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眼看邓忠就要人头落地,跪在他一旁的师纂突然叫道:“且慢动手!”邓艾冷笑一声,上前问他道:“怎么,师将军胆小怕死,想向我求饶么?实话告诉你,今日破不了诸葛瞻阵法,非但你与犬子二人必死无疑,就连老夫我,也将自刎当场。”

师纂抬起头,正视邓艾道:“请恕末将之前愚昧,未能及时领会大将军急于拿下绵竹的意义——眼下诸葛瞻的连弩阵法虽然恐怖,但若不能及时拿下绵竹,待姜维援军一到,我等受其内外夹攻,更是死无葬身之地矣。总之是个死,还不如再拼杀一番,这次若还不能胜,我情愿死在蜀军箭下。”

邓艾面色冷漠地点点头,转过身来问邓忠道:“你怎么说?”

邓忠连忙道:“小子当然情愿出战,请父亲再给我一次将功补过的机会!”

邓艾手抚白须,这下总算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这才是我的儿子啊!”

于是邓忠、师纂二人再度领军出战,战前,邓艾晓谕五千盾牌手道:“生死存亡,在此一举;名垂千古,便在今日。再敢退后一步者,老夫亲自持剑斩之!”五千魏军刚亲眼目睹了邓艾父子的“苦肉计”,听了这话,无不耸然动容。在邓忠、师纂的带领下,他们手持盾牌、高声呐喊,集体向着蜀军阵地又冲了过去,虽然此次一战,蜀军的弓弩杀伤力未减分毫,魏军之中仍是不断的有人中箭倒下,但人人前赴后继,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经过一番苦战,伤亡近半的魏军终于欺近了蜀军阵地前沿,只见那邓忠一手持盾,一手持剑,当先跃入敌军阵中,师纂带人紧随其后,但遇着蜀军,便如雄狮闯入羊群,只顾大开杀戒。不多时,蜀军前部便一败涂地。

诸葛瞻在中军见势不妙,慌忙带人上前接应,欲收拢败兵,改为退至关上镇守。这时,只听绵竹以北马蹄声大震,又有一军席卷过来,原来是邓艾爱子心切,他眼见邓忠、师纂终于成功打乱了蜀军阵形,果断麾军齐出,也加入战局。正所谓两军相逢勇者胜,魏、蜀两军的主将虽在战前同样是激励将士,但与仍存有一丝侥幸心理的诸葛瞻相比,邓艾早已通过几乎斩杀爱子的举动,明确的将此战意义告诉了全体魏军将士:若不能胜,那只有死!因而诸葛瞻与邓艾主力相遇之后,再次战败,非但未能救回前军,反而自己也被大队赶来的魏军给团团包围住了。

再远眺四周,他眼见黄崇、张遵等人为救出自己,仍在作徒劳的努力,诸葛瞻悲叹一声道:“我因父亲之功,受国家厚恩,却不能及时铲除黄皓,以致惨败。事已至此,我为何还要活下去呢!”

叹过之后,他拔剑自刎。

诸葛瞻一死,蜀军全线崩溃,张遵、黄崇皆在乱军之中被魏军斩杀。邓艾由此得以攻克绵竹,兵临成都城下。而守城的那位蜀国国君,正是日后享有“扶不起的阿斗”之称的刘禅——客观的说,刘禅这人,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昏庸,毕竟在他执政前期,任用四大名相,一度对强大的魏国形成压制;只是到了执政后期,他开始宠幸宦官黄皓,才在错误的道路上从此渐行渐远。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自知已无回天之力,于是只得听从绝大多数臣子的建议,派人向邓艾献上皇帝的印绶,并肉袒出降。

享柞仅达四十二年的蜀汉政权,就这样灭亡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邓艾拿下成都之后又过了许多日,钟会、诸葛绪的十余万大军,仍被姜维阻挡在剑阁关外。难怪姜维等人听知刘禅已降时,无不大声号哭,并拔剑斩石道:“我等犹在奋战,国君为何先降!”哭过之后,姜维也知再战无益,只得率关上蜀军向钟会投降。钟会对姜维颇为欣赏,遂不以前事为念,待之深厚。

由此对比,邓艾仅以三万偏师,经过近千里转道奋战,一举灭蜀成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此战的第一功臣。在进入成都之后,邓艾安抚军民已毕,逐渐骄傲起来,对蜀汉君臣夸耀道:“诸位幸亏是遇着我邓艾,才接受你们的投降;若遇着的是吴汉,只怕你等皆是死无全尸。”刘禅等人听了这话,当然是个个诚惶诚恐,都跪倒在地道:“大将军说的极是!”邓艾又道:“姜维此人,也算是一时英雄。偏偏不巧的是,世上还有我邓艾,所以他才会穷途末路。”刘禅等人听后,连忙再接口过道:“大将军说的太对了!”

邓艾见堂堂一国之君,竟然如此畏惧自己的虎威,大喜之下,他拜刘禅为骠骑将军,拜刘禅之子为奉车都尉,至于其他蜀汉官员、武将,但凡对自己敬畏有加的,也大多都有封赏。师纂觉得邓艾如此行事不妥,私下劝他道:“老将军既平定蜀中,按照惯例,当及时将蜀国的君臣押至洛阳,交由司马昭发落。可您非但不如此行事,竟还擅自将蜀汉君臣留下,并册封他们官职、爵位,只怕会有人在大将军跟前趁机进谗哪。”邓艾笑道:“这怕什么,谁人不知司马昭之所以能够实现灭蜀心愿,只因为我邓艾一人之功!嗯,是了,你与邓忠随老夫浴血奋战多日,也不好亏待你二人,这样吧,我这就拜你作益州刺史,如何?”

于是邓艾不顾师纂推辞,又强行拜他作益州刺史,协助自己处理蜀中事务。与心中不安的师纂不同,邓艾觉得自己的做法非但是理所应当,且司马昭也一定会欣然同意的。因为在进入成都之后的这段时间,邓艾根据自己灭蜀的心得,另外写就了一封书信,已派人呈给司马昭过目。

——是为《灭吴策》。

在该书信中,邓艾分析道:“今蜀国既然平定,凭借大将军的威名,正是统一华夏的最佳时机。然而,魏军毕竟是大战方毕,十数万将士疲惫不堪,暂时不宜轻动。下臣之所以用刘禅父子为官,且将他们留在成都,不押至洛阳交由大将军发落,其根本原因,在于下臣想用此种方式,向吴国君臣展示我魏国之仁厚。吴国见我大魏厚待降臣,必生归降之心;同时,大将军身在洛阳,可另差人继续营造战船,煮盐炼铁,向吴国展示我魏国之强盛。此等恩威并施,双管齐下,据下臣窃料,最迟到明年秋冬季节,吴国继蜀国之后,定亦向我大魏称臣。那时,臣自会将蜀、吴两国投降的君臣带至北方,交由大将军您发落。”

大家看,有了这封信,邓艾擅自册封百官,以及不交出蜀汉降臣等举措,便一下子有了足够的理由,他毕竟是一心为司马昭着想嘛。此外,据邓艾在洛阳的好友来报:司马昭已专门为他刻好了“太尉”的印信,不日就会差人送至成都来。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猪猪然2011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第4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