用兵,这次他终于彻底打败了刘琨,将并州也纳入麾下。至此,石勒逐步控制了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的广袤土地,手握冀、幽、并三个大州,成为了名副其实“关东之主”。而在关东以西——即关中地区,另一位汉军大将刘曜的势力发展也同样令人侧目。在石勒取得并州的同年,刘曜率军进入长安,俘虏了西晋的最后一任皇帝:晋愍帝司马邺,从此,在长江以北,已无晋矯hong王室的存在。

所以这一年也是晋朝历史的分水岭,之前的晋朝,因为控制着长安和一些中原地区,还勉强像是一个朝代,被后代史学家统称为“西晋”;公元316年之后的晋朝,因为全面退守到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更像是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被后代史学家称作“东晋”。

东晋的开国之君,就是前文曾提到过的司马睿。

公元318年,继晋怀帝之后,晋愍帝司马邺也被刘聪杀害。几年之内连杀两位晋朝国君,匈奴人的残暴本性彻底暴露出来,史称“五胡乱华”。刘聪当然想不到,他统治下的匈奴王朝,指东打西不可一世,看起来是那么的强盛,实则只不过是这个乱世的开始——在匈奴人之后,还会有四个少数民族(也就是晋人眼中的胡族)会陆续登上华夏的历史舞台,占据最高权力中央。这四个少数民族,分别是:羯族、鲜卑族、氐族、羌族。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8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8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